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 賽博朋克 」四個字已經成為一個「 熱詞 」。
你可以在幾乎任何地方看見它。
如今許多人一聽到這四個字,這會兒腦子裡已經開始亮起霓虹燈光,耳邊蕩起電子樂了。
差評君也是「 賽博朋克」這一題材的愛好者,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遊戲都有所涉獵,前兩天還因為《 賽博朋克 2077 》延遲發售想錘蛋自盡。。。
現在,賽博朋克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儼然是一個高頻詞彙,裝逼利器。
只要用手機隨意拍下城市一角,搭上青藍色配洋紅色的「 賽博朋克濾鏡 」,發微博的時候文案配個 Cyberpunk,齊活兒。
各大搞文創的也紛紛致敬賽博朋克,沒少發力,各種「 賽博朋克首創 」頻出,沒少玩新花樣。
賽博朋克本身是科幻作品類目下的一個小眾題材,如今我都不好意思把它稱作「 亞文化 」了。。。
火是一回事,但同時許多「 賽博朋克原教旨主義者 」也開始有些不滿,在他們看來,不少網上泛濫的賽博朋克的創作並不那麼「 賽博朋克 」。
打個比方:
在賽博朋克設定裡的城市景觀往往有大量堪比光汙染的霓虹燈牌,這本身是為了烘託資本環境下城市化過度發展的反人性生存環境。
用人話講,真要有那種大晚上塞滿了霓虹燈光的街道晃瞎人眼,你早就投訴城市建設了好不好,這個場景一點也不人性化。
但在賽博朋克設定的背景下,社會分層固化嚴重,規劃城市的社會上層根本不在乎走在大街上的社會底層,任由那些誇張的霓虹燈光閃爍。
也就是說,霓虹燈光汙染並不是賽博朋克的「 審美 」,甚至可以說是反過來描繪那個世界有多糟的一個「 負面設定 」。
賽博朋克原教旨主義者們把這些作品稱作「 霓虹燈賽博 」,試圖與「 賽博朋克 」劃清界限。
其實這是一個題材從小眾走向主流的必然,一個事物火出本來的圈子吸引新的愛好者,這些吸引新愛好者的特點未必和老愛好者們看重的特點重合。
新愛好者們被視覺元素吸引,覺得迷離的燈光和科技感的布景很美。
而老愛好者們則不希望深愛的賽博朋克被所謂的霓虹燈光、Glitch 動畫、漂浮的汽車等印象流單純定義,賽博朋克並不單純是「 潮 」、「 酷 」、「 炫 」,他們更在乎的是「 朋克 」。
那麼問題來了,賽博朋克裡的「 朋克 」指的是什麼?
這個事兒,得追溯到 40 年前了。。。
《 銀翼殺手 》電影在 1982 年上映,改編自《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裡面描述人造人與人類共存的背景,並且在科技背景下討論了人的存在以及意義,這也啟發了許多後來的作品。
其中電影裡出現的大量雨夜中高科技都市的場景,更是被賽博朋克美學愛好者們奉為鼻祖。
不過,目前公認的賽博朋克開創作品是 1984 年威廉吉布森發布的小說《 神經漫遊者 》,這位大爺第一次發布長篇小說就直接斬獲了星雲獎、菲利普 ·K· 迪克紀念獎和雨果獎,首次拿下了科幻文壇的大滿貫。
小說裡對未來生活的描繪是這樣的:人們可以隨意改造自己的身體,黑客們通過網絡世界完成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城市高度發達便利的同時,犯罪和貧窮依然隨處可見。
聊完這部作品,我們可以試著探討賽博朋克所代表的,除了霓虹燈、機器人等元素之外的,更加內核的東西了:
從狹義上來看,賽博朋克所描繪的未來並不是迷人或者酷炫的,而是悲觀和殘酷的。
科學技術可以解決生產力,卻無法解決生產力之外的社會矛盾( 比如分配問題 )。如果人類科技快速發展,而人類自身或者是社會沒能跟上,那麼。。。
用這些科幻大神們的筆觸或者鏡頭來形容那樣的場景就是一句老話 —— 高科技,低生活。
也許人們不再為一日三餐所困,卻也困在街頭被迫接受霓虹燈光汙染,縮在潮溼陰暗的小房間裡毫無希望。
而小說裡的角色常常在不公平的社會下找到漏洞,一舉進行反抗。
這種背景設定裡作者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反思,和劇情故事裡角色對不公平的抗爭,就是賽博朋克裡的「 朋克 」。
我們耳熟能詳的賽博朋克大作,其實都是在所謂的霓虹燈、仿生人等「 賽博 」元素包圍下,討論「 朋克 」。
比如說《 攻殼機動隊 》所描繪的新濱市就是一座高度未來化的都市與高科技犯罪所結合的科幻舞臺,探討了科技發展替代人類軀體之後,人類的存在本身是什麼。
事實上,沒有那些酷炫元素的作品,也可以被認為是賽博朋克,例如《 黑客帝國 》。
電影裡大部分場景所描繪的都是母體創造出來的虛假網絡空間,沒有酷炫的高科技都市,但人們被高度控制成為系統下的工具,以及第三部時所表達的反抗主題,無一不是在反思高科技,低生活帶來的悲觀科幻未來。
