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姥爺家,最喜歡的就是聽姥爺講之前的故事。每次姥爺講到生產隊記工分,還有用手推車跑幾百公裡去拉煤的往事,每次聽到這些都有很深的觸動。經常聽到姥爺講的就是1986年,那一年一個月掙了103元,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因為這103元能讓一家人一個月吃飽飯不成問題。算起來的話1986年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第八個年頭了,自從改革開放後,國內的經濟每一年都有顯著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明顯提高,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家家能吃飽飯。
在改革開放之初,稍微膽子大的人都會尋找一些商機,得益於一部分獨特的眼光,和敏銳的嗅覺,1986年開始流行萬元戶。當時的萬元戶人數明顯提高。相比於80年代改革初期,萬元負明顯沒有那麼稀少了。當時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之初,國內到處都是商機。80年代富了一批人,這批人靠什麼富的呢?就是靠膽子大,嗅覺敏銳。但是放到現在,如果只靠膽子大是明顯不行,現在不僅需要膽子大還需要有智慧和知識。
1986年103元足夠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而且當時一家人往往都是七口人到八口人。那麼103元放到現在呢?現在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頓飯,可能都要花上3到400元。1986年當時如果好好工作,一個月也就是八九十元。一年可支配的金額也就在1000元左右。而現在,一般只要好好工作一個月都有5000元左右,稍微努力一點的都有6000左右。一年可支配的金額個人都在5到6萬。單從收益上來說,2020年和1986年的收益,足足差了50倍。如果單從收入上來看,1986年的103元相當於現在的5150元。
但我們不能只從收入這件事情上來看,也要對比消費水平,1986年當時的豬肉價格普遍在1.1元錢1斤,而現在的豬肉價格普遍都在30元1斤。單是豬肉價格漲了25倍左右。當時的大米在0.2元1斤,現在的大米稍微好一點的都要在四元錢,五元錢1斤。按4.5元1斤的話大米漲了22倍。我在家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我姥爺常說的,因為我們那邊每一年鄉裡面都有一次大會,搭建舞臺那種,唱京劇的。我姥爺常說,我們小的時候拿兩毛錢在大會上吃一遍,玩一遍,都用不完。而到了你們這個年紀最少要30元才能勉強吃飽。還不算一些其它的。
當然我們不能只從食品和糧食做比較,畢竟國家發展到如今,只有糧食生產是實打實的。從其他科技方面來對比,我國發展到2020年,科技水平已經在世界走上前沿的技術。國家的科技走上了前沿,對於我們人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以前的一部大哥大電話都要1萬多元,而現在的一部很科技的手機國產手機也就在4000元左右。90代一輛桑塔納都要20萬元。而如今一輛桑塔納也就在7,8萬元左右。
總結:1986年和2020年差的不是一年半年的時間,而是差了一個時代,1986年我國剛處於改革開放之期,而到如今的2020年,我國已經處於世界的前沿。至於1986年的103元,相當於2020年的多少錢。我想各位在心中隱約已經有了一個答案,因為這不能用特定的一個數字來形容。每個年代都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把眼光向前看,要讓我國的經濟越來越好,人民的收入越來越高,這才是當下應做的事情。大家覺得呢?大家在小時候的消費水平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