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只蝸牛去散步?對不起,我實在是等不了

2021-01-15 走進英國課堂

作為一個每天下午五點放學回家,六點半沒進入寫作業狀態,九點鐘剛剛完成原本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依然不急不燥的娃來說,「時間到哪裡去了?」根本就不在他的思考範圍裡。

 

但對於我來說,時間的黑洞在哪裡,已上升為家庭中的頭等大事。

 

明明一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生生被拖成了四五個小時,一會尿尿,一會喝水,一會摳鉛筆,一會拾橡皮。寫一回作業,橡皮不掉地上五六回就不是一次完整的寫作業過程 。沒啥可玩的就摳會兒手,再不濟還能低頭看倆腳跳會舞......直到搞得雞飛狗跳,全家人含恨而睡。


我知道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我也曾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熟記於心過,提醒自己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但是,如果在家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一邊玩一邊寫作業,交作業以及考試的時候,老師會把他當成一隻專注於感受風景的可愛蝸牛嗎?

 


成人和孩子分屬兩個不同的世界。


成人的世界追求速度,看重結果,希望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成本去獲取儘可能多的利益。

 

而在兒童的世界,孩子並不追求某種結果,他們漫無目的的探索,不能遵循高效工作的規則。他們不僅無法參與成人的社會活動,反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秩序」的破壞者。

 

成人和孩子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擰巴的共存著,所以矛盾重重。


而矛盾的根源既不是蝸牛走的慢,也不是我們跑的快,而是我們是否願意俯下身,鑽到孩子的世界去看一看。

 

於是,第一步,我給自己強行設定了每天三個小時的親子無打擾時間。在這三個小時中,我不看手機不用電腦不談工作,讓自己從實際行動上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的陪伴者。

 

當大人真正的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時,他們是能夠感受的到,並真的會用實際行動來「回報」你的這份關注的。 


通過幾次的密切觀察,我制定了「蝸牛」變「麻雀」的第一步方案:


讓孩子建立起寫作業的「儀式感」。

 

娃做作業的自覺性還算可以,到點兒坐那就開始寫,只是越寫越慢,越寫小動作越多:


發現鉛筆磨得沒頭了,就去鉛筆盒翻啊翻,找不到一支能用的筆,只得拿出削筆器,哐哐一頓削,耽誤好幾分鐘。


擦完錯字,她把橡皮隨手一扔,橡皮有彈性,沒準就彈哪去了,一會再用的時候,需要左找右找,又要耽誤一會時間。


做數學題,等到列豎式演算的時候,才發現手邊沒紙,又去臨時找紙,又要花費一會功夫。

 

別小看這些小動作,這兒耽誤幾分鐘,那兒耽誤幾分鐘,積累下來浪費的時間是很可觀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會不斷打斷孩子的思路,明顯降低做作業的效率。

 

發現這個現象以後,我提醒孩子,每次做作業之前,削好3支鉛筆,橡皮用完不許再扔,要輕放到旁邊,再準備一個演算本放到右手邊,不管是數學算數還是語文寫字,要做到隨用隨取。


養成這些小習慣,節約用時,肉眼可見。

 

其次,教給孩子學會調換作業順序。


把難題先跳過去,把簡單會做的題目先做完。這樣既能緩解孩子的焦慮,建立信心,也能避免他在交流和做題之間來回切換,不停打斷思路,我也好集中發現他沒掌握的知識點。

 

第三,不要抓住孩子不高的分數和不好的行為不放。要努力挖掘他在細節上一點一滴的進步,鼓勵他支持他,讓他知道他最信賴的父母是相信他、認可他的。


最避諱的是孩子在完成學校作業之後,在他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臨時給他增加作業,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也會造成孩子進一步拖延。

 

增加作業,需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要給孩子預留自由活動的時間。第二,明確額外練習的目的是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避免機械重複的刷題。

 

孩子一旦嘗到早早完成任務,剩餘的時間由自己自由支配的甜頭以後,他主動寫作業的熱情就會被激發出來。


最後,分享一個「寫作業猜時間」的小遊戲,親測有效,避免了很多催寫作業時的雞飛狗跳。

 

在寫一項作業前,我和孩子一人猜一個時間,作業寫完後看結果,誰的時間最準確,誰就能得到獎勵。因為孩子有想贏的心理驅動,他會很投入地加入這場"比賽",那些消磨時間的小動作,就會無意中減少或者消失了。

 

