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主說:真.講究到頭髮絲兒
臨近年底,各類型盛典接連不斷,其中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算是重頭戲之一。
按照慣例,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10號晚上,瑞典王室、獲獎者以及受邀的政、商、文、科各界代表,齊聚斯德哥爾摩音樂廳。
瑞典國王還在現場親自向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獎章和百萬美元的獎金。
頒獎禮過後,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以及各界嘉賓,還前往市政廳參加了更為隆重的王宮晚宴。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數千名流齊聚一堂,而身處最中間那排,就是瑞典王室的成員們,大家都身著華服,隆重程度和國宴相當~
這裡插播一句,歷屆的諾獎晚宴菜單是一大看點。今年的菜單中包括北歐魚籽佐黃瓜、奶油蒔蘿配辣根醬、黑蘑菇烤鴨配焗土豆,甜點有覆盆子巧克力慕斯等。使用的餐具也非常奢華,據說每套餐具的成本就約合5000元左右,每年只會使用一次,平時都被鎖在市政廳的保險柜裡。
看到這,相信不少範友也感覺到了,諾獎的場面宏大,這樣高規格的頒獎儀式和宴會,Dress Code自然是非常嚴格的。看看男士們統一的畫風↓
所以今天,範主就來講講諾獎現場的這些王室名流、獲獎者,都是怎麼穿的吧~
---我是開扒分割線---
男士:White Tie
很多重大場合,都會提前發布自己的Dress Code,諾獎這次也不例外。在他們的官網上,為男士給出的建議是:必須著White Tie。
什麼是White Tie?我們在參加婚禮或去一些高級餐廳時,通常看到的是Black Tie,這種穿法現在一般簡化成了禮服+黑色領結。而這個White Tie,是比Black Tie更莊重也更正式的一種穿衣要求,不僅僅是戴個白領結那麼簡單。
White Tie是西方穿著禮儀中最高規格的一種。它的最大特徵,就是男士需著燕尾服、白色馬甲、亮面翻領,並系上白色領結。
也正是因為這種著裝夠古典夠莊重,所以它出現的場合也是非比尋常,發展到現在像國宴、王室貴族等舉辦的舞會、音樂會、授勳儀式,再就是諾獎頒獎、一些歐洲大學博士授予儀式,才要求那麼穿。
諾獎儀式穿White Tie的歷史也比較久了, 從最早有影像記錄的1929年諾獎頒獎典禮,能看出當時就在遵守著這種Dress Code。
另外,這兩天英國王室剛舉辦完的年度外交使團招待晚宴(Diplomatic Reception),同樣是White Tie規格,比如威廉王子和身旁的男賓↓
White Tie穿著有哪些細節?
White Tie不只穿燕尾服、襯衫、馬甲、鞋子就完事了,細節上有非常多的規則和要求,下面再結合諾獎上的穿著講講。
☞燕尾服的面料、款式
首先最外一層,燕尾服的款式是前短後長、單排扣設計,戧駁領邊通常是真絲材質,與其他部分做出不同。參照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Peter Handke這種↓
燕尾服的前衣擺會裁成一個角(下圖左),而不是晨禮服那樣弧線銜接後衣尾(圖右)。另外,由於特殊剪裁,傳統燕尾服兩側的扣子還無法扣上,所以正規燕尾服不能系扣。
褲裝也很講究,燕尾服搭配的褲子正面要有褲線,而外側還應有一條寬緞帶或兩條窄緞帶,與燕尾服面料對應↓
☞襯衫、馬甲的款式
再說說內搭,也有很多門道~襯衫必須帶有翼領和法式袖口,比如剛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Didier Queloz教授↓
之前莫言拿諾獎時穿的也是常規款小翼領,和領結搭配相得益彰↓
襯衫的外邊,還應該套一件馬甲,白顏色,長度必須蓋住褲腰,而且穿著時還需扣上所有扣子。參照現任瑞典王儲的丈夫丹尼爾親王↓
其他獲獎者在這點上做的也很規範,馬甲長度基本都與外套一致,剛好蓋住褲腰位置。
這裡講一個反面,馬甲如果太長,就容易失去燕尾服的古典感,尤其像川普這樣身材還不好的話,燕尾服兜不住肚子,看著非常清奇。
☞搭配的鞋襪
最容易忽略的鞋襪,其實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西方傳統正式的規範,搭配的鞋應是帶有蝴蝶結裝飾的Court shoe,而且還得穿黑色的絲質襪子。大概這樣↓
不過現在逐漸簡化,多數場合對鞋子方面的要求降低很多,通常會以漆皮皮鞋或牛津鞋代替,尤其是帶有黑色絲緞鞋帶的牛津鞋會更合適,而帶搭扣的鞋子則不適用。
比如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古迪納夫(左)和物理學獎獲得者Didier Queloz(右),都是穿的漆皮鞋子,樣式簡約,這樣搭就沒問題。
不過王室成員對於這點倒是要求更嚴格,像英國王室在一些授勳場合,男性成員甚至會用及膝馬褲和絲襪取代長褲,搭配的也是禮服鞋。
☞配飾不能亂用
說到配飾,按照傳統標準,也有一些禮儀要求。
