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腦當路由器開啟了DHCP後,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你固定某個IPV4的IP位址。
固定IP位址的目的是方便設備的管理,比如設置共享印表機時、裝了監控時,設置了網絡共享時,如果沒有固定IP位址,你壓根不得怎麼找到這些設備,更別說去管理它們。不管是固定IP還是DHCP自動獲取IP位址,每個設備都需要獲得一個IP位址才能和其他設備相互訪問,而只有保證所有主機IP位址的唯一性,才能和諧的上網互聯。
當然這些情況也同樣適用於IPV6。IPV4的IP位址我們還是稍微費點腦細胞記住,但IPV6的地址想要記住就著實要多費一些腦細胞了。
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私網主機IP:192.168.1.1,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將網絡掩碼設置為:255.255.255.0,那麼私網內的設備可以設置從192.168.1.1到192.168.1.254的IP位址,意味著有254個IP位址。通過修改子網掩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可用IP位址,如下圖。
IPV4雖然已經宣告枯竭了,通過帶有NAT的路由器,很多電腦就可以使用一個公網的IP位址和外網連接,而私網的IP位址只要不是在一個區域網內,就可以重複進行使用,目前運營商給我們分配的IP位址也屬於私網IP位址,因為IPV4地址的稀缺性,想要申請IPV4的公網IP位址也變得越來越難。
NAT技術俗稱網絡地址轉換,它能夠將當前地址空間中的IP位址映射到另一個地址空間,可以理解成一個轉換表,其中存儲著外部地址/埠到內部地址/埠的轉換關係。
NAT技術不僅可以緩解IP位址短缺的問題,還可以有效地保護私有網絡。但問題就來了,絕大多數人並不喜歡NAT轉換技術,希望設備能夠獲得公網的IP,便於遠程管理。所以很多「攻城獅們」會嘗試通過各種NAT穿透技術來解決NAT轉換技術所帶來的問題,比如:SOCKS、UPNP、ALG等等。
有了IPV6確實可以擺脫內網穿透的問題
目前運營商給我們分配IPV6的時候會分配兩個不同網段的IPV6地址。第一個是唯一地址,也就是WAN口地址,這個地址並不會用作下行分配。
而是通過第二個前綴地址,也就是網關地址來給你剩下的設備分配IPV6地址。
這樣區域網中的每臺設備都可以擁有一個公網地址,也就意味著可以繞過路由器,省去了路由器埠轉發的設置。
遺憾的是IPV6短時間內還難以取代IPV4
如果IPV4和IPV6能夠向前或者向後兼容,那麼IPV6推進起來也不會那麼複雜,但IPV6在設計之初就壓根沒有考慮和IPV4的兼容性問題,所以目前我們只能通過雙協議棧技術、隧道技術或者NAT64實現協議的過渡。
相比於IPV4,使用IPV6的網站、應用可以說是少得可憐。IPV6雖然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也有許多IPV4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地踩下去。無論是哪種技術,都會考慮周期性、成本、技術難度、部署的便捷性,如果IPV4和IPV6實現了網關轉換,那麼我們可望早點享受IPV6更穩定、快速的網絡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