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北京的天兒似乎格外好。湛藍的天空與冬日的暖陽,也最是讓人眷戀。儘管依然刮著大風,但往往一個不期而遇總是能碰見美好。知了Home與松美術館的邂逅,就在一個晴朗無雲的好天氣裡。
一早,小夥伴們驅車向北,透過車窗灑進來的陽光帶來暢快的心情。在接近機場的某條林蔭小路上,儘管樹葉都掉光了,依然可以想像枝繁葉茂時的美麗場景。可這並不是結束,眼前一道素雅的白牆隔開了城市的喧囂,許多松樹屹立於白牆內,在熙攘的都市不遠處看到此景,那一刻的心情就像發現了世外桃源般欣喜。
開進院內,停好車,放眼望去,碧草連天、俊松靜立。置身於此,處處入目有松,而心境卻似無物。
這如夢境一般的地方,便是松美術館。
走在彎彎曲曲的路上,望著滿眼虯曲的古松,一座極其簡約的白色建築映入眼帘。藍天下白色的建築線條在延展,天空中不時低飛過的飛機在轟鳴,美景也讓人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在長達365米的院子中,199棵形態各異的古松翠柏共同構成一種蒼勁的人文景觀。正是這些松樹,整個美術館的氛圍和氣場被烘託得格外引人注目。
松美術館總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室內展覽面積約2200平方米,是由當代藝術家、藝術品收藏家、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創辦。實際上,這裡原先是王中軍的馬會,從前他一直在這裡養馬、騎馬。近幾年,馬會逐漸閒置了下來,也與他的生活關係逐漸變得淡了。一方面,長期被閒置的馬會讓王中軍感到有些浪費;另一方面,他多年來一直想找一個空間,把自己的收藏品系統的陳列一下。因此,王中軍萌發出靈感,決定用這塊地做一個他喜歡的藝術空間,用藝術的氣息給老房帶來全新的面貌。
王中軍邀請了自己的好朋友——朱周空間設計創始人周光明,來共同完成改造,從景觀、建築到室內的整體設計,據說二人溝通設計就一稿,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比如樓梯、動線、空間、燈光等等如何呈現。而房子的外形,完全沿用了從前的建築外觀沒有改變,主體使用白色的極簡風格,甚至房頂也是白,這些都是王中軍強調的「做減法」。
在構想松美術館主體建築時,王中軍有兩個初衷:一是節約,充分利用原有設施;二是簡潔,以服務藝術為宗旨。本著這樣的理念,建築師去除了原始建築的符號,將一切轉化為幾何、淨白,使「松」成為一座極具東方氣質的「藝術容器」。
松美術館共有12個展廳,據說王中軍本人非常喜歡松樹的造型,雕塑、水墨、油畫,各種感覺都在其中。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松」純粹、峻然,象徵著君子風骨,無論視覺美感,還是精神寓意,都十分契合他對藝術的理解。
除了留白和借景,自然光線的引入也是創意的重點之一,這也是王中軍與周光明的共同期望:當代中國藝術品在此的陳設方式,不拘泥於慣常的所謂正式展覽空間,而是把對話留給藝術品本身,在空間中創造出不同的層次感。而對於建築來說,儘管藝術品是主體,但建築容器已經重新成為新空間秩序的提示者。
除了極簡的建築和滿目的松樹,巨大的庭院裡還藏著王中軍心底的愛好。他多年來對中國古建築有一種根植於心的喜愛,於是,在松美術館可以看到這番景象:一座線條簡約、色彩明快的現代美術館建築兩邊,一邊有個老牌樓,另一邊有一處古建築。這種新舊交融的錯落景致,在整院松樹的襯託下,反而呈現出一種寧靜的和諧感。
老牌樓是一個功德坊,不禁讓人聯想到慈善與公益。據說,王中軍希望美術館的公益性更強,將這裡收藏的藝術作品分享給更多人。而華誼的公益小組已經給很多邊遠農村的小朋友教授繪畫,孩子們的畫作甚至在美國、印度都做過展覽。
另一頭的古建築,同樣彰顯出松美術館的十分「講究」。整個建築做了抬高,屋頂是廡殿式,這種屋頂在古代一般用於皇宮或廟宇中的大殿,而建築的牆體全部由落地式玻璃組成,再一次將現代與古典完美交融。古建築的地臺是由石磚壘砌而成,踩在上面仿佛能切身感受到中國厚重的歷史,整個建築極具中國味道。東方寫意也構成了傳統與現代之間互相輝映的自然韻律。
據說松美術館園林設計的初衷,曾來源於王中軍旅遊時的一次相遇。他曾看到一個園林全部是松樹,當時就很受震撼: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完全是中國禪文化的感覺。或許,那一念就決定了松美術館園林今天的樣子。
在美術館的園林裡漫步,有種穿越古今的錯覺。剛走過長條石磚的地面,又目見拱形大窗;形態各異的松樹和巨大的落地窗相映成趣;還有樹的影、透的光。這種現代與古典的交融,也難怪成為京城當前一大拍照打卡地。
提起王中軍,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華誼兄弟,這個娛樂圈教父級的大咖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他自己似乎更喜歡藝術品收藏家、當代藝術家這兩個身份。
如今在中國,由私人藏家創辦當代藝術的美術館並不鮮見,創始人的品味往往對美術館的定位有很大影響,王中軍曾說自己不會刻意去開一個私人美術館,但以收藏家身份創立的美術館與更多人分享藝術,也是用另一種方式回饋社會。
9月27日,王中軍創立的松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首展取名「從梵谷到中國當代藝術」,共分為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中國現當代藝術和王中軍油畫三個部分,意圖通過運用一個宏觀的背景展示「印象派」以來部分藝術大師的靈感之作,以及他們對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作用與影響。
松美術館的首展目前正在進行中,具體的展覽內容一定需要去現場感受,知了Home就不多劇透了。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這個展覽所展出的作品,在量級上和作品的豐富度上,能稱得上國內一流,和國家級美術館的展覽也不相上下。」
其實,松美術館不僅是一處展示藝術作品的殿堂,更是一處充分體現自然之美、構造之美和藝術之雅的場館。或許對於王中軍來說,松美術館就是他的一件作品,也難怪他曾這樣形容這個高顏值的美術館——「不敢說它最具規模,但敢說它最具匠心」。
文字/零零七 編輯/知哥
統籌/六六順 攝影/了哥
供圖/松美術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