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3年,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一經播映就立即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尤其是影片的主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代人口口相傳的經典旋律。2014年,國家大劇院將這部經典作品以歌劇的形式搬上舞臺,作品保留了原電影的音樂「主題」,眾多新創作的唱段也十分動聽,使整部歌劇更具旋律性、畫面感。
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冰山上的來客》這部作品描繪的是一段終成眷屬的邊疆戀,其中,可歌可泣的戰友情,保家衛國的赤子心,也將這部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作品升華。作為一名從新疆走出來的歌唱家,我十分榮幸能夠參演這部歌劇。我生於新疆,靈魂裡流淌著都塔爾、熱瓦普的琴音和手鼓的節奏。接到歌劇曲譜以後,每次翻開它,唱起這些優美的旋律,腦海總是浮現出記憶深處的畫面……年代雖然改變,精神的力量不會改變。我相信當今時代,人們仍然嚮往「古蘭丹姆」和「阿米爾」之間純潔的愛情,依舊稱頌哨所戰士們的英雄主義情懷,也深深懷念那個時代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信念。
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作曲家雷蕾老師在歌劇《冰山上的來客》中,保留了同名電影中的多首為人熟知的音樂片段,並在此基礎上,用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等多種演唱方式加以豐富和升華。所以到了歌劇院,大家依然能聽到這些熟悉的旋律,例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懷念戰友》等經典唱段,燃起觀眾們的「懷舊情懷」。同時,作曲家也創作了一些新的作品加入其中。
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說到這部作品音樂上的特點,無論是電影、還是歌劇中的唱段,大多都取材於塔吉克族音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初是由作曲家雷振邦到新疆塔什庫爾幹地區深入生活採集到的一首塔吉克族舞曲,具有濃鬱的塔吉克族音樂風格,其中的增二度音程的使用,更是使音樂極具色彩感。電影中,作曲家將這首塔吉克族音樂放慢了速度,加入了動人心弦的歌詞,使人久久難忘。歌劇中作曲家雷蕾保留了這首經典的作品,唱出了對於美好愛情與純潔友誼的嚮往。
《懷念戰友》是在一班長犧牲後的一段重要唱段。塔吉克族音樂常用節奏(切分節奏)的運用,以及在作品中多次變換節拍的寫作手法,都使得這首作品極具特色。表達了戰士們對犧牲戰友的無限思念。
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此外,塔吉克族音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7拍子(123、1234)的使用,同時這也是塔吉克族音樂演唱時的一個難點,抓住了這個音樂節奏就抓住了塔吉克族音樂的最大特點。例如劇中的《塔吉克舞曲》以及卡拉犧牲時演唱的合唱作品《塔吉克的雄鷹》中都使用了7拍子進行創作。
《冰山上的來客》是一部革命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通過歌唱家的分享,讓我們又重溫了熟悉又親切的民族旋律,感受到獨具特色的塔吉克族音樂的魅力。在這部紅色經典作品中,凝結著國家情懷和民族情懷,塑造了眾多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打開視頻,和藝術家一起走進歌劇《冰山上的來客》,聆聽傳唱不衰的經典唱段,讓那朵見證著愛情、見證著民族情誼的花兒再度綻放。
本期主講人簡歷
迪裡拜爾
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芬蘭國家歌劇院終身獨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各項重大聲樂賽事評委。
她在世界各地的歌劇舞臺上成功塑造了幾乎囊括所有花腔女高音的重要角色,與著名指揮家及交響樂團合作過多不勝數的音樂會,錄製了眾多個人唱片專輯和全套歌劇唱片。每到之處,都成為當地媒體競相報導的焦點,受到各國音樂界人士和音樂愛好者的高度評價,被譽為唱響世界的「中國夜鶯」。20世紀90年代,被世界著名歌劇導演蔣卡羅·德·莫納柯聘任為德國波恩國家歌劇院獨唱家,1997年和1998年兩次贏得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尼爾松設立的大獎———瑞典最佳歌劇演員獎;2003年榮獲中國唱片社金唱片獎和最佳表演獎,2016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出品 | 校團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北城青年
微信號 | BCUXTW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來源 | 國家大劇院
責編 | 李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