有趣的遊戲對孩子來說有兩方面的收穫,一方面體會到了贏得遊戲的快樂,另一方面感受到了全身心投入學習帶來的樂趣。等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作業習慣,這些遊戲就可以悄悄退出了

 

孩子的成長道路充滿艱辛,在我們成人眼中不屑一顧的一件件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他們需要一一跨越的障礙。我的感悟是,與其花錢,不如多花些時間在孩子身上,陪他一起跨越障礙,面對一重一重的挑戰......有哭有鬧有歡笑,這就是成長。


我們曾經都是孩子,只是我們都忘了。


END



如果您想要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請添加 Leo 老師微信,預約諮詢:

 你或許還想看 ☟ 



相關焦點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作者/張文亮(臺灣)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帶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得太慢。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只挪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 讓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下了班直奔學校接了兒子放學,回到家裡冷鍋冷灶的,我緊鑼密鼓地準備晚餐,一邊叮囑兒子抓緊時間寫作業。可兒子一會說要上廁所,一會說要喝水,然後又說要休息一會兒。往往是我煮好了簡單的飯菜,他還沒開始動筆。我心裡有些著急,催促他趕緊吃了飯寫作業。等我收拾好碗筷,來到兒子房間,看到他的作業只寫了一頁的生字,或只完成了兩道數學題,我心裡開始煩躁起來。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當幼師遇見多肉
    就像肉肉出現黑腐、化水、蟲害……趕緊的按照各路大神的方法,該換土換土、該砍頭砍頭、該噴藥噴藥……只為那顆肉肉趕緊恢復健康,哪怕它只是再普通不過的顆冬美人。每個長假結束,回到學校,看到孩子們這個長胖了,那個長高了……就像每個假期回到家,發現肉肉們這顆長大了,那顆爆仔了……每一個幼師應該都熟悉《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搶跑——人生馬拉松你就輸了,靜待花開!
    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選擇靜待花開!01牽著蝸牛散步,擁有一顆耐心很重要!古人教育孩子問題急性子記載:王安石所著《傷仲永》中江西金溪神童方仲永,5歲能作詩,12歲時大不如前,20歲泯然眾人。在對孩子教育事情上,耐心更加重要,作家張文亮在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把孩子比作蝸牛,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薦書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我是退休已久的主編寶寶。五一假期去春舅家玩耍,招貓逗狗,摘菜做飯,靈修分享,讚美禱告,通下水道……(別問是怎麼回事,捂臉)給大家看兩隻失去媽媽的小奶貓~但是有另一隻母貓收養了它們~就是下面這隻異瞳「大咪」~感謝主~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牽著蝸牛去散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
    上帝聽了他的煩惱,就給了年輕人一個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告訴不要鬆手,要一直牽著它。年輕人在前邊走著,蝸牛跟在後邊,可是蝸牛爬得實在是太慢了。年輕人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他,說道:「我已經盡全力了!
  • 散步的蝸牛
    為了避免菲菲自殘,母親只能不停地抓住她的手,自己的手卻被摳挖得幾乎沒有一塊好地方。關於這群孩子,一位家長曾在鄭敏博客中留下過這樣的文字: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 我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後來,我聞到花香,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 牽著蝸牛去散步
    作為一年級孩子的媽媽,和很多父母一樣,我也曾有一些成長的焦慮寓學於玩,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我經常和孩子一起去研究學習。比如為了完成學校的蔬菜研究課程:從一 開始研究蔬菜三大種類,到圖文結合介紹某一種蔬菜,最後受新聞啟發確立了《土豆超人,變變變!》的微課程。我們搜集了土豆的百科知識,種下了發芽的土豆,製作了土豆美食——土豆泥芝士蝦球,還玩了土豆壘高高的遊戲。在爸爸的啟發下,父女兩人進行了土豆發電的科學實驗。
  • 「牽著蝸牛去散步」江陰市雲亭街道積極開展繪本閱讀活動
    日前,"牽著蝸牛去散步"繪本閱讀活動在江陰市雲亭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吸引了雲亭街道20餘名孩子參加。這次分享的繪本書名是《我好難過》,老師通過和孩子們的角色轉換,讓孩子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錯誤,讓他們認識並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活動現場氣氛相當活躍,一小時的閱讀分享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可。
