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復活了 5 年前的初代 Apple Watch

2020-12-26 數字尾巴

我復活了來自5年前的初代Apple watch


2015年的蘋果發布會上One more time 已經過去了5年,Apple watch產品線也更新到了第六代,智能手錶開始大範圍出現在人民的視野中,到底蘋果在5年前做對了哪些決定讓個人穿戴設備在當今成為與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個產品形態堅持了那麼多年,是出於哪些方面考慮,還是停滯不前。


這次的初代Apple watch 由數字尾巴活動認識一位機友贈送,非常感謝。由於時間久遠,手錶電池已經老化只剩3小時左右的續航,3D touch也失靈,拆開後發現排線損壞,其他功能性都完好。風筒加熱卸玻璃蓋板後換了新的電池,清潔好就湊合湊合戴上了。在此之前本人一直是佩戴小米手環,智能手錶剛開始興起時也嘗試過Ticwatch一代,但比較糟糕使用體驗也就沒有堅持用下來,這次雖然是一款元老級的設備,但還是充滿了期待,蘋果究竟是如何解答可穿戴手錶的。

接下來我試圖講述Apple watch 的設計考究,用戶需求,使用場景以及給人帶來的幫助。



設計的原由

手錶的出現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最早的腕式鐘錶到機械錶,再到電子的應用使得手錶的使用時間得到的極大延長。在蘋果這樣科技公司對手錶下手前,手錶承載的都是兩個作用:時間,裝飾。生態是蘋果的基因,所以手錶註定不會孤立存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留傳統手錶時間,裝飾的情況下做功能性延展。


手錶由三個部分組成:錶盤-表身-錶帶


首先錶盤應該是最好解決的,這一定是科技公司的優勢,各式各樣的錶盤出現在液晶屏幕中,滿足個性美觀,從此不在一曾不變。同時也是展示與手機互聯最好的窗口,顯示回覆信息,軟體通知,替代一部分需要掏出手機操作的場景。在蘋果的產品線中從來不存在替代的關係,只有兼容一部分使用場景,不要想著這麼小的手錶能做太多操作類的事,比如視頻,玩遊戲,瀏覽新聞等。放在今天而言我的使用場景還是看通知,回復不了微信(太卡)接電話回簡訊,即使更新手錶還會是這樣的簡單使用,因為抬手腕這種動作已經決定了,手錶的使用場景一定就是臨時發起且短暫的。


既然手錶不單單顯示時間,還要展示內容,蘋果就得考慮錶盤的形狀:方?圓?

明顯圓形是更有友好的設計,也符合人對手錶的認知,然而蘋果想打造一款功能性優先的手錶,必然需要更大的屏幕與用戶發生交互。圓形對顯示的內容是在太憋屈,不管怎麼顯示上下都會損失很大空間,即使可以靠UI迎合圓盤設計面積依舊太小。單屏的顯示內容方屏優勢差距明顯,顯然蘋果選擇了後者並且是長方型,進一步擴展單屏上下顯示

初代的Apple watch屏佔比並不高,外圓內方的設計讓這塊屏幕甚至有些割裂感,直角讓人感受到嚴肅,圓角則更為友好。並且蘋果首次把OLED運用在產品線上,利用屏幕特性顯示全黑,曲邊玻璃直接延伸與金屬邊框鑲嵌,可營造無邊屏幕的視覺差。各位在選擇錶盤的時候儘可能利用好屏幕特性,不顯示邊緣相比完整顯示整塊錶盤露出直角屏幕完全兩種正面觀感。


表身的設計上值得一提的是背面, 巨大傳感器凸起與鋁合金鑲嵌,巧妙之處在於手臂正面戴手錶的地方中間的稍稍陷下去的,能儘可能的貼合皮膚保證傳感器工作又不會而讓人感到不適。圓盤傳感器周邊設置了一圈磁鐵滿足充電需求,與常見的觸電充電不同,蘋果想在儘可能不開孔的情況下完成充電,只有無線充電一種選擇。(科普:線圈只有完全對齊才能完全跑滿,偏移一點有時也能衝上,但效率會衰減)這次 Apple watch 採用了Macbook上的磁鐵充電頭設計,直接吸附兩個線圈,效果就是大概往上面一放就能自動吸附對齊,及其巧妙。磁鐵在產品設計裡不常見,但往往採用磁鐵方案,閉合,吸附也好會給人相當好的高級感,不會擔心機械卡扣到來的壽命以及穩固問題。類似的應用在Macbook上的掀蓋,磁吸充電口,Airpods開蓋,ipad 妙控鍵盤和手寫筆吸附,可見蘋果非常清楚磁鐵吸附帶來的體驗。

如何解決屏幕小的觸控交互問題?


