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人們做各種荒謬可笑的事情,只為避免直面自己的心靈。然而,你若嚮往光明,就不能只靠想像,而要勇於暗中探尋。——卡爾榮格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顛覆你認知的圖書。它能改變你對消極情緒的看法,告訴你消極情緒也有強大的積極力量。心理有陰暗的一面並不一定代表你就是個「壞人」,適度的「壞」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能讓你更有安全感,也更能激發你的正能量。作者認為只有同時接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才能成功,超越幸福才能達到心境圓滿。圓滿就是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面對你的全部:光明面和和黑暗面、優點和缺點、成功和失敗。
【精彩內容導讀】
舒適上癮
生活越舒適,越沒有耐心應對困難,人們對於困難的耐受力反而越低,同時也越不願意去面對和接受一些生活中的磨難、不快,包括消極情緒。對於舒適環境的依賴,會慢慢地侵蝕我們自己,讓我們難以忍受憤怒、懷疑、迷茫和注意力匱乏等心理狀態,進而將它們視為不正常的,我們恨不得將消極情緒列入「黑名單」,非常抗拒和排斥。
其實,在應對消極情緒時,完全不必如臨大敵。除了改變和迴避,學會忍受那些使自己痛苦的想法或情緒,並冷靜地對待他們。接受消極情緒是情緒的組成部分,追求圓滿而非絕對積極的情緒。同時,對積極的情緒保持開放的態度,不過分追求,也不沉溺其中。雖然心理狀態會影響你,但它並不能主宰你。
3條幸福常識
幸福常識一:幸福會阻礙人們邁向成功。
快樂的人缺乏說服力;快樂的人容易輕信他人;快樂的人不願意動腦筋。
幸福常識二:人們追求幸福時容易弄巧成拙,反而招致不幸。
如果懷著幸福的目的而行動,多半不會如意。不要以追求幸福為目標,而是享受幸福的過程。
高強度的積極情緒雖然感覺很好,但是它會提高你快樂的基準線,讓之後的積極事件都 顯得沒那麼美好。
幸福常識三: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消極情緒。
憤怒可提高人在衝突中獲勝的概率;焦慮使人更能應對潛在威脅;悲傷對於人在遇到損失和困難要尋求幫助時很有效。
使用消極情緒的關鍵在於「適度」
當我們提到「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時,其實已經落入了一種思維陷阱。正是這種貼標籤式的語言分類,阻礙了我們達到圓滿、理想的心理狀態。
把快樂的想法和感受看做溫控計,他的功能只是衡量你自身所處的狀態。學會情緒區分:識別情緒,給情緒命名,貼標籤。
探尋圓滿的心境而非幸福
不要再把你內心的狀態貼上「好」或「壞」、「積極」或「消極」的標籤,而要去思考他們在特定情境下是否有用。
圓滿就是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面對你的全部:光明面和和黑暗面、優點和缺點、成功和失敗。快樂和意義完美結合的生活,同時接受新鮮感和穩定性。
【金句摘錄】
1.圓滿就是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面對你的全部:光明面和黑暗面、優點和缺點、成功和失敗。
2.物質生活的舒適和便利讓我們更傾向於通過外在物品獲得內心的平靜;對於外部的依賴,降低了我們在心理層面上對於生活磨難的抵抗力。生活越舒適,你就越沒有耐心應對困難。
3.雖然心理狀態會影響你,但它並不能主宰你。
4.高強度的積極情緒雖然感覺很好,但是他也會提高你快樂的基準線,讓之後的積極事件都顯得沒那麼美好。
5.經歷各種消極情緒狀態不僅是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環節,而且在利用得當時還有助於人們走向成功。
6.不用再把你內心的狀態貼上「好」或「壞」、「積極」或「消極」的標籤,而是要去思考它們在特定情境下是否有用。
7. 渴望與喜愛偏差:你所渴望的東西並不一定是你真正喜歡的 。因為渴望與喜愛分別產生於大腦之中相互聯繫而又有所區別的不同區域 。
8.如果你需要幫助,不要壓抑痛苦的情緒,也不要試圖讓自己快樂起來而表現出幸福的樣子。
9.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努力獲得更多的幸福,而是應該想辦法接納自己所有的心理狀態,包括積極方面的和消極方面的,並且合理應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簡單的來說,我們要接受的是全部的自己。
10.當孩子們感到無聊時,他們會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替他們安排好從早到晚的所有活動,以保證他們不會感到無聊。即:兒童自主的探索性遊戲比由成人指導的結構化活動,更有利於他們在情感、社會和精神方面的成長 。
11.慢節奏的美在於:它能提供足夠的心理空間,讓你來決定如何看待熟悉的人、活動和環境。快節奏的美在於:它會讓你精力充沛。
12.你不再需要在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做出選擇,因為任何一種選擇都過於簡單,無助於你理解真實世界的複雜與美好。你要像接納不同的情緒一樣,認可不同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跨越更深層次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