  • 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
    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來源:聯商網2020-05-29 19:39聯商網消息:近日,國內新銳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宣布於「六一」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開始布局全國市場。
  • 這個片花我也就看了60遍——《蝸牛食堂》
    …看著《孤獨的美食家》北海道特集,想到這幾年看過的美食電影,覺得不出一個合集簡直對不起主頁君那些年花掉的時間和增長的食慾…於是,【周三電影】這個欄目就應運而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能說話,所以只能去看,去聽,去想。語言真是最蒼白沒有力氣的東西。
  • 繪本推薦|《母雞蘿絲去散步》母雞說:我負責散步 狐狸負責搞笑
    各位【莫嘰童書】的大朋友們和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繪本是《母雞蘿絲去散步》 。適齡兒童:2歲以上主題:有趣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因為我太愛這隻母雞傲嬌的表情了,她悠閒散步的小腳步絕對走出了國際水準,翻開整個繪本史,你能找到一隻像她這樣淡定的母雞嗎?有些繪本,文字和圖畫可以分開讀,但是這本書你只看文字,會覺得平淡無奇,但是加上圖畫就是一本神書。
  • 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步一步往上爬…湖南這群「特殊教師」用愛照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只能挪那麼一點點。」康復教師們,大多喜歡讀作家張文亮的這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散文詩。他們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只是走得慢一點而已,只要用心去貼近心,他們也能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也能欣賞到沿路別樣的風景。
  • 蝸牛與蝸牛殼 故事三則
    這一天,蝸牛寶寶和蝸牛媽媽一起出來散步,走著走著,蝸牛媽媽用觸角感知到前方有一個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於是趕緊向蝸牛寶寶發射信號,一起繞著石頭走。爬呀爬,蝸牛寶寶被青草的清香吸引了,循著香味,伸著觸角找到一棵嫩嫩的青草,於是開心地啊嗚啊嗚吃進嘴。而它的媽媽,則發現了一株散發著甜香味兒的小野花。
  • 牽著特校孩子慢慢散步的「蝸牛媽媽」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特殊教育是需要牽著「蝸牛」慢慢散步的事業。從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到那曲地區幼兒園書記,再到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跨度不可謂不大。不同於提前接受了特殊教育專業培訓的其他17名教師,次仁拉姆的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缺乏,急需「充電」。秉持著多年來「生活即教育」「終身學習」的原則,面對職業轉型,她以「勤」補「拙」,迅速融入到了那曲特殊教育學校的大家庭中。招生是擺在新學校面前的最大難題。
  • 【親親自然】蝸牛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的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這是陪伴很多人成長的童謠《蝸牛與黃鸝鳥》。慢騰騰卻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爬的蝸牛是不是很可愛?關於蝸牛,除了它的「慢」,你還知道些什麼呢?走進今天的「親親自然」小課堂,我們來了解下蝸牛的生活吧!
  • 帶小狗散步被大狗追,追到家裡咬死一隻,主人無法接受對方道歉
    主人一家都沒有料到,像日常一樣帶兩隻狗狗到空地散步,卻讓狗狗付出生命的代價!Abby Chiu家裡養了2隻貴賓犬,QQ 和Q比!兩隻狗狗都已經是老公公,陪伴主人從讀大學、畢業、結婚、生孩子等等。家裡的姐姐受到兩隻狗狗的影響,更是決定加入寵物美容行業,想要學習怎麼更好照顧狗狗。一家人經常帶狗狗到處玩耍,過年還會包紅包給它們。但今年這紅包,再也送不出去。
  • 對不起各位,實在是不好意思
    一切因我而起是我沒有管好我帳號,引起了一切。在此我為我朋友的冒犯和自己的出言不遜,鄭重的向各位道歉,浪費了各位寶貴的時間,對不起!歐陽宇格同學對不起,我無意冒犯,我同學太過衝動希望你能原諒他的過失!一切都是我的錯,請各位不要在議論我朋友的過失了,都怪我好了。如果我早點道歉一切也不會如此,也不會到這種地步,可是一切沒有如果。
  • 「對不起,我只和處女處對象.」
    晚上吃完飯他就開車送她回家,還約了安雅周末一起去看最新出的電影。她不是那種喜歡玩什麼套路的人,只要自己有感覺,覺得兩個人相處的也不錯的話,她其實是很願意去嘗試一下的。當時我們也跟安雅說,有什麼好事記得第一時間跟我分享啊,她倒樂呵呵地應允著。等到了周末那天,看完電影之後他就提出一起去散散步。然後他就往人少的地方走去,走著走著他忽然停下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