      日常中我經常使用的一款拍攝設備:DJI 的OSMO Pocket 。手柄上的小屏幕可以做些簡單的設置和勉強取下景,但尺寸實在太小,觸控起來是極為不友好,經常會出現誤觸的情況。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Apple watch 上,手上的可穿戴形態決定屏幕不會大,也沒必要做大,畢竟這是一款短暫使用的產品。回顧下:在功能機時代屏幕還不能觸控我們是通過導航鍵完成操作,上下左右加中間確定鍵,就是這個簡單的導航健組合幾乎滿足了屏幕內的所有操作。換到手錶上我們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操作,只是作為觸控的輔助的話可以更簡化,既然屏幕小,內容多,我們需要上下滑動瀏覽內容,只保留上下鍵似乎行得通的。Apple watch 完全可以在側面做進去類似手機音量鍵的加減按鈕,這樣在需要滾動的時候不遮擋屏幕。可誰叫它是蘋果呢,總能想出更完美的方案,蘋果給出的方案是直接機械手錶上用於調整時間的錶冠做大,設計了滾輪的交互,前後滾動同樣是滿足上下滾動的需求,反正是機械結構順手做了按壓多了home鍵。


表身側面還增加了多任務鍵,實際上我認為是可以取消的,因為在長久的使用中並不會切換到多任務,也不需要雙擊呼出銀行卡支付。當然這是個人的使用場景,蘋果願意多開一個孔滿足這兩個功能肯定有大量的數據調查做支撐。手錶做到密封,耐用,方向肯定是越少機械按鈕好的,類似去孔,機械變壓感更一體化的方向都是正確的。可穿戴設備的最終可遇見形態一定會是一體無感的,就像長在手臂上一樣,需要的時候隨時響應。

配件的個性展示


除了亮屏後的錶盤設計,錶帶的更換一定是最佳選擇,初代Applewatch拋棄了機械錶需要工具才能更換的生耳結構不同,自己設計了新的卡扣且一直沿用至今。這種設計在更換錶帶上非常方便,身邊戴Applewatch的朋友手上都有好幾款錶帶,定期更換佩戴。建議讀者親手試試最適合哪款,在挑美觀的時候別忘了,佩戴的舒適性無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會長時間陪著你。個人最推薦回形布質錶帶,無感程度甚至戴著睡覺也沒問題。2015的發布會中宣傳片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展示各式各樣的錶帶,各種材質應用的淋淋盡致,用戶更是可以直接在官網定製搭配符合自己的手錶,極大的滿足了用戶的欲望。


講到這裡,我們了解了初代Applewatch的設計基本原由。


  •   一塊實用的長方型屏幕
  •   解決觸控交互的旋轉錶冠
  •   極大滿足用戶欲望的表現
  •   革命性的解決了充電方式

雖然蘋果初代到現在的第六代設計依舊沿用,這麼多年的發展無非是元器件更強大,密封性從初代的無防水到50米防水,功能性越豐富,屏幕再大那麼一點點,錶帶卡口,吸盤充電器都是通用的,整體的造型沒發生改變。蘋果對於手錶的形態相當清晰,逐年的迭代不過是堆放越來越強的硬體,基本形態無任何變化包括使用定位。蘋果一但認定的設計形態以及交互不會輕易改變,多數後面都被驗證是正確的,即使少數像3D touch這樣沿用多年,因為學習習慣成本太大沒有被用戶接受的設計也堅持了好幾年,直到去年才正式閹割。反觀國內的廠商都是多數做一代看一代,手錶圓了又方,方了又圓,手錶的錶帶做了第二代兼容不了第一代這種例子非常多。並且由於系統的問題安卓智能手錶到現在實際上還是大號手環,能做的事和手環無差別。今天的Apple watch 帶來的高級質感不是任何一個廠商可以輕易做到的,它包含了蘋果對材質的探索,工藝的精湛以及產品形態的堅持。


講完設計,我們聊聊具體的使用場景,下面看看初代apple watch在日常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幫助。作為一款功能性的智能手錶,始終它是一款工具,能做什麼,體驗如何?