說到底,賽博朋克既不單純是「 高科技 」也不是「 低生活 」,而是這兩者並列下所凸顯的矛盾,以及對這樣矛盾的未來幻想所引起的反思。
這樣的小眾題材,最近這些年之所以爆火,和大家耳熟能詳的《 賽博朋克 2077 》有離不開的關係。
隨著遊戲放出預告片,臨近發售,「 賽博朋克 」幾個字的相關搜索指數瘋狂上漲。
遊戲的 Logo 還被用在了各大土味賽博朋客梗圖裡,妥妥地火了出圈。
誠然,因為開發團隊 CDPR 的好名聲讓賽博朋克些微走出了科幻的圈子,在網際網路上得到了大量的關注,卻也間接造成了開頭提到的「 賽博朋克 」泛濫所帶來的新舊愛好者的矛盾。
其實在差評君看來,哪怕大部分人僅僅只是迷戀視覺元素,哪怕這其中的一小部分願意去深入了解並喜歡上真正的賽博朋克,對賽博朋克愛好者來說就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況且從目前遊戲放出的預告來看,差評君覺得這並不是一款徒有賽博,並不朋克的遊戲。
遊戲裡展現的飛車追逐,肉體改造等元素毋庸置疑打造了高科技的背景。
而官方預熱裡在夜之城呈現出來的不同的社會群體,四處瀰漫的高科技犯罪等劇情節目也呈現了低生活。
作為一款獨立思考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 賽博朋克 2077 》在其科技元素上自然有其獨特之處。
或者這麼說吧,同樣是當下流行於社交網絡上的「 賽博朋克 」,CDPR 用在遊戲裡的場景或者色彩搭配,依然有很高的辨識度。
說到底,因為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站得住腳的「 賽博朋克 」內核,因此敢於在視覺元素上放開手腳,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也正因為此,他們還吸引到了許多聯名,遊戲還沒發售,周邊已經漫天起飛。
例如和微軟合作了 Xbox 主機和手柄。
和 Secret Lab 合作了電競椅。
定製了 RTX 2080 Ti 顯卡。
除此之外,也有廠商走反向聯名,將自家產品做在了遊戲裡。
例如 Arch Motorcycle 機車。
以及保時捷 911。
除了遊戲虛擬物品以外,這些現實產品目前都極為搶手。
當然,目前差評君最喜歡的《 賽博朋克 2077 》周邊應該是剛剛發布的一加 8T《 賽博朋克 2077 》限定版。
一方面,它剛剛發布,新鮮熱乎著;
另一方面來看,和手柄硬碟電競椅顯卡相比,智慧型手機是個隨時帶著走的工具,如果有它我就可以把這些喜愛的元素一直帶在身邊。
巧了,我還真搞到了一臺。
我們拿到的是媒體禮盒,零售版沒有徽章禮盒▼
首先,一眼望去包裝整體用了標誌性黃色元素,幾乎每個配件部分都做了深度定製。
零售版隨機附送一枚徽章,不含徽章禮盒▼
如果你很喜歡《 賽博朋克 2077 》,你拆盒的時候應該一樣東西都不想丟,包括說明書和包裝。
手機開箱後,背面的三段式設計一下子與其他手機出現了鮮明對比。
大視窗設計不僅和 Logo 做了很好的結合,和許多手機背部大塊方形鏡頭排列相比雖然更大了,卻解決了背部凹凸不平的設計缺陷。
其實作為一款賽博朋克主題產品,這個設計是有說法的:
上端的大視窗設計源自遊戲裡對夜之城的高科技生活的理解,有序、整潔和大氣,象徵著夜之城頂端的生活。
背面中部的雪花玻璃則代表著未知,混沌的夜之城中底層生活。
底部的刀鋒設計則映射著賽博朋克世界裡,人們用各種科技手段改造身體的技術大背景。
這次一加 8T 和 CP2077 的聯名不僅在外觀上下了功夫,還魔改了 UI ,這在電子產品定製款裡是難能可貴的。
開機畫面展示了遊戲的 Logo,並且帶上了紅色的代碼元素。
進入桌面,除了點亮背景的 Samurai 標識,可以注意到桌面的日期小組件也進行了高度定製。
通知浮窗的設計也與眾不同,充滿了科技感。
充電動畫的效果不僅有賽博味兒,激活 Warp 閃充時還有特別標識。
更別提酷炫的指紋解鎖動畫了,目前整個編輯部都在搶著體驗這臺手機。
同時,系統相機裡內置了「夜之城」濾鏡,在城市一角隨手一拍還挺有內味兒,如果再 P 個「 Cyberpunk 2077 」就更好了。
總而言之,一加 8T 《 賽博朋克 2077 》主題定製款在方方面面和遊戲的主視覺結合在了一起,拿著它出門在每時每刻都有一種在賽博世界中生活的沉浸感。
這一次的《 賽博朋克 2077 》版本一加 8T 可以說是一款誠意滿滿的聯名定製手機了。
3999 元 12GB + 256GB 的售價甚至有些小香▼
在這年頭,品牌聯名屬於常規操作,哪怕是跨界聯名也不少見,但並不是每個聯名都能讓人印象深刻。
但一加 8T 和《 賽博朋克 2077 》的聯合確實是能讓人記住的聯名產品。
無論你是喜歡遊戲本身,還是想要一款高性能的旗艦手機,亦或者是賽博朋克題材的受眾,都絕對應該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