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歷時7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留下了數百噸貧鈾彈和其他有毒廢料,犯下了對平民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惡劣罪行。美國及其盟友的這些戰爭罪行,如果沒有來自國際社會更多的壓力,相關調查往往無疾而終,追責到最後可能只是一句空話。
近日,有外媒稱,伊拉克將向歐洲的法院提起訴訟,控訴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時期在該國使用貧鈾彈,犯下了對平民健康與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惡劣罪行。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鑑於此前美國對調查美軍在阿富汗戰爭犯罪行為的國際刑事法院相關人員實施制裁,而類似的調查更因政治介入往往無疾而終,伊拉克想打贏這場「官司」恐怕並不容易。
一
據外媒報導,伊拉克議會外交委員會的一名顧問哈提夫·裡卡比近日向媒體表示,伊拉克政府將就美國涉嫌使用貧鈾彈等駭人聽聞的罪行在瑞典和德國法院提起訴訟。
在接受伊拉克阿爾瑪洛瑪通訊社採訪時,裡卡比說:「(伊拉克)每個月都報告數百例新增癌症病例,這個數字確鑿地證明了美軍造成的破壞程度。」
裡卡比還呼籲伊拉克衛生部「公布有關美國轟炸行動造成傷亡的事實和數字」。
阿爾瑪洛瑪通訊社稱,美國於1991年、1999年和2003年三次使用貧鈾彈襲擊伊拉克境內目標,致使該國大片地區被放射性碎片汙染。
據聯合國估計,1991年美國在伊拉克至少使用了230噸貧鈾彈,2003年又使用了2000多噸。
據介紹,貧鈾彈是一種飽受爭議的武器,其產生的輻射能造成白血病、肝臟系統紊亂和癌症等疾病。
同時,貧鈾彈產生的煙霧具有很強的毒性,有毒煙霧會散布在地面以及河流,對周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居民患病概率會因此增加。
美國此前也承認,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過貧鈾彈。其輻射能造成白血病、肝臟系統紊亂和癌症等疾病,10到15年後達到峰值。
二
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起軍事行動。
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第二次海灣戰爭。
戰爭歷時7年多,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美軍推翻了當時的薩達姆政權,但卻一直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而伊拉克戰爭中,美方卻留下了數百噸貧鈾彈和其他有毒廢料。
新華社的報導稱,受貧鈾彈襲擊影響,包括癌症、中風、肝病、流產、早產和先天性畸形等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在伊拉克顯著提升。
伊拉克政府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前,伊拉克每10萬人中有40人患癌。到1995年,這一數字增長到800人。
而到2005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達到至少1600。目前的估算顯示,這一增長趨勢仍在繼續。
另外,巴格達、巴斯拉和費盧傑等城市的出生缺陷比率,比曾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和長崎還要高出14倍。
當地許多醫生和科學家認為,近些年,在伊拉克出現的此前未見的疾病,如腎臟、肺部和肝臟的新疾病,以及免疫系統全面崩潰,都與公眾接觸戰爭汙染物有關。
三
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及其盟國以反恐名義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多國發動戰爭,至今已造成數以百萬人傷亡,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甚至淪為難民,更令這些國家陷入持久動蕩、經濟衰敗、民生凋敝,帶來沉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澎湃新聞的報導稱,2019年,作家弗裡德·華格納對使用貧鈾武器進行多方面調查後向媒體指出,美國使用貧鈾彈很大程度上將「構成戰爭罪」;尤其是在伊拉克,因為沙塵暴使該國南部的放射性塵埃向北傳播,導致輻射擴散到整個國家,甚至邊界以外。
儘管如此,伊拉克想贏下「官司」卻並非易事。
以阿富汗戰爭為例。美軍及其盟軍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的行徑全世界有目共睹,但至今未見有人被問責。
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裁定,批准對塔利班、阿富汗安全部隊、美國軍事和情報人員在阿富汗所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展開調查。
隨後,美國政府以國際刑事法院繼續調查美方人員為由,宣布對該法院兩名高級官員實施制裁。
日前,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的暴行醜聞更是震驚世界。
這項由澳軍方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駐阿富汗澳軍存在涉嫌戰爭罪的行為,有25名澳軍人涉嫌參與23起殺害阿囚犯和平民事件;在這些事件中共有39人被殺害,另有2人被虐待。
但這25名澳大利亞軍人至今逍遙法外。
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及其盟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如果沒有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很難會有人為此負責,所謂的追責到最後可能只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