睡眠追蹤——起床——出行——支付——協同——健身



睡眠追蹤,起床


手機設置了7.30的鬧鐘,時間到後佩戴的手錶提前響了起來,手機稍後響起。在手錶上選擇停止鬧鐘後手機也跟著關掉。下床站立識別到已經起床,這時安裝的第三方睡眠監測軟體:AutoSleep 彈出了通知顯示昨晚的睡眠質量(科普:手錶通過手部的動作,心率,兩個指標判斷睡眠時間與質量)由於整晚心率檢測都在進行,耗電大概30%的電量,通常起來後會隨手放回充電底座。


收拾完再次佩戴手錶,電池已經完全充滿,現在是100%的電量出門。「叮」手錶在到達停車庫取車時彈出了消息「取京東快遞」 原來是昨晚買的東西設置了到達小區8棟時提醒取快遞,這條提醒是用siri設置:嘿 Siri 明天早上當我到達****小區8棟時提醒我去京東快遞。

(實現原理:手機判斷時間——觸發定位——當佩戴手錶時優先推送,無佩戴時手機彈出)


出行


騎上我的小牛 N1S 時速20km到達地鐵站,停好車走到地鐵站裡拿出手機一看,居然記錄了停車的位置。這是iphone以為我在開汽車記下了車位定位,然而我並沒有開汽車,系統不會知道我用什麼交通工具,而是根據我移動的速度判斷處於駕駛狀態,目前看起來無解。


深圳通地鐵卡早就支持iphone刷卡,在手機上開卡完成後選擇轉移到Apple watch上便可直接刷手錶。不過手上的初代Apple watch不知什麼原因時無法添加的,只能添加銀行卡支付,手持新款的用戶肯定是可以用上的。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同時在手機,手錶擁有出行卡,只能選擇一個設備,在設置中可以自由轉移。

地鐵上這麼嘈雜當然是聽音樂,手機設置完歌曲後就放回口袋(兩個亮點是值得注意)


抬起手腕,手錶不是顯示錶盤,而是直接顯示音樂控制界面,因為此時正在聽音樂,手錶估計我會切歌所以直接顯示。同樣的例子在導航中也使用,每次抬起手就是顯示目前的位置,下一步該怎麼走,臨近要轉彎時提前震動配合耳機的語音指示,讓人有一種錯覺相似有人在教你怎麼走,相比沒戴手錶就得時不時掏出手機查看或者一直拿著手機。


另一個點在於錶冠除了解決滾動的問題,這種需要精準操作的環境下音量調節上也發揮出了作用。如此小的尺寸小左右滑動這種精準的操作並不合適,點擊加號減號有些笨,而類似音響上旋鈕的調整在把握精準度的情況下操控又非常輕鬆。要是再加上震動或者聲音反饋會更好,反饋作為與操控者交流的設計尤其重要,它讓用戶非常清晰的知道我操控到哪裡,成功了沒有,一些老年人在使用觸控手機時也會開啟觸控聲音回饋,同理。


支付:沒有用銀行卡支付的習慣,支付寶在一頓設置後是支持離線支付的,成功支付後手錶也會推送扣費成功的提醒。

健身:打開運動App,手錶開始進入運動模式心率會一直開啟,同時把檢測運動的幅度綜合顯示消耗的卡路裡顯示在手錶上,除此之外時間,心率,步數也會實時更新。手錶也可以安裝第三方健身軟體進行運動指導,通常我只把當作記錄健身數據的功能,運動結束後錶盤會立即展示剛剛的運動數據,點擊確認,稍等一會手錶就會推送今天詳細的運動情況,三環合上!同時蘋果對健身器材有進一步的工作,與其有合作的公司生產的器材會自動與手機連接傳輸數據,類似划船機這樣的器材手錶是無法獲取拉力,速度數據,與器材的連接很大程度上補充了這部分,但國內還沒見到有合作的健身房,可惜了。


