大家好!自從九月初建立 一個葫蘆七個娃之分享快樂 群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
在這兩個月中,分享群的名字由「一個葫蘆七個娃之分享快樂」變成了「葫蘆分享群總支」,由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因為人數的增長,分享群劃分出了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方向,以達到各位群友的要求。
「葫蘆藤上結出了更多的小葫蘆」,對於這個現象,我打趣說道。
目前「葫蘆藤」上已經結出「實踐」「考博」「論文講座」三個分支,其中「論文講座」是一個季節性的群,將於十二月中旬解散。
牽老師深知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是在疫情開始後,各種講座更是層出不窮,讓人目接不暇。
所以請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進入哪個群。
當然如果你覺得太過打擾,暫時離開也無妨,人生整個旅程,來來去去實屬正常。
主要分享各種講座信息,從建群第一天,牽都會每天晚上就當天討論過的話題和分享的講座信息做一個匯總。
目前群成員已經超過200人,入群方式請戳 一個葫蘆七個娃之分享快樂(二)。
實踐群關鍵詞:華裔學生教學、教學設計等。
一般是有群友提出問題,大家才會進行解答,不會每天都叨擾。
牽提倡的提問方式如下:
在這裡牽想多一句嘴,這些年來沒少收到私信,「XXX的課程設計怎麼做?」「XXX教學有什麼好辦法?」
這也是我成立「葫蘆分享群」的初衷之一,日常注重學習和積累,關鍵時刻才能應對自如。有時候那些問題範圍又大、內容又空洞,我根本無法回答。
街頭自動販賣機都要在投了硬幣後才吐出飲料,憑什麼你就認為,我可以隨時隨地為你進行教學設計、提供教學建議?
考博群,群如其名,就是應想了解更多考博信息的群友的要求而成立的。
其實市面上已經有很多考博信息的分享了,所以我更願意把這個群視作一個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小組,尤其是在大連理工的一位碩士自殺後,群裡面的討論讓我印象最深刻。
因為時間有限,牽不能做信息匯總,群裡面張老師看到後,自告奮勇地承擔起了信息整理工作,大家進群後就可以看到相關連結。
在寫這篇推送的時候,牽和葫蘆分享群裡面一位準備讀研的朋友聊了聊,她問我學習和練習英語的方法。
這讓我萌生了組織葫蘆分享群圓桌會議的想法。
這次疫情的確讓在校生暫時無法完成海外實習,但給了他們更多聆聽資歷優異的老師們講課的機會——要知道就算是同一門課程,水平不同的老師來說,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同時也給了他們時間思考,自己對這個專業和這份職業是否是真正的熱忱、有信息和決心堅持下去。我一貫告誡他們,「這條路不好走」。
2020年11月第一天,祝你得償所願、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