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越南戰爭,美國利用氣象武器改變了越南天氣,使其境內雨季延長,境內局部地區遭遇很長時間的洪澇災害後,國際上關於"氣象武器"的討論就一直都是熱點。
可實際在國際上,關於研發"氣象武器"的項目,無論是在氣象科研領域,還是在軍事科研方面,都是少之又少的。真正將其用於實戰的案例,至今依舊屈指可數。
以上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目前人類科技想要對氣象達到真正的操控,距離不是一般得遠。可就是在如此國際環境下,依舊有西方媒體拿中國的"氣象武器"妄下定論,甚至造謠。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關注度也越發提高,尤其是科研和武器裝備方面,似乎稍微一點動靜都能引起廣泛關注。獲得關注不奇怪,可是隨著關注度的人越多,關注重點或者延伸意義總跑偏,讓中國很是不可思議。
據外網報導,12月中旬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人工氣象控制"的文章,文章內容令西方網友驚訝不已,更令中國驚愕不已。
文章直言,中國現在在想方設法實現,對半個中國雨雪天氣的人為控制,而"全世界都應該對其保持警惕"心理。且不論英國《衛報》依據從何來,但從發文可以理解出,該媒體已經斷定中國的人工氣象控制技術是危險的,是會帶來災難的,甚至對全世界都存在危害性。
然而,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人工氣象控制"和"武器裝備"之間可以有聯繫,但就如前面所講,目前人類還未達到該技術級別,英國《衛報》此言實屬妄斷。
人類科研發展至今,將科技用於控制天氣,從而達到避免一些自然災害的事件卻有發生過,也有很多的大膽的設想。可天氣的複雜程度,是目前人類不敢大肆嘗試的。
目前沒有科研證明可以保證,人類改變了某一局部的氣候情況,不會對其他局部的天氣造成影響。就算這些影響是較小範圍的變動,也充滿著變量。所以,為防止出現無法預估的後果,早在1977年就有了禁止將氣象手段用於軍事中的公約,後續也就增添一些補充公約。
中國發展至今,在科研和武器裝備研發上有進步與新突破不假,對於氣象研究和人工控制天氣方面確實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可中國素來都按規矩辦事。中國從來不會把合理的公約視為兒戲,也從來不曾將其作為威脅他國的武器,更談不上對他國甚至是對全世界造成的實質性危害。
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人工降雨是有先行條件的。雖然可以通過播撒碘化銀、乾冰等物質作為催化劑,快速聚集雲滴讓雨水提前降下來。但如果雲層本身不具備條件,當地本身就是晴空萬裡,播撒再多催化劑也是枉然。
所以,該文不得不讓中國網友質疑,該媒體是否真的懂"人工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