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實用驗方

2021-02-12 中醫健康養生行

導讀:馬齒莧是人們常吃的一道菜,其藥用價值不可小覷,讓我們一起目睹一下它諸多的臨床功效吧。 

馬齒莧實用驗方

馬齒莧,又名長壽菜、長命菜、馬齒菜、馬踏菜等,因「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葉子形狀像馬齒,氣味像莧菜)而得名,又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籽黑」,象徵著木火土金水五行之色,故得名「五行菜」。

中醫認為,馬齒莧性寒,味酸,入大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利溼之功,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具有抗菌、收縮子宮、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降血脂等作用。

下面筆者就特別介紹幾則馬齒莧治病的小驗方:

1.帶狀皰疹:

鮮馬齒莧搗泥外敷,每日6次,療程3~12日,一般使用7日。

2.急性蕁麻疹: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湯液1000毫升左右,內服1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2次,餘渣再加水適量煎沸,撈棄殘草,稍溫擦洗患處。

3.皮膚潰瘍:

取鮮馬齒莧1000克,加入白酒、水各500毫升,煎至400毫升,成人早晚各食熟馬齒莧約120克,食後飲藥汁50毫升,小兒酌減,服完1劑未愈者,可另用鮮馬齒莧250克(或視潰瘍大小而定),洗淨泥土,放臼中搗爛,裝於紗布袋內,用手壓勻如餅狀,敷於患處,每日1換,外敷比內服療效尤為迅捷可靠。

4.扁平疣:

鮮馬齒莧100克洗淨搗爛成為泥狀,用紗布包好,擦患部3~5分鐘,擦至皮膚發紅為止,每日早晚各擦1次,10天為1療程。如患部疣體未消失,可再擦1療程。

5.溼疹:

馬齒莧200克,7劑,煎煮後,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每日2~3次。

6.馬齒莧治療其他常見病:

①痢疾:

取鮮馬齒莧莖葉500克,洗淨切碎,加水1500毫升,煮取汁液500毫升,每次口服80毫升,每天3次;也可取馬齒莧鮮品100克,洗淨,切碎,粳米50克,共煮粥,空腹食用。

②腮腺炎:

取馬齒莧、魚腥草各50克,搗爛,敷患處,每日2~3次。

③咽喉、牙齦腫痛:

取適量鮮馬齒莧搗爛取汁漱口潤溼患處,每天數次,1~2日後能減輕疼痛,一般堅持使用3日。

④尿路感染:

取馬齒莧鮮品300克(或幹品120~150克),紅糖90克,將馬齒莧鮮品(幹品加水浸泡2小時後)洗淨切碎,和紅糖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煮沸30分鐘後去渣取藥汁約500毫升,趁熱服下,服後睡覺蓋被出汗,如症狀未完全消除,可用同樣方法再服1~2劑,每日3次,每次1劑。

⑤小兒百日咳: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水煎2次,合併濾液,濃縮到100~150毫升,每日1劑,分3次口服,7日為1療程。

溼疹病案一則:

於女,32歲,2010年2月26日就診。患者主訴兩掌心溼疹近1年,皮膚科予利康洗液外用後轉成急性,溼疹處皮膚變厚、疼痛;改用硼酸液後,溼疹皮膚不厚,但仍瘙癢。頃診手心皮膚紅,蛻皮,瘙癢,舌淡紅,苔薄,脈細弦。

處方:馬齒莧200克,7劑,煎煮後,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每日2~3次。

外用馬齒莧後,兩掌心溼疹不再瘙癢,溼疹範圍不擴大,第3日手掌心開始生出新皮。再予馬齒莧200克,7劑。用法同上。

5月7日因他病來就診,訴外用馬齒莧2周後溼疹痊癒。查見雙手掌溼疹消失,皮膚光滑,無色素沉著等任何痕跡留下。

按:馬齒莧其味酸性寒,入大腸、心經,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澀斂之功。

馬齒莧入藥,始載於《名醫別錄》。《滇南本草》載:(馬齒莧)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治疔瘡紅腫疼痛。《本草綱目》載: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本草經疏》載: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敷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

