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是肛周疼痛,以為是個小毛病,也沒太在意,因疫情的影響,也是一拖再拖,沒有及時就診規範治療,感覺越來越嚴重了才來就診。」56歲的患者熊某怎麼也沒有想到,不起眼的「菊花」痛,竟會是全球罕見的怪病,險些要了自己的命!
「是您們精心救治幫我撿回一條命!」
近日,已出院的患者熊某
在妻子的陪同下專程來到
十堰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向該科醫護團隊送來一面錦旗
感謝該科的精心救治
男子肛周疼痛10天,拖延不治險喪命
熊某眼中的這個不在意的肛周小毛病,學名叫肛周壞死性筋膜炎(PNF),該疾病是有多種細菌協同作用導致的嚴重、實屬少見快速進展的一種肛周和會陰三角區的疾病,具有起病急驟、發展迅猛、爆發性感染的特點,主要侵犯50-60歲的老年男性,死亡率高達8%-67%。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侵刪
2020年3月10日,熊某因肛周腫塊伴疼痛不適加重10天入院,經檢查確診為肛周壞死性筋膜炎(PNF),患者破潰的肛周皮下組織均為膿腔,深達肌肉筋膜。患者既往病史非常複雜,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支架置入術後,常年服用抗凝降壓藥,極大地提高了手術風險。入院後血糖高達19.6mmol/L,但如果不做手術,患者的病情會急劇惡化發展為全身膿毒血症和多器官衰竭(MODF),嚴重危及患者生命。
胃腸外科精準施救,轉危為安
面對病情,胃腸外科/小兒外科肛門痔瘻專科小組團隊在何志軍主任的帶領下,立即聯繫了心內科、麻醉科相關科室組織緊急會診討論,最終決定為患者行急診手術治療。當日晚,緊急為患者實施肛周膿腫切開術+肛門皮膚和皮下壞死組織切除清創術。術中情況遠比預想要複雜很多:由於患者肛周組織壞死非常嚴重,破潰的肛周皮下組織均為膿腔,深達肌肉筋膜,切除壞死組織非常耗時,手術歷經2個小時才完成!
為了防止感染,術後每天定時2-3次給予徹底清創換藥,每次換藥都需要半個小時以上,換完藥後,醫生基本都是汗流浹背。為了有效調整血糖、控制感染,在綜合治療的同時,胃腸外科聯合營養科為該患者制訂了個性化的營養支持治療方案,既能穩定血糖,又能增強機體的營養,從而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在20多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之後,熊某在妻子的陪同下專程來到感謝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救命之情。
圖為患者送錦旗致謝
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是國際公認的十大恐怖怪病之最。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會不斷蠶食人體的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時清除,細菌會從內部將患者「吃掉」。
胃腸外科/小兒外科肛門痔瘻亞專業組介紹
業務範圍:痔瘡、肛周膿腫/腫物、肛瘻/裂、出口性便秘、肛門直腸脫垂/狹窄/腫瘤/先天性畸形、直腸前突、藏毛竇、尖銳溼疣、外傷等疾病治療。
特色技術:十堰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在學科帶頭人何志軍主任帶領下已熟練開展了各類常見的肛周良性疾病的診治,壞死性筋膜炎、(痔瘡、肛瘻/裂、肛周膿腫,肛門溼疣/外傷/畸形、如環狀痔PPH手術,環狀痔切除術,分段外剝內扎術)、複雜的肛周手術(高位複雜肛瘻手術、直腸脫垂手術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手術治療以及頑固性便秘),開展了大腸水療,中藥灌洗、電子結腸鏡診斷、治療各種結直腸疾病等特色專科診療技術等。
胃腸外科/小兒外科專家團隊
何志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胃腸外科/小兒外科主任。
業務特長:在消化系統胃十二指腸,結直腸病患診治上造詣深厚,擅長胃結直腸腫瘤、腸梗阻、闌尾、疝的微創腹腔鏡手術;熟練開展普外手術、腹腔鏡下胃結直腸腫瘤手術、腹壁疝TAPP、TEP手術。
車軍,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胃腸外科/小兒外科常務副主任。
業務特長: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對於胃結直腸腫瘤和肛周良性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汪啟斌,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胃腸外科/小兒外科副主任。
業務特長: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胃腸疾病的微創手術,尤其是在胃十二指腸潰瘍、腫瘤、小腸腫瘤等方面有獨到見解,致力於胃腸道疾病的微創手術研究。率先成功開展了腹腔鏡小兒疝及成人疝手術治療,並將腹腔鏡小兒疝推廣為日間手術。
來源:十堰市人民醫院
1.湖北通報表揚68個先進單位 丹江口一鎮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