學會看數據也非常重要,當然不是在手錶上,詳細的數據在手機的健身App上,每個階段心率是否位置在燃脂狀態,下次調整中途的間歇時間或者加大重量。

協同:     


偶爾來些消息推送,實際上大多數都是無用的信息,放下手腕信息會自動關閉。目前比較實在的是來電話,安靜的環境直接在手錶上接,音質比較渣,對方是否能聽清楚未知。回微信也是高頻操作,語音轉中文識別率極高,說完停一會信息就發出去了,好像剛剛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當然說的不是我的初代,因為性能太差勁了,語音回復,能,但極其勉強。很卡很慢,微信應用轉圈圈,轉完繼續卡,用多幾次自然就放棄了,前面說的快速回復是朋友的3代 Apple watch。微信作為最重要的通訊工具,這種臨時的快速回複方式是我認為目前使用最重度的功能,想想有多少信息是只需要簡短回復的。


切住:初代Apple watch的性能是遠遠不夠用的,單核設計導致蘋果隔年推出S2時候順手更新了初代的升級版:Apple watch S1,簡單理解為把初代晶片升級到雙核,其他不變。


天色開始暗下來,由於屏幕沒有自動調光亮度有些刺眼,不得不手動調節亮度。結束了一天的活動回到家習慣放回充電底座,電量剩40%,更換了新的電池手錶的續航是足夠一天的使用的。目前而言續航完全不是問題,畢竟和手環不同,手錶能做的場景豐富很多。(手錶的續航和心率開啟與否有直接的關係,關閉心率可以用兩天,假如手動開啟運動模式,心率監測則一直保持,耗電量加劇)

想想趨勢



可穿戴設備講了這麼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小米手環一代真正讓大眾第一次接觸了智能手環。產品最大的革新是跟蹤收集了個人的數據讓數據可視化。一月一充的續航,輕盈的載體會讓用戶慢慢忘記了小米手環的存在,為什麼這裡要提小米手環這款舊產品,因為這也是未來可穿戴設備的趨勢。


無感佩戴,儘可能的少幹擾,需要時隨時出現,以後甚至會嵌入進人體完全不可見,當然這還有點遠,至少前幾點是目前正在實現的。反觀絕不是在手錶上做很多功能,看視頻,看新聞,玩小遊戲這種產品,抬手的動作已經決定了手錶這種可穿戴的一定是短暫的,一定是臨時發起的場景。

回到開頭,為什麼在2020年還願意戴著一款2014年發布的產品?


首先,我想要的功能在2014年全部覆蓋:健身跟蹤,心率,睡眠,電話信息,微信回復,各種app通知,常用的就是這些功能,無非就是這款手錶性能差了些反應慢,但作為短暫性的產品問題不算大。假設升級手錶我會得到什麼,大一點點的屏幕,亮度再提升,響應更敏捷,第六代增加了血氧,但核心的功能作用沒有發生改變。初代到第六代擺在一起外觀幾乎是相同的,錶帶卡扣,充電器用得都是同一款。我始終認為電子產品作為幫助生活工作的工具,始終還是工具,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千萬不要聽宣傳就製造了購買升級動力。


個人來說對很多事物比較好奇,但又不太相信廠家的宣傳以及一些評測視頻,看多了雜亂的信息到頭來發現都不知道相信誰了?為什麼不親自試試呢,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呢,至少個人而言願意親自去試試,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


