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樊噲和張飛這兩個歷史人物,非常相似,他們都出身屠夫,都是皇親國戚,又都是勇猛過人的萬人敵。於是,就總有好事者,將兩人作各種比較。若論武功,兩人高下,真還不好評判,但若要比較兩人的情商,則樊噲遠非張飛所能比。樊噲絕非一個屠夫這麼簡單,他的情商甚稱一流。
張飛,留給世人映像最深刻的,當屬武力超群,在三國第一武功高手呂布面前,他都從不畏懼。但要說智商或者情商,最多只能用「粗中有細」來概括。他最出彩的智謀,也只不過是二件事
當陽橋頭退曹軍。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急追劉備的軍隊,並在當陽長坂,將劉備的軍隊擊潰。形勢萬分危急,張飛獨自立於當陽橋上,對著曹軍大喊:「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前來決一死戰!」。同時,讓騎兵在橋東的樹林裡,將樹枝拴在馬尾上,往來奔跑,揚起大量的塵土,故作疑兵。曹軍既害怕張飛的勇猛,又擔心樹林中的伏兵,沒有人敢上前追趕。劉備的軍隊因此獲救,最終才得以逃到江夏,與關羽匯合。
義釋嚴顏。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張飛率領荊州的兵馬,入西川增援劉備。當大軍到達江州時,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破城後將其生擒。張飛不但沒有殺嚴顏,還釋放了他,並以禮相待,將其引為上賓。最終感動嚴顏,自願投降。在嚴顏的幫助下,西進道路上的守軍,一路望風而降,張飛不費一兵一卒,平定了巴郡、巴西兩郡,順利到達成都,與劉備會師。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三國志》
樊噲與劉邦同是沛縣老鄉,是最早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人之一,對劉邦忠心耿耿,深得劉邦信任。後來又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與劉邦成了連襟,關係更加親密。最能反應樊噲情商和智商的,主要有四件事:
劉邦率領大軍一路攻打到達秦朝的都城鹹陽,秦王子嬰不戰而降。順利進駐鹹陽城的劉邦,被城中宏偉華麗的宮殿、貌美如花的女人和不計其數的珍奇珠寶所迷惑,消弭了鬥志,打算在鹹陽常住不走了。劉邦手下眾多將領,也大都有這種好好享樂一番的想法,無人上前勸諫。大智若愚的樊噲,及時主動站了出來,極力勸劉邦要趕快離開鹹陽。之後張良才借著樊噲的話,做通劉邦的思想工作,離開秦朝的皇宮,回到霸上的軍營中。如果不是樊噲的力諫,繼續呆在秦宮享樂的劉邦,等到項羽趕到,會是怎樣的結局?樊噲的卓識遠見,非同尋常。
再看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更是智慧光芒四射。張良從宴會上出來,告訴樊噲情況很緊急。樊噲沒有絲毫遲疑,手持劍和盾,撞翻門口的衛士闖進大帳。怒髮衝冠、雙目瞋圓。項羽問明了樊噲的身份之後,叫人給了他一杯酒和一隻生豬手。
此時的樊噲,雖然很氣憤,但並沒有發作,而是先向項羽行禮拜謝。之後,再給他講道理,大概的意思是:我大哥劉邦攻下秦朝的都城鹹陽,按照之前的約定,應當封王,但劉邦不但沒有要求封王,還對鹹陽秋毫無犯,主動退回霸上等待你項羽的到來,可謂勞苦功高。而你項羽卻不問緣由,就打算誅殺有功之人,你的所作所為與滅亡的秦朝又有什麼區別?天下的諸侯又怎麼能信服呢?我認為你項羽這樣的做法,將會失去人心,實在是得不償失!
這完全是站在項羽的立場為項羽著想。項羽完全被樊噲說動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客氣地請他就座。此時,如果換作是張飛,會是什麼結果?一定是手持長矛,衝殺進來,「項羽匹夫,休想傷害我大哥,拿命來!」試想想,有用嗎?
劉邦藉故起身上廁所,樊噲拉著劉邦就準備逃命。此時的劉邦,還斯斯文文地說,「我是借如廁的名義出來的,沒有辭行,怎麼辦?」 樊噲生氣地說,「大行不顧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是多麼的經典和睿智啊!
樊噲在整個鴻門宴上的表現,完全顛覆了他作為一個武夫的傳統形象。
再從樊噲對待韓信的態度來看他的情商。韓信雖然曾經是樊噲的領導,但後來被人舉報謀反,被貶為淮陰侯。而樊噲為舞陽侯,兩人的地位已經完全平等。更關鍵的是,此時的韓信,已經完全失去劉邦的信任,除爵位之外無官無職。而樊噲則正如日中天,深得劉邦和呂后信賴,是手握重點的大將軍,還是皇親國戚,勢力與威望已遠在韓信之上。而樊噲每次遇到韓信,都行跪拜之禮,稱韓信為大王,自己謙稱為臣子。韓信甚至轉身就說,與樊噲這樣粗鄙的人為伍,是人生的恥辱!但是,樊噲下次見到韓信,仍然相待如故。
如果是張飛,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他的眼裡,除了他的大哥劉備和二哥關羽,他還真正信服過誰?尊重過誰?要是讓他聽到韓信的話,一定是「韓信,你這三姓家奴,看我不打死你!」如此來看,兩人的情商,孰高孰低,已經很明顯了!
劉邦晚年在徵討黥布反叛的時候,中流箭受傷,回來之後就病得很厲害。一代梟雄,突然病得不成人形,就如同一代絕色美女,突然毀了容,自然不想見人,只讓一個宦官在宮中照顧,連續十餘天不與群臣見面。
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劉邦不幸去世,那麼這個身邊的宦官,如果與人勾結,就完全有機會假傳遺詔,決定皇位繼承人。群臣中如絳侯周勃、灌嬰這樣的人物,都不敢進宮。這個時候,又是樊噲挺身而出,帶領群臣闖宮而入。這也只能算是壯舉,接下來的一番話,就足見其情商和謀略了。
樊噲見到劉邦之後,痛哭流涕地說:「想當初陛下和我們一道從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麼樣的壯舉啊!而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憊不堪啊!」言下之意,您帶領我們打天下,是偉大壯舉,您是天底下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如今疲憊不堪,是因為奪取天下時奔波勞累所致,這不會影響您在世人心中的偉大光輝形象!
「況且您病得不輕,大臣們都驚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見我們這些人來討論國家大事,難道您只想和一個宦官訣別嗎?再說您難道不知道趙高作亂的往事嗎?」這是一語中的。您不想見我們沒關係,只是後果很嚴重。您難道想讓秦朝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詔,私自廢立的事情發生嗎?還有下半句,樊噲沒有明說,但彼此都懂了,那就是:您難道想讓大漢的江山,也二世而亡嗎?
這話說到劉邦的痛處了。劉邦聽了樊噲的話,苦笑著從床上爬起來,接見群臣,處理政務。
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絳、灌莫敢入。十餘,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相比張飛,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只知道日夜喝酒,借酒澆愁,喝醉了酒還任意鞭撻身邊的親信,最終被親信範疆、張達所害,腦袋都被割下送到敵國東吳。一代猛將,最後結局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