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之紋章 新·暗黑龍與光之劍》(日版名: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新·暗黒竜と光の剣,英文版名:Fire Emblem: Shadow Dragon)是一款由Intelligent Systems開發、任天堂發行的任天堂DS平臺戰略角色扮演遊戲。這款遊戲是火焰之紋章系列的第11款作品,同時亦是系列首作《火焰之紋章 暗黑龍與光之劍》的重製版。
遊戲承襲原作故事劇情,敘述邪惡祭司卡涅夫與暗黑龍梅迪烏斯聯手重建多魯亞帝國,並向周邊國家展開侵略行動。主角馬爾斯在祖國被帝國滅亡後成功逃離,但為了復興祖國,他必須聯合其他志同道合的戰友,以抵抗邪惡的多魯亞帝國大軍及邪惡祭司卡涅夫與暗黑龍梅迪烏斯兩人。
遊戲開發工作於2007年開始,時間上與前作《火焰之紋章 曉之女神》最後數個月的開發期重疊。許多曾經參與早期遊戲作品開發工作的成員都有參與這次的開發,例如製作人成廣通及作曲家辻橫由佳等人。角色設計由井冢大介擔任,另外亦邀請了知名插畫家士郎正宗為一部分的登場角色繪製插畫。遊戲遵循火焰之紋章的傳統,沿用網格狀地圖及夥伴陣亡後無法再度上場等的舊有設定。2007年底,任天堂表示將會發行本作。2008年起,遊戲先後在日本、歐洲、北美及澳洲等地發行,並交由8-4公司負責遊戲本地化。儘管遊戲缺乏原創性,但其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重要的商業成功,部分評論亦指其為高質量的遊戲。
遊戲火焰之紋章 新·暗黑龍與光之劍日文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新・暗黒竜と光の剣英文Fire Emblem: Shadow Dragon類型戰略角色扮演平臺任天堂DS開發商Intelligent Systems發行商任天堂總監堀川將之、俵正樹製作人成廣通、山上仁志編劇前田耕平、川崎浩二、草木原俊行美術士郎正宗、井冢大介音樂辻橫由佳、春日沙樹系列火焰之紋章系列模式單人發行日日本:2008年8月7日遊戲在2007年10月的任天堂會議上首次公布,但當時尚未有正式的遊戲標題。同時,任天堂把遊戲標示為火焰之紋章系列的第11部作品,但亦有網站則把遊戲標示為該系列的第12部作品。2008年10月,任天堂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遊戲會在西方世界發行,並項目先後在同年及2009年分別於歐洲及北美地區發行。由於遊戲故事內有著大量的文字,任天堂難以在公司內部進行遊戲本地化的工序,因此委託了8-4公司負責該項工序。遊戲先在2008年8月7日於日本發行,其後分別在同年12月5日、2009年2月16日及2月26日於歐洲、北美地區及澳洲發行。同時,這款遊戲的發行亦標誌著火焰之紋章系列首作在日本以外地區發行。
遊戲普遍獲得正面評價。遊戲評論網站Metacritic基於42條評論給予遊戲81/100的評價。《Fami通》的評論家們讚賞了遊戲玩法,其中一位指雙屏幕和章節地圖內的存檔點功能很方便,後者更能減輕玩家在戰鬥時所面對的壓力,而另一位則表示這款遊戲在當時來說是最好的火焰之紋章系列遊戲。1UP.com的柯蒂斯·塞德(Kurtis Seid)欣賞圍繞角色管理的遊戲玩法和戰略元素,但表示多人遊戲有可能會破壞平衡,又指出為新玩家增添新功能可能會疏遠此系列的忠實粉絲。Eurogamer的湯姆·布拉姆韋爾(Tom Bramwell)稱讚了遊戲的整體感覺,儘管開發團隊並未把遊戲提升至新的高度,但雙屏幕功能、角色兵種系統及戰鬥系統仍然出色。可是,布拉姆韋爾亦指出雖然遊戲新增的地圖存檔點功能方便新玩家,但可能會與角色永久死亡機制發生衝突。GameSpot的希瓦·斯特拉(Shiva Stella)喜歡遊戲的戰術元素,而且新增的多人遊戲功能亦增加了遊戲的了戰略深度和可重複性,但指地圖的地型設計及角色的永久死亡(尤其是強力角色)可能會令玩家感到惱火。IGN的戴蒙·哈特菲爾德(Daemon Hatfield)指遊戲缺乏創新,但同時表示它是當時最為平衡的戰略遊戲之一。Nintendo Life的斯圖亞特·雷迪克(Stuart Reddick)非常享受遊戲體驗,並稱讚開發人員在平衡各種元素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但指它與後來的火焰之紋章系列遊戲及其他近期的同類型遊戲相比,在感覺上則有點過時。《官方任天堂雜誌》的弗雷德·達頓(Fred Dutton)則高度肯定本作,又稱讚遊戲的經典玩法、多人遊戲功能及其他新功能,但同時抱怨遊戲缺乏創新。
另一方面,評論家對遊戲故事有著不同的評價。1UP.com的塞德指本作故事直接採用舊版的內容,因此在現時的標準來說本作故事實在太短及太簡單。Eurogamer的布拉姆韋爾認為本作故事未有如同一系列的其他遊戲般細微,又指在本作內登場的「可愛」角色數量較少。GameSpot的斯特拉表示遊戲劇情可能會對玩家造成混亂,但序言和「複雜」的文字有助於向玩家解釋事件的來龍去脈。IGN的哈特菲爾德稱讚了遊戲的劇情翻譯,並同意遊戲故事較同一系列的其他遊戲簡單。Nintendo Life的雷迪克稱遊戲故事較同類型遊戲而言是相當標準的,又指在故事的重要情節是「沉悶而令人難忘」。《官方任天堂雜誌》的達頓則指自己雖然並未了解整個故事,但認為角色間的對話過於「俗氣」。
評論家亦提到遊戲的呈現方式。GameSpot的斯特拉稱讚了遊戲的視覺效果及享受背景音樂,但亦指音樂聽起來有些過時火。相反,IGN的哈特菲爾德稱讚遊戲的背景音樂,但批評這些遊戲畫面乏善可陳。Nintendo Life的雷迪克指遊戲在上方屏幕的戰鬥動畫效果非常好,但下方屏幕的地圖上則缺少動畫,不過在整體上遊戲的視覺效果是有所進步的,而且戰場和角色模型都很棒。另外,《官方任天堂雜誌》的達頓回應了IGN的哈特菲爾德對於視覺效果的看法,並認為視覺效果是他批評遊戲故事的主要理據之一。
根據《Fami通》的數據,遊戲在日本的首周銷量為180,697份,以90%的銷售率排在Fami通排行榜的第二位。而Media Create的數據則指遊戲在日本的首周銷量為145,000份,位居其排行榜的第二位。在遊戲發行後的第二周,銷量增加了35,000份,但銷售排名則下降至第六位。據總監堀川將之的說法,Intelligent Systems對遊戲在日本的銷量感到滿意,而遊戲買家主要包括新玩家、系列的資深玩家,以及是一些遊玩過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而想認識馬爾斯的玩家。截至2012年,遊戲在日本的總銷量為274,000份。在北美地區發行後,遊戲在任天堂DS排行榜中排名第二位。而截至2013年,遊戲在北美地區的銷量已達到250,000份。
閱讀原文領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