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央視名嘴白巖松在談到打工人這個問題時,表示:「做打工人沒有什麼不好,我更願意做個打工人。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痛苦,老闆有老闆的絕望。」
雖然白巖松的這番話被大家吐槽「何不食肉糜」,但他真的是個很敬業的打工人,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而白巖松勤懇的背後,離不開母親的殷切教導。白媽媽是個苦命的女人,丈夫早逝後她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受盡了苦楚。
為了不讓白巖松兄弟倆受委屈,她一直沒有改嫁,白巖松也因為不忍心她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不敢自殺,母子親情令人感動。
【白巖松的苦命母親】
白巖松出生在內蒙古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名工人,母親則是個小學教師,他上面還有個一母同胞的哥哥,一家人的日子溫馨而平淡。
好景不長,在白巖松八歲那年,他的父親被查出患了癌症,已經到了晚期。為了給他治病,白媽媽拿出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整日守在他病床前不離不棄。
但白媽媽的善良並沒有挽回丈夫的生命,在家人和孩子的痛哭聲和呼喊聲中,白爸爸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來。
那時候白媽媽才30出頭的年紀,看著丈夫冰冷的屍體她忍不住放聲大哭,埋怨上天太不公平,將相濡以沫的丈夫從她身邊奪走。
但為了兩個年幼的兒子,她只能強打起精神,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家,一邊照顧兒子們,一邊安慰年邁的公公婆婆。
家裡沒了男人,孤兒寡母的日子可以想像的艱難,白媽媽卻咬牙堅持了下來,白天忙著上班掙錢,晚上還要接點零活補貼家用。
期間不是沒有親戚朋友勸她改嫁,但看到兒子們驚恐的目光,她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並在內心暗暗發誓一定要將孩子培養成才。
【白巖松的成功路上有母親】
在母親的付出和犧牲下,白巖松兄弟倆雖然日子過得苦了點,卻養成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從來不怕苦不怕累。
為了替母親爭口氣,他們每天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比班裡的每個學生都要努力認真,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背書,晚上點著蠟燭繼續學習。
因為母親、姑姑和舅舅舅媽都是老師,小小年紀的白巖松也夢想著當名老師,並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卻沒想到陰差陽錯走上了播音主持的道路。
原來,白巖松的哥哥也是名學霸,高考的時候順利考入了北京某所大學,家裡人都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極大的刺激到了白巖松。
為了追趕上哥哥的步伐,白巖松也為自己定下了去北京上學的目標,奮發圖強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學校比哥哥的還要好。
而家裡一下子出了兩個大學生,白媽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並為兒子們感到驕傲,左鄰右舍也以白巖松兄弟為榜樣來教育自家孩子。
但看著華發漸生的母親,白巖松在興奮之餘卻又暗暗擔心,他和哥哥都去了北京,誰來照顧母親呢?
白媽媽看出了兒子的顧慮,為了讓兒子安心去上大學,她主動找白巖松談心,並表示:「我一個人在家裡也很好,你不要太過於掛念。」
話是這麼說,等到把兒子送上去北京的火車後,一向堅強的她忍不住暗暗流淚,車上的白巖松也含著淚水向母親告別……
【白巖松為母親不忍自殺】
在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白巖松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成了一名專業的主持人。
因為工作期間能力出色,他受到了臺裡領導的重視,參與創辦了《東方時空》節目,並親自擔任節目的主持人,從而被大家所熟知。
而在央視的這些年裡,白巖松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從未缺席過一天節目的錄製,對待工作認真又負責。
但因為過於追求完美,白巖松身上的壓力很大,連做夢都是工作。有時候編輯明明給他寫好了稿件,他卻要一字一句的進行修改,到了最後幾乎改得面目全非,後來他乾脆自己寫稿。
長期在這樣高壓環境下工作,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整個人痛苦不堪,隨時想要離開這個世界,覺得像海子一樣死去才是解脫。
白巖松的妻子朱宏鈞看出了他的不對勁,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她只能儘量寸步不離的守著他,每天陪他散散步、談談心,卻還是沒有打消他自殺的念頭。
眼看自己的安慰沒有什麼效果,朱宏鈞只能搬出了婆婆:「巖松,你想想媽媽,你這樣對得起她嗎?你要是不在了她怎麼活?」
白巖松聽了妻子的話後瞬間淚崩,哪怕是為了母親他也要堅強的活著。此後他又先後兩次患了抑鬱症,但都挺了過來。
而為了讓母親安享晚年,在徵得妻子的同意後,他把年邁的母親接到了北京生活,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她享受天倫之樂。
或許對於白巖松來說,母親是他生命中最愛的人之一,為了不讓母親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他一定會堅強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