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訊!外媒:伊朗誓言要就核科學家遇害事件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處高度戒備狀態
【環球網快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剛剛消息,伊朗誓言要就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害事件進行報復後,以色列各駐外使館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此外,阿拉伯國有電視臺援引路透社消息稱,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將不會對其駐外使館的安全問題發表評論。
據美聯社稍早前消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地時間28日誓言對殺害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的幕後黑手進行報復。報導稱,伊朗將此次事件歸咎於以色列。當天早些時候,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曾指責以色列。他在28日的電視內閣會議中說,伊朗人民不會落入以色列的圈套中。「伊朗肯定會在適當的時候對我們科學家的殉難作出回應。」魯哈尼說道。
據伊通社27日報導,59歲的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當天下午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援引伊朗國防部的聲明稱,法赫裡扎德的汽車遭到不明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並遭到開槍射擊,法赫裡扎德在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目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對襲擊負責。伊朗國營全球衛星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指控以色列情報特務局「摩薩德」謀殺了這位科學家。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當天發推特稱,伊朗將會對核科學家被害發起報復行動。
更多報導
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到底會採取什麼報復措施?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白雲怡趙覺珵】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地時間28日誓言,將對殺害該國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的幕後黑手進行報復。據該國通訊社報導,此前一天,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遭到暗殺。中東事務專家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法赫裡扎德之死對伊朗的民心及輿論刺激很大,類似年初該國「三號人物」蘇萊曼尼將軍之死造成的效果,因此伊朗政府勢必會採取報復措施。但考慮到當下所處的美國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伊朗料不會採取可引發激烈衝突的手段,或許以進一步推動核能力發展作為反應手段。
穆赫森·法赫裡扎德資料圖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27日報導,59歲的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隨後,伊朗國防部發布聲明稱,法赫裡扎德的汽車遭到不明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並遭到開槍射擊,法赫裡扎德在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
目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對襲擊負責,但伊朗輿論普遍認為,以色列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伊朗總統魯哈尼在28日的電視內閣會議中稱,伊朗人民不會落入以色列的圈套中,「伊朗肯定會在適當的時候對我們科學家的殉難作出回應。」而伊朗國營的全球衛星電視臺阿語頻道則指控以色列情報特務局「摩薩德」謀殺了這位科學家。
一位熟悉以色列情報部門的中東問題學者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事件出自以色列之手的可能性的確較大。他表示,2018年以色列公布大量關於伊朗核計劃的文件時,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曾經專門提到過法赫裡扎德的名字,並稱他是這一計劃的負責人之一。而根據以色列的報導,這名科學家在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暗殺清單中排名第一。
據BBC報導,在2010年至2012年間,四名伊朗核科學家曾遭到暗殺。伊朗一直認為,這四起事件的肇事者均為以色列。
「從國際形勢看,有史以來最親以的美國總統川普即將下臺,候任總統拜登在選舉期間又曾提到過要恢復伊核協議,這加強了以色列的緊張感,需要在美國新總統上任前的兩個月窗口期內把事情都做完」,上述學者表示,之所以採取路邊埋伏襲擊的作法,可能是考慮到德黑蘭的防空力量較強,如用無人機發動襲擊,一旦被擊落,伊朗方面有可能從中獲得一些相關信息。此外,伊朗國內有不少以色列的線人,「摩薩德」未必需要親自出手。
面對這一局面,伊朗會採取何種報復行為?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對《環球時報》分析認為,法赫裡扎德的死對伊朗來說是一次重大損失,對伊朗國內輿論和民心刺激也很大,類似於今年年初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被美國無人機炸死的情況。在此情景下,伊朗政府一定會做出反應,採取報復,以給國內各方交代。但對於報復的具體措施和激烈程度,伊朗政府會非常審慎地考量。
「考慮到拜登上臺後可能會繼續推動和伊朗的核談判,倘若伊朗的報復過於激烈,引發中東地區大規模軍事衝突或戰爭,則局面恐至難以挽回的地步,伊朗會得不償失。」華黎明稱。他同時表示,不能排除美國和以色列會在未來兩個月內採取更多類似行動,以鞏固川普政府過去四年的中東政策遺產,這將成為對伊朗政府的極大考驗。
據媒體公開報導,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以色列已經實施一系列針對伊朗的活動。以色列軍隊襲擊了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力量,摧毀了敘利亞首都附近的兩個敘利亞軍隊的彈藥庫,並襲擊了駐紮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軍事基地。不過,不同於之前以色列對於襲擊活動的遮遮掩掩,近期的軍事襲擊活動之後,以色列均高調承認,且公開向伊朗表達威脅姿態。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對《環球時報》表示,以色列近期對伊朗高調「秀威脅」,就是為了激怒伊朗,在未來的地緣政治博弈中謀得先手。不過,伊朗此前就已對此有所預判,因此已要求國內各個軍事和情報機構保持理性,包括要求伊朗的地區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黨等繼續「忍耐克制」,防止衝突蔓延。
他認為,經歷川普的多年制裁,伊朗的經濟困難重重,社會政治危機較大,難以承受與美國和以色列衝突的風險,「在未來兩個月的敏感期內,伊朗大概率可能還是保持忍耐。」不過,伊朗應會繼續推動核能力研發,提升濃縮鈾的豐度和濃縮鈾的產量,以此作為報復手段,同時平息國內民眾憤怒,安撫強硬派團體。
今年1月,在蘇萊曼尼死於美國無人機的空襲之後,伊朗宣布進一步減少對2015年伊核協議承諾的遵守,表示伊朗的核計劃將不再受到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