馬齒莧治療的疾病譜比較廣,如溼熱下痢、熱毒癰瘡、崩漏便血以及熱淋血淋。筆者常喜用其治療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痔瘡肛痛、婦人帶下,以及皮膚溼疹與帶狀皰疹等。

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有解毒消炎,止癢消腫、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能抑制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因此對細菌性痢疾,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均療效顯著。

馬齒莧既可內服,又可外洗溼敷;既可置於複方之中,又可單用;價廉物美,效用多端,效驗確鑿,妙難盡言。本品用量宜大,部分患者口服過大劑量時(一般60克以上),可致腹瀉,臨證應注意。

I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馬齒莧外用及馬齒莧手工皂
    馬齒莧隨處可長,與「珍貴」無緣,卻被收入《中國藥典》。有文獻稱,馬齒莧曾被列入2008奧運會菜譜。 百度百科寫馬齒莧蔬食用途的分句裡,稱其「也是很好的飼料」,卻不提它在人類口中可產生獨特的香味,實為遺憾。
  • 舌尖上的馬齒莧
    作為夏日常見的野菜之一,馬齒莧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你知道嗎,作為藥食同源的植物,它還有長壽草的美稱。瞧!它根是白的,梗是紅的,葉是綠的,等到開了黃花,結了黑籽兒,就是一生五色五行俱全。命好吧?啥也不缺。 至於它為啥叫馬齒莧?不叫牛齒莧、驢齒莧?找了半天,無從可考。估計起名字的人對馬兒有偏愛,至少,對馬比較熟悉。
  • 一千零七夜 天真的馬齒莧
    有次他俯身關窗時,它聞到了他身上有些溫柔的氣息——天真的馬齒莧,它註定要愛上他。2.屋子裡通常很安靜。白天他是不在家的,有時夜深了才回來。最開始,一切都像恩賜,小小的馬齒莧知足而快樂。天真的馬齒莧,第一次遇見愛情的馬齒莧,踟躕不安地請求上帝的馬齒莧,它想要靠近它的心上人,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我愛他的善良和沉默,愛他尚未開口的悲傷,有大提琴一樣的音色。」天真的馬齒莧,如此篤定。3.它在某一天的白日,成功地擁有了人形。
  • 馬齒莧:搗爛在身上塗抹,可治療許多難纏疾病,用過的都說好
    其實你可以去田間地頭轉轉,找馬齒莧幫你。     馬齒莧又名馬莧、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它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馬齒莧生命力極強,據說把它拔下來,掛在屋簷下,任憑風吹日曬,十天半月後照樣開花結籽,所以又有「長壽草」的美譽。
  • 馬齒莧能治療白髮嗎?
    馬齒莧別稱馬齒草、馬莧、馬齒菜等,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藥食兩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可有明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馬齒莧能不能治白髮吧!
  • 騙子與傻瓜--假馬齒莧
    在湖邊等一朵花開,很多年前我在兒童樂園見過它:假馬齒莧,我稱它是「草地上的星星」。
  • 抗性雜草~馬齒莧(附防除辦法)
    馬齒莧,中藥名。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多皺縮捲曲,常結成團。莖圓柱形,長可達30cm,直徑0.1~0.2cm,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紋。
  • 【百味行唐】馬齒莧曬乾後包包子或餾苦累都好吃
    連日來,我們這裡氣溫持續居高不下,每天在38度以上,是曬馬齒莧的好天氣。看來明天又是個適合曬馬齒莧的天氣。當晚,我將老師送的馬齒莧剪去根,洗淨後用開水焯過,切成小段攤開晾在陽臺上,每天一天的時間應該能夠曬乾。
