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張峰
走在惠州市惠東縣梁化齊眉塘村的村道上,道路旁零散破敗的房屋被拆除後,空地上去年種上了番石榴、檸檬等果樹,現在已碩果纍纍。
空置破舊的舊房子變成私家小果園,這是惠州拆舊復墾工作的縮影。2018年全省實施拆舊復墾、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惠州在近3年裡,通過多舉措拆除廢舊宅基地、破舊泥磚房,已驗收3513畝,復墾指標交易後為村民創下10.54億元收益,帶動了村容村貌的完善和村民增收。
「不只是村容村貌改善了,更讓人欣喜的是為鄉村帶來了活力。」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拆舊復墾不僅讓泥磚土瓦老屋復綠復新,而且基礎設施改善後,築巢引來了「金鳳凰」,激活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引來鄉村產業的「活水」。
指標交易收益讓村民獲實惠
「等了一年多,錢真正揣在手裡的感覺真好。」近日,惠州市龍門縣龍田鎮舊梁村村民梁子義(化名)談及拿到的復墾資金時仍難掩激動。
一個月前,惠州市龍門縣的龍潭鎮、龍田鎮、地派鎮和藍田瑤族鄉,分別舉行了2019年第二批拆舊復墾收益分配發放儀式,4個鄉鎮的村民共收穫拆舊復墾指標交易資金近1.2億元。其中,龍田鎮拆舊復墾項目涉及李洞、舊梁、沙塘、石龍頭4個村,交易面積59畝,交易金額近3000萬元,惠及村民3300多人。
當前,隨著龍門、惠東等縣區拆舊復墾指標陸續迎來交易和資金收益分配,惠州市拆舊復墾工作加速推進。
據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盤活農村限制建設用地,拆舊區復墾驗收2589畝,配套落實城市建新區農用地轉用2133畝。
2018年以來,惠州拆舊復墾成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引擎。在政策實施近3年裡,全市通過對農村廢舊宅基地、破舊泥磚房拆除復墾,拆舊復墾驗收3513畝,形成的復墾指標交易後縣級以下收益達14.05億元,其中土地使用權人(即村民)收益達10.54億元。
「村民進城務工就業或外遷落戶,伴隨城市化的進程,我們很多村子成了『空心村』『老人村』,破舊的房子、丟荒的磚牆等成了美麗鄉村工作的掣肘。」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拆舊復墾就是推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走向深入,讓空置的老房子煥發新活力。
「老房子沒有資金肯定拆不了。」記者在惠東梁化採訪過程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房子已經不住人了,業主早已搬家到了縣城,但是房屋都是村民的私宅,沒有政策和資金肯定工作開展不了。
該縣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連翔直言,村民的破舊房屋現在成了「沉睡」的資產。「以前想拆拆不動,現在是村民主動詢問老房子能不能拆、何時可以拆。」連翔介紹,惠東已完成拆舊復墾立項面積1180畝,驗收面積1094畝,村子面貌變了,村民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房子拆不拆」村民自己說了算
從惠東環城北路轉入208縣道,在梁化新村附近轉入鄉道前行兩公裡左右,來到2019年底完成拆舊復墾的齊眉塘項目現場,復綠種植的番石榴果樹碩果纍纍。
「自從去年底拆完老房子種上果樹後,家裡老人每日從縣城過來打理果園。」果園主人周先生介紹,老人以前幫著己帶小孩,現在小孩上學了,這片果園成了他的寶貝。
類似的村莊復綠變化,在惠東多祝鎮平江村同樣發生。近5畝的檸檬、番石榴果樹已長至成人高,果實和著初冬的暖陽,隨風擺動。
在博羅泰美、龍門麻榨等片區,部分墾造水田項目更是結合村莊的作物耕種統一謀劃,種植經濟林或者番薯、玉米等農作物,拓展村集體的種植空間,優化村容村貌。
「拆舊拆出來的復墾土地要引導村民用好,補充或完善村裡的農用種植範圍,完善村容,確保不發生重建現象。」市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和礦產管理科科長高琦介紹,拆舊復墾建立在村民自願的基礎之上,宜改則改、願拆則拆,真正將農村的閒置、零散建設用地指標利用起來,變廢為寶。
「我們推動這項工作的基礎就是村民自願,依託兩新組織充分做好政策宣導,做好講解和普及工作,充分徵詢聽取村民的意願,拆舊復墾才正式實施。」惠陽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陶力文直言,啟動這項工作很不容易,後面有了例子就好了,村民切實感受到了實惠。
在惠陽良井松元村九二經濟合作社採訪過程中,該區良井自然資源所所長周柳軍指著道路旁的老祠堂和幾棟泥磚民宅介紹,雖然周邊的幾處舊房立項復墾了,但這幾棟房子業主不願意改,所以就保留了下來。
「村民在外務工,房子空置殘破,但仍有部分村民打算未來在老家建新房,因此不願拆。」周柳軍直言,這需要政府在工作過程中將村莊規劃統籌考慮,既著眼當下的村鎮發展實際,也要協調好鄉村未來發展的實際需求。
拆舊復墾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不只是村民增收、村容扮靚,拆舊復墾還將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活力。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耕地佔補平衡需求,當前惠州的惠州灣產業新城、埃克森美孚、新材料產業園等項目加速推進,城市建設用地需求急劇放大。
惠州2020年超八成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均用於產業項目建設,拆舊復墾聚集農村零散建設用地指標,通過省交易平臺出讓後,可作為城市經營性用地出讓指標,有效支撐城市建設和發展。
根據拆舊復墾相關工作要求,在復墾指標交易環節,收益由縣、鎮、村集體和村民按5%∶5%∶15%∶75%比例分配,騰退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省、縣按6∶4比例分享,通過流轉將有效助力農村共享城市發展紅利。
「從資金收益分配機制可以看到,扣除成本後,收益主體都將歸於村民和村集體,充分保障了拆舊業主的權益。」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縣(區)、鄉(鎮)和村集體收益全部用於美麗鄉村建設,將加速村鎮的現代化發展進程。
惠陽區良井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拆舊復墾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路子,效果立竿見影。他介紹,在全市各鄉鎮中,良井的區位優勢較明顯,近年來吸引了很多鄉村文旅項目。
改變同樣發生在拆舊復墾提速的博羅泰美秀嶺村。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偉斌接受採訪時介紹,隨著舊房子拆墾騰挪出來、復墾指標交易完成,將利用該筆資金聘請專業設計公司,結合秀嶺原有的萬畝良田和油菜花基地對全村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發力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
「要積極用好拆舊復墾騰挪出的發展空間有及交易獲得的發展資金,統籌做好規劃指引,實施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切實助力惠州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發展。」高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