本篇文章我們談了Apple watch的設計,也戴著手錶玩了一天體驗到這種設備能幫助到我們什麼,相信大家會清楚到底需不需要這麼一款產品。我們下回再會。



背著畫箱的何同學

不定期更新,看我遇到什麼事。


相關焦點

  • Apple Watch的5個缺點
    我使用apple watch的終極目標,就是在我運動的時候可以不用帶手機,並且可以聽音樂,記錄我的運動那你可能就會想說,LTE版就最快,但是,偏偏我又不是一個很常用apple watch的人,加上LTE其實它就是加網絡每個月都要多付一筆錢,我覺得好像也沒有這個必要
  • 使用Apple Watch
    Apple Watch 添加交通卡,需要在 Apple 的 Apple Watch App 上操作,詳情《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交通卡》[5]。 支付 可以使用 Apple Pay 和支付寶,不過我暫時還沒體驗過。
  • Apple Watch您的iPhone 規則要求設置新的密碼
    今天接收了家人不用的 apple watch,於是我抹掉 apple watch 連接我自己的 iphone xs。遇到一個比較奇怪的問題,就是要求我必須設置密碼。這樣每次使用 watch 都要輸入密碼,想想就很煩。
  • [掌設]APPLE Watch Series5 44MM AL&蜂窩版開箱
    在4年前,當Apple Watch1代發售的時候,本人就立即下單預定,當然,使用體驗的是相當糟糕的。但是在4代的時候我明顯發現apple watch的口碑好了很多。到了5代,鑑於今年是真的完全沒有換iphone的打算了~想著那就入塊apple watch也不錯,所以就有了這篇開箱。
  • Apple Watch 發布五周年,初代原型居然是一個 MP3?
    Imran Chaudhri 還分享了初代 Apple Watch 發布的一些幕後故事,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了解很多 Apple Watch 誕生背後的設計理念。首款觸控屏 iPod nano,加上錶帶就是手錶初代 Apple Watch 的原型,實際上就是綁在錶帶上的 iPod nano 6,我們在第五期的《極客博物館》中對它有過介紹。這款產品是賈伯斯主導的最後一款 iPod nano,同時也是首款觸控屏 iPod nano,第一次支持了多點觸控。
  • Apple Watch5才戴三天,Vivo Watch月底就出?
    等不及Apple Watch6了,就整了個Apple Watch5,本身是想著要換錶帶,所以選擇了比較好搭配的淺色,自帶的錶帶屬實不是我的風格,佩戴感也不是很喜歡,不過鋁錶盤是真的香啊,觸感棒棒!然而,今天就看到Vivo Watch月底要發布的消息.
  • 國行Apple Watch Series4/5開通ECG(心電圖)的方法
    首先你得有一塊Apple Watch Series 4/5,然後你的iPhone 和apple watch 的系統版本必須是最新的測試版本,升級到watch OS 6.2 Developer beta。一旦升級,不管手錶還是手機,都不能進行降級操作(手機降級就不能配對了),繼續之前請三思而行!
  • [掌設]Apple Watch Series 5 不鏽鋼深空黑 — 使用心得與錶帶搭配
    我之前一直認為智能手錶是相當雞肋的存在,這個印象源自於2015年把玩朋友的初代Apple watch的時候。
  • Apple Watch 3代用戶抱怨watchOS 7系統升級後多次重啟
    據9to5mac報導,在蘋果公司支持論壇上,有一篇專門針對apple watch Series 3所有者的帖子,提出了安裝新系統的問題。最常見的抱怨之一是applewatch 3每天重新啟動幾次。此外,蘋果官方網站仍在銷售apple watch Series 3作為入門級產品。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問題有多廣泛,但就用戶投訴而言,這些問題可能已經引起了蘋果公司的注意。免責聲明:凡標註轉載/編譯字樣內容並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Apple Watch上用App是一種怎樣的奇葩體驗......
    蘋果自帶地圖,讓姐試試你有沒有用吧~ watch自帶導航只能定位,也就是說,能看到你在哪兒,但是如果你想去哪兒,就必須又要拜託Siri了!就,就是前面那個聽不懂人話的Siri。要調用siri,watch又不能直接調用siri,對不起只能到手機上調用siri!尼瑪我要是有精力phone拿出來,還對你watch說個毛線~
  • apple watch5和4的區別
