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的「百鬼夜行」這個詞雖然最早起源於中國,東漢·張衡的《東京賦》中提到「度朔山上有桃樹,下常簡閱百鬼。。。。。。」 ,東晉的《搜神記》也提到了「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但百鬼夜行的「發揚光大」卻是在日本,是日本民間傳說中出現在夏日夜晚的妖怪大遊行,同時也是著名妖怪繪師鳥山石燕一系列的妖怪繪卷,名為"畫圖百鬼夜行"。
現代因日本奇幻作家夢枕獏的小說《陰陽師》以及日本漫畫家今市子的漫畫《百鬼夜行抄》,「百鬼夜行」這個名詞才逐漸在華文地區流行,為大家所了解。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羅列了其中一百多妖怪的出處。
傳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人類和妖怪並存。兩者空間重疊,白天屬於人類,而到了夜晚,則是妖怪的天下。越是沓無人跡的廢墟,夜晚也是熱鬧。各種奇形怪狀的妖怪們粉墨登場,如同人類一般招搖過市。因為妖怪很多,如同出行廟會一般,所以被稱為「百鬼夜行」,但凡目睹的人類都會被詛咒喪命。
鑑於人類與妖怪實力懸殊,人們絕對不願意看到這些妖怪,所以每到夜晚,都會緊閉門窗,眼不見心不煩。那些倒楣的夜路人,如果偶然遇上妖怪出行,可以念誦經文咒語,用松枝探路,從而影遁自己身形,避免迷路。唯有那些「通靈師」才會看見百鬼夜行的景象,利用自己的法術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畫圖百鬼夜行》由日本畫家鳥山石燕繪製,完成時間大約在安永5年(1776年)。由「前篇陰」、「前篇陽」、「前篇風」3部構成,描繪了一些超自然的對象,鳥山石燕根據日本民間傳說,以及傳統畫本,創作了一系列的鬼怪幽靈,給之後妖怪文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木靈:
傳說中寄宿在樹木裡的精靈。有時也指有此精靈寄宿的樹木。
山童:
一般被稱作yamawaro(山和呂),是一種生活在九州島山中的妖怪,有些時候也被認為是冬天的河童。
垢嘗:
是一種寄生在老舊浴室中的妖怪。其名稱的含義是舔食汙垢,因此石燕著重描寫了它的舌頭。亦作垢舐。
絡新婦:
本來的意義為「女郎蜘蛛」,也叫新婦羅。是蜘蛛變為人形的妖怪,會誘惑男子,當男子被誘惑後,會將男子的首級取走食用。弱點是怕火。
飛頭蠻:
通常是人類的姿態,到夜裡頭部會攜帶著五臟六腑與身體分離然後在空中飛來飛去。
姥姥火:
年邁的孤寡老婦人都被丟棄在山上,死後怨靈凝聚一團火焰。在空中飄來飄去;一邊飛舞,一邊還發出悽厲的尖笑聲。碧油油的火球中,隱約可見幽怨的面孔,
濡女:
是溺死於海中的女子亡靈所變,下半身呈龍尾或蛇尾形,上半身是女子形象,長發委地、全身濡溼,從背後看去,如同巖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