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
龐龍
楊臣剛
曹越實習生韓曉悅 劉朔 本報記者秦玉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最近筷子兄弟的《小蘋果》紅遍了大街小巷,這首僅僅發布不長時間就成為新晉神曲的網絡歌曲其實已經醞釀了三年,製作團隊也是《江南style》的原班人馬,再加上筷子兄弟的金字招牌,這歌想不火都難。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歌曲不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2001年,音樂人雪村將原創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上傳,紅遍網絡。2002年,大學生唐磊將原創歌曲《丁香花》上傳,時隔不久,該曲躥至百度音樂搜索的前10名。2004年,龐龍《兩隻蝴蝶》也由網上飛入百姓家。2005年,《老鼠愛大米》讓原本默默無聞的楊臣剛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從第一代網絡歌手的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這其中變化的不僅是市場,還有網絡歌手的模式。
網絡歌手的金字塔尖是8萬元出場費
「我是2000年開始在夜店唱歌的,從2012年開始做網絡原創音樂,之後我籤了公司,唱歌之外的事都是公司在打理。」曾唱過《今生無緣來生再聚》的網絡歌手曹越告訴記者,「我現在主要還是跑商演,一年60場左右。我們通常都是靠夜店駐場、商業慶典、樓盤開業、酒吧歌友會等幾種模式來賺取收入,逐漸成名以後也會有像全國歌友會、籤售會之類的演出。除此之外,彩鈴、網站歌曲點擊率的提成、形象代言等也會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
「網絡歌手也有金字塔,最高出場費在8萬元左右,在全國這樣的網絡歌手有十多個,像冷漠、高安、莊心妍、王林、崔子格。」同是網絡歌手的紀曉斌說自己的出場費是一場3萬元左右,每場要唱4首歌。成為網絡歌手的塔尖就是自己的奮鬥目標。紀曉斌年輕的時候當過兵,轉業之後被分配到了公安部門,但是他卻為了音樂辭職了。現在定居在大連的紀曉斌還是為了商演全國跑,很少能有時間在大連,紀曉斌的歌曲《哥有老婆》曾在網上創下平均每天8000萬的點擊率,網絡給了他們平臺,給了他們希望,也給了他們諸多無奈。
曹越、紀曉斌說像他們一樣的網絡歌手在中國有幾千個,他們分布在全國的各個地方,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再火一點。
網絡歌手「零門檻」的日子一去不返
曹越和紀曉斌都是北京勝鵾博亞公司的籤約歌手,據總經理徐明巖介紹說,像他們這樣的公司在北京有七八百家,鼎盛時期有幾千家,最早的網絡歌曲都是歌手創作完直接把歌曲放上網,而現在,越來越專業的運作讓網絡歌手跟傳統歌手的模式越來越相像。「我們跟傳統歌手是大同小異,只是我們的平臺在網絡上,他們是通過傳統方式出道。」
網絡歌曲剛興起的時候,由於「零門檻」特色,很多網絡歌手的演唱水準及作品素質參差不齊,直白淺薄、緊貼社會底層熱點的風格更被不少人斥為低俗,將「網絡歌手」視為樂壇急功近利的怪胎。但實際上,很多網絡歌手都是音樂專業出身,曹越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曾以《兩隻蝴蝶》走紅並已轉型成功的歌手龐龍早在1988年就已踏入歌壇,1996年考入瀋陽音樂學院,而《兩隻蝴蝶》的發行卻是2004年的事,「網絡歌手不同於草根,他們很多是科班出身,有一副好嗓子,缺的是能讓他們紅起來的資源,走高端走不了就來走網絡了。」徐明巖告訴記者,說直白點就是沒人沒錢捧他們。
十多年來,那些你熟悉的和正在熟悉的網絡歌手。
網絡歌不會平白火起來
徐明巖就是捧他們的人,「選擇歌手時主要還是看他們的嗓音,音色一定要有特點,辨識度要高,至於長相沒那麼重要。」挑中曹越和紀曉斌主要也是因為他們的嗓音特別。一首歌曲從創作到錄製到上線、宣傳、打榜,這些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套完整的流程,一套流程走下來,最少也是砸進去兩百多萬元,對於籤網絡歌手的小公司來說不是一筆小錢,「我們的公司是多元化發展,不可能只做網絡歌手,網絡歌曲前期盈利很少,我們還有別的業務來彌補這裡的空缺。」
網絡時代,每天放上網的歌曲不計其數,網絡歌手層出不窮,想要在其中拔得頭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網絡歌手要想火,最重要的還是拿作品說話,網絡歌曲是平民藝術,主要是緊抓百姓關注的焦點,儘量讓歌詞、曲風都能符合普通百姓的審美,所以我們聽到的網絡歌曲大多歌詞直白,曲調簡單,一般聽兩三遍就能跟著哼起來,越是這樣聽起來很俗的歌恰恰能有不錯的反響。
在歌曲發布之後,拼的就是公司的運作了,各大音樂網站的打榜,音源的推廣甚至是話題的製造都得賣力進行。徐明巖說:「公司必須要與大型網站籤訂協約,在各大播放器中投入作品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注入,而這種前期投入就像燒錢一樣大到不可預料。」
從獻聲到露臉,網絡歌手在轉型
網絡歌手想紅不容易,歌曲發布在網絡上,歌手很難有露臉的機會,更多的時候是人們能哼唱你的歌,但卻不知道你長什麼樣。而在網絡時代,一切都處在快速的更新狀態中,網絡歌曲的火爆更多是曇花一現,歌手要想保持關注度,必須一直拿出傳唱度高的作品來。除了像龐龍、鳳凰傳奇這樣轉型成功的歌手,大多數網絡歌手都在唱完幾首歌之後銷聲匿跡,市場競爭的激烈,年輕歌手的不斷湧現都成了老一代網絡歌手的威脅。
紀曉斌說現在網絡歌手的發展模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其中一個就是用微電影為自己增加傳唱度。最近曹越和紀曉斌連同兩個兄弟一起拍攝了網絡歌曲微電影《二貨哥之兄弟一起闖》,「網絡歌手露臉很難,我們想通過這個微電影更好地宣傳我們的新歌,想希望把微電影當成名片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
成長道路依然漫長
徐明巖表示,雖然是包裝網絡歌手,但公司的整體運作是非常正規的。請來的音樂製作人所給的價碼也與傳統歌手的待遇無異。所有的錄製也都在正規的錄音棚。紀曉斌說,與傳統歌手不同的是,網絡歌手在公司分成佔的比例比較高。像他們這樣的歌手,會與公司籤訂四五年的協約,公司會一直把他們當做新人包裝。所以利益是長遠的,公司只會收取後半程利益。而公司對歌手在籤約時也有優惠政策,比如當歌手的出場費達到2萬元以上時,公司才開始收取利益。
儘管是網絡歌手,還是一樣享受明星的待遇。「有時候同臺演出的大腕很多,但並不會因為自己身價低而覺得自卑。」曹越笑了笑,「做人還是快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