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我的初衷的確是為了看百合線而來,但是看完《年輕的女王》,發現完全被兩個女主吸引,電影講述的是十七世紀的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的生平,電影中克裡斯蒂娜因為父王戰死,而在他年僅6歲就成了「女王」,克裡斯蒂娜不僅天分過人,精通馬術、射擊而且還還精通希臘語、拉丁語和法語。但是在電影中,卻與侍女:女伯爵斯巴雷產生了感情。《年輕的女王》電影的順序是女王繼位--女王看上女僕--女王和女僕相愛--女僕和別人結婚--女王崩潰退位。其實本來以為是杜撰的電影,查了查居然還是有歷史根據的,額,這才是真·女王攻。
《年輕的女王》中克裡斯蒂娜的扮演者演技好,英氣的外表再加上這低音磁性的嗓音,我想看過之後肯定能掰彎很多少女。而女王亂時閃躲的眼神又像一隻迷路的小鹿 讓人一彎再彎。而女僕是真的很美,是那種溫文爾雅的性格,但在最後,卻是依然決然的離開女王,這點不知道當時的女伯爵是怎麼想的。愛己所愛毫不畏懼,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不僅僅是百合的故事,還有女王執政期間的魄力,電影中一位年輕的女王,要面對那些徵戰沙場的老頭子,那要面對因為是女性而出現的身不由己,因為性別,她無法得到母親的疼愛;因為宗教,她無法得到臣民的信服,但是他是驕傲的,是頑強的,寧願終生未娶也不願任人擺布。
其實她知道自己統治不了這個國家,但她也不願意把自己變成誰的附屬品而去完成一段政治婚姻;其實她本來就應該是一個王者:於是她與輔政的大臣鬥智鬥勇進退得當,以戰爭為自己的國家爭取最大利益時候的自信,甚至退位時候親自摘下王冠的從容,都無時不刻的在證明這是一位真正的王者。
但是這些其實都不如女伯爵重要,對於情感濃烈的理想主義來說,沒有什麼比愛人離去,而且還否定了這段感情更讓人撕心裂肺。於是電影中,這位年輕的女王拄了禿木杖 披了髒毛裘大鬧婚禮。她甚至抱住了女僕痛哭,最後更甚至闖進女伯爵家裡卻只是看了一眼就離開了,愛到深處卻放手。這必然是痛苦的。
其實很多人說這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因為不可能期待法國人寫的劇本翻譯成英文之後,再由瑞典人德國人在芬蘭導演指導下揮灑自如。但是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改編,因為我看到了女王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最後,還記得一段臺詞:我知道怎麼放捕熊夾,知道怎麼清潔槍,但我不知道該怎麼用我的唇貼上你的唇,不知道手該往哪裡放。又帥又颯的女王加上軟軟如玉的女伯爵,卻是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