    apple watch5和4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處理器、表身材質、內存大小以及功能四個方面。  1.處理器的區別  apple watch5搭載64位S5雙核心處理器;  apple watch4則為64位S4雙核心處理器。
  • Apple Watch Series 7直角邊設計欣賞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明年的 apple Watch 應該會有很大的改動了。多年來,Apple watch 幫助挽救了無數生命,包括不規則心律通知、SOS 救援、跌倒檢測等等。
  • 重新設計錶帶,Apple Watch想要更有運動感?
    [釘科技編譯] 根據《9to5Mac》網站消息,蘋果可能正在為Apple Watch重新設計皮質迴環形錶帶。在5月初,9to5Mac網站就分享了Apple Watch皮質回扣錶帶的各種圖片,現在,Reddit網站上也出現了類似照片。
  • Apple Watch火爆因為手錶而不是Smartwatch
    點擊圖片上方「老杳」,關注主打原創和重大事件分析的老杳微信公共號:laoyaoshowApple watch終於開賣了,與預期相同,一如既往的火爆。一位做智能手錶的朋友第一時間多花四千元搶購到手,拿Apple watch使用免提功能打電話給老杳顯擺,效果不錯,不過這個功能三星Gear第一代就已經實現,老杳從Gear、Gear Fit、Gear S一路買過來,沒有一個能夠佩戴超過一個月,原因很簡單:不好看也沒用,戴著更丟人。
  • Apple Watch Series 6開箱,為什麼有了四代我還買六代?
    apple watch series 6新功能|蘋果手錶6健康功能顯著提升,此功能不一定是每個人都會使用的功能,而只是另一個重要的傳感器,它將對徒步旅行者,騎自行車的人和其他健身愛好者產生很大的影響。您可以可以將其直接添加到錶盤上。
  • 蘋果watch和華為watch GT2有什麼區別?好文(華為手環備選)
    導讀:apple watch有點小貴,huawei watch看起來不錯,價格也合適,就怕不夠用,這兩款手錶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請跟小編從配置、功能、口碑、注意事項方面,來看看兩個差別到底多大!1、配置詳情華為手錶自營 運動智能手錶 兩周長續航/藍牙通話/血氧檢測/麒麟晶片 華為gt2 46mm,價格很實惠~華為的Watch GT2:錶盤 46mm;AMOLED曲面屏幕;內存/硬碟 4G快閃記憶體;系統軟體 華為終端智能手環控制軟體V6.0通信功能 可選wifi版本、藍牙;電池 455mAH;iwatch series 5的配置:
  • 有种放學別走——看智能手錶們如何圍毆apple watch~
    去年9月蘋果放出幾張apple watch照片之後,立刻就有有十幾款智能手錶隨之發布。這些手錶來自於其他的一些公司,他們竭盡全力搶在蘋果瓜分全部市場之前,圍毆apple watch。售價250美元(約合1565.5人民幣),正在發售當中。
  • 蘋果apple watch手錶怎麼重新配對新手機 與iPhone12配對
    蘋果apple watch手錶怎麼重新配對新手機 與iPhone12配對  已經購買 iPhone 12 的用戶,可以將 Apple Watch 和新 iPhone 配對以便使用。在配對之前,需要準備好您的 Apple ID 和密碼,以及 Apple Watch 的密碼, 並確保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有充足的電量。
  • Apple Watch Series 3 智能手錶體驗
    二,我看Apple Watch早在apple watch第一代發布的時候,我就留意這個手錶了,當時我還在心水頌拓的拓野和佳明的飛耐,不過實物發布之後,續航能力不能忍。我們老闆是蘋果粉,剛發布的時候他就擼了一臺替換他的IWC葡萄牙了,結果沒幾天就說續航太爛,一天兩充,受不了。
  • 為什麼Apple Watch 4值得現在入手?
    下面就結合apple.com給出的官方參數,對產品配置予以解讀。眾所周知,eSim功能在中國大陸依舊只是處在小試牛刀的試驗田裡。截至目前,僅有中國聯通在六個城市試行(不含北京)。這也倒逼了極其重視中國市場的蘋果在iPhone中為中國大陸市場單獨特供實體雙卡支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雙卡都是以實體卡+eSim形式實現。只有中國大陸,是實體卡+實體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