  • 金枝玉葉是馬齒莧嗎?怎麼樣施肥和澆水,才能讓她真正成為金枝玉葉呢?
    1、金枝玉葉就是馬齒莧樹。金枝玉葉其實就是我們日常養護的家居綠植馬齒莧,也有人叫她綠玉樹,它的葉片圓潤可愛,如經修剪打理,是觀賞價值極高的盆景觀葉植物,如在清奇的老樁配上圓潤的翠葉,是當之無愧的金枝玉葉,因而現在很多人養殖它,它是現在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多肉植物。 2、馬齒莧不是金枝玉葉。
  • 不知道河南變蛋,算不上真正的吃貨,搭配馬齒莧一拌,瞬間變美味
    今天不做涼拌黃瓜變蛋,用變蛋做一款特殊的美食,搭配野菜馬齒莧,不炒不煮,上桌全家搶著吃。快跟我一起看看是怎麼製作的吧。【馬齒莧拌變蛋】食材:馬齒莧 變蛋 蒜瓣 辣椒【製作方法】1、馬齒莧是生長在田間地頭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草,也是最美味的夏季野菜。
  • 技能|好男人拿手菜2:馬齒莧黃花湯、肉絲蒜苔炒蛋、榨菜炒冬筍
    今日湯品·馬齒莧黃花湯材料:馬齒莧2兩、幹黃花菜1兩調料:鹽、味精做法:1. 幹黃花菜經過泡發,再切根部去雜質;馬齒莧洗淨切長段。鍋中水燒開,用中小火熬煮放入的黃花菜,待其快熟時放入馬齒莧同煮,放入鹽與味精。【營養價值】馬齒莧含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等營養成分,防治心血管疾病。「四大素山珍」:黃花菜、香菇、木耳、冬筍。
  • 馬齒莧加「它」塗抹臉部,7天下來淡化色斑又嫩膚,皮膚白淨光滑
    那麼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神奇的護膚小妙招,馬齒莧加「它」塗抹臉部,7天下來淡化色斑又嫩膚,皮膚白淨光滑,比護膚品都好用!說到馬齒莧,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路邊常見的一種野草。之所以說它能淡斑美白,是因為馬齒莧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能夠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抑制減少色斑的滋生,從而達到淡化色斑美白皮膚的作用!
  • #8.11菜品回顧#佐酒佳餚—醬爆魷魚;炎炎夏日野菜香—馬齒莧煎餅;可以吃的盆栽—盆栽酸奶
    這道馬齒莧煎餅,黏黏的馬齒莧菜汁讓煎餅的口感更加柔滑筋道,而且有著野菜特有的清香。馬齒莧煎餅本身就好吃,裡面不管卷啥菜,那都是一個香啊!需要的食材有:馬齒莧、麵粉、土豆、紅椒、紫甘藍、雞蛋、幹辣椒、花椒油、鹽、糖、味精、雞精、檸檬汁。1、馬齒莧切碎,榨成汁。
  • 挖馬齒莧的都看看!太震驚了!趕緊告訴家人!
    《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因此它才有了馬齒莧這麼個名字。我們中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人們給馬齒莧起了不同的別名,比如東北管它叫「螞蟻菜」,河南管它叫「螞蚱菜」,山東又管它叫「馬踏菜」,而福建地區管它叫「酸菜」。雖然在各個地區有不同的名字,但是無一例外的是,全國各地都有把馬齒莧當做野菜食用的習慣。馬齒莧不苦不辣,也沒有什麼怪味兒,不過有點兒酸。
  • 曬不死的馬齒牡丹
    原來這種太陽花叫馬齒牡丹,是松葉牡丹(大花馬齒莧)與馬齒莧的雜交品種,也會叫做闊葉半枝蓮。扁葉子則叫馬齒牡丹 拉丁名:Portulaca oleracea var. Granatus是松葉牡丹(大花馬齒莧)與馬齒莧的雜交品種,又名闊葉半支蓮。
  • 忒好看的金枝玉葉,花美葉肥,馬齒莧成精了?
    花花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以為這是馬齒莧成「精」了呢!花花的感覺其實是沒錯的,金枝玉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馬齒莧樹」,它的葉子也是像馬齒莧一樣,肉質感比較強,但是比馬齒莧的葉子更短小、更圓潤。而且這種花卉還可以開出各種顏色的花,把它種成盆景也是特別的漂亮,叫「金枝玉葉」這個名字也是非常恰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