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之後是哺乳動物的時代,這可能是一個古生物學常識。但如果按照現在科學分類,事實並未如此:哺乳動物屬於一個名叫合弓綱的家族。早在恐龍出現之前的二疊紀,各種合弓綱巨獸早已稱霸陸地千萬年。
盤龍類:
相貌辨識度極高的異齒龍和基龍。常被做成,各種影視作品中與恐龍一起出現。但在分類上與哺乳動物共接近。
他們背上標誌性的背帆。有延長的脊椎神經及連著皮膜構成。皮膜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於背帆的作用古生物學家看法比較一致,調解體溫做為冷血動物,他無法自行調節身體溫度,於是演化出了背帆這種太陽能電池板。
有研究計算一條體重,200千克的異齒龍在清晨陽光下給被翻加熱通過背中大量毛細血管吸收熱量,大約80分鐘就可以,把體溫從26攝氏度加熱到32攝氏度,就可以出去捕獵了。
至於異齒龍的名字,源於他口中有兩種不同的牙。這也是我們哺乳動物後來基本都有的特徵。前排的長而鋒利,用於撕咬獵物,後面的又粗又短用於切割食物。
恐頭獸類:
這種類的出鏡率比較低,基本鮮為人知。但在整個合弓綱演化史上,獸孔類才是主角。並且長相奇葩,骨骼驚奇。
麝足獸:
最大的孔頭獸類之一體長能長到5米長超過一噸重,身材圓胖,前肢長於後肢,尾巴很短,頭部不大,但頭骨厚實堅硬,頭頂隆起,作用類似於腫頭龍。但平時都是溫順的植食性動物,喜歡結群成隊。
冠鱷獸:
麝足獸的近親。體長約4米,典型的行動遲緩的大個子,最醒目的標誌是,頭骨上有幾隊,大型角撞我伊對從眼睛後方長出,還像鹿角一樣分叉,另一隊從顴骨兩側長出,再加上幾塊瘤狀突起,使他們看上去十分怪異,從。口部大型犬齒和小型牙齒來看,他們很可能是雜食性動物。
巨型獸:
恐頭獸的強大掠食者。體長近三米,重量約500公斤。光是頭部就有0.8米長。嘴部長滿歷史,相比於那天圓胖笨重的吃素親戚。巨型獸的形態更為敏捷,可能是當時最強的。合弓綱殺手。
麗齒獸類:
麗齒獸類的主要代表是生活在晚三疊世非洲南部的麗齒獸。麗齒獸可達4米,類似於一隻無毛的大狼狗,但有一條類似於蜥蜴的尾巴。口中有一雙突出的犬齒。在前些年的英國科幻劇《遠古入侵》中大出風頭。
但最強大的麗齒獸類還是化石發現於俄羅斯的狼蜥獸。體型約4.3米,頭骨長度就有0.45米,一對犬齒,將近20釐米長。
中小型的麗齒獸類,則以雷塞獸為代表。和狼差不多大,體長約1.7米。四指修長,具有較強的奔跑能力。匕首一樣的犬齒可以深深刺入獵物的要害部位。門齒也同樣鋒利,即使是能高效的切割撕扯肌肉,縮短進食時間。
合弓綱部分類群進化樹為:
二齒獸類和哺乳動物在三疊紀那一期講過了,沒看的可以去看。
本期參考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19年總計197 10月專刊。支持博物。
私信回覆:博物公眾號。即可得到博物公眾號二維碼。僅限2名。(僅可用於學習交流,不可用於商業用途。)
全文終,謝謝觀賞,求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