其中像白色領結、袖扣和背帶是延續至今必須要用到的,而且背帶必須要用,但又不能露出來,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_(:з」∠)_比如Didier Queloz教授就做的很全。
其他也有一些可有可無的配飾單品,比如手套、領花、禮帽、手杖、懷表(White Tie規則用腕錶會被認為不符合禮儀),基本都是去繁從簡,更符合現代場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在傳統標準之列,切忌自己亂添,像之前U2樂隊成員The Edge出席諾獎晚宴,就因為戴了毛線帽子受到爭議。
他戴毛線帽子也不是沒有來由。因為脫髮的緣故,The Edge出現在公眾場合時都會戴上遮瑕,感覺帽子已經成了他的本體。不過話說回來,毛線帽配White Tie終究還是不太合禮儀的。
☞獲過勳章的人可以佩戴勳章、綬帶
此外,White Tie規格時,王室成員和獲過勳章的人士,還可以佩戴勳章、綬帶。比如這次剛摘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教授,領獎時就佩戴了日本的文化勳章。
而瑞典國王這次也是領口、胸口都掛滿勳章。
這些分布在衣領、駁邊、腰部等多處的徽章,也有講究。像國王佩戴的這兩枚最大的,被稱為皇家六翼天使勳章 (Royal Order of the Seraphim)和極地之星勳章(Order of the Polar Star)。
其中六翼天使勳章(藍色那枚),只會向外國國家元首和王室成員頒發,也是瑞典最高等級的勳章。整體呈多邊形,中盤帶有藍色琺瑯盤,上面鑲有瑞典的三冠王冠,並以白色書寫「 IHS」。
這張裡卡爾·菲利普王子和國王女婿丹尼爾親王,身上也有佩戴。
而極地之星勳章,除了王室成員,也會向在科學、文學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士頒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領口處的藍色琺瑯小吊墜,代表瑞典像恆星一樣恆久不變,另一部分和六翼天使勳章有點像,需別在腰間,顏色是銀灰色。國王這次也有佩戴↓
☞諾獎White Tie禮服,可從Hans Allde定製
有趣的是,很多諾獎得主的White Tie禮服,是從斯德哥爾摩當地的服裝商漢斯·奧爾德(Hans Allde)定製或租賃。
諾獎的White Tie規格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都不是日常服裝,所以直接找這種定製店,就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穿著去頒獎也不容易出錯。
像2017年拿下諾獎化學獎的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就是提前去Hans Allde店裡選擇定製。
還有同年拿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也是從Hans Allde店裡購買。
女士:晚禮服
諾獎官方的Dress Code中雖然標明女士不限款式、顏色和配飾等,但是規定了要穿晚禮服。所以按照國際規範,對晚禮服還有一些小要求。
先來一組瑞典王室女成員們的示範↓
☞裙裝款式、長度和風格
首先,無論是王室成員還是普通身份,裙裝的長度要曳地,短於腳踝上方會被認為不合禮儀。是否可以露背,取決於活動的正式程度。
像這次諾獎上的希爾維亞王后,前裙擺蓋腳面後裙擺拖地,頭戴王冠一身華貴無比。
還有諾獎文學獎獲得者Peter Handke的妻子Sophie Semin,也是裙長及地蓋住腳背,適當的斜露肩款式凸顯脖頸。
☞王室貴族需搭配首飾或包袋
在需佩戴國家勳章等絕對正式場合,王室或貴族的女士還需佩戴有象徵意義的裝飾品,比如王冠或冠冕。
這次的諾獎上,瑞典王室的幾位女性成員就都集體搭配了珠寶冠冕。
先看看希爾維亞王后,這次穿的是Elie Saab家的金色禮服,乾淨素雅,這件禮服她也曾穿過多次。
她還戴了頂又大又閃的冠冕,被稱為九爪冠冕。曲線柔美,上邊有500多顆鑽石,頂端還有著如光芒、花簇般的造型↓再搭配滿鑽項鍊和耳環、胸針等,一身也是貴氣滿滿,非常blingbling~
瑞典國王的大女兒維多利亞王儲,穿了件黑白相間的大禮服,出自瑞典設計師品牌Selam Fessahaye,裙面鑲鑽,還帶有3D立體效果。
佩戴的Baden fringe鑽石冠冕,靈感來自太陽光,由47條鑽石菱形組成。整體可以拆卸,可以從框架取下並作為項鍊或其他裝飾品單獨佩戴~
這頂冠冕歷史悠久,最早屬於她的曾祖母——巴登的維多利亞公主,是1881年她結婚時的禮物。冠冕已在瑞典王室傳承多代,現在維多利亞王儲佩戴最多。
小女兒瑪德琳公主,穿了一身芭比粉禮服,來自Angel Sanchez,露背設計非常吸睛。
她佩戴的頭飾是海藍寶石冠冕,樣式上採用Kokoshnik的形式,頭飾上鑲有5顆海藍寶石,再用各種鑽石「網」襯託,有點像發卡,風格非常大氣。
這件冠冕的來歷也不小,曾屬於瑪格麗特王妃,她是瑪德琳公主的曾祖父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的第一任妻子。這頂瑪德琳也曾多次在不少重要場合戴過。
還有兒媳婦索菲亞王妃,穿了件藍色露肩禮服,來自瑞典設計師品牌Emelie Janrell。也是戴了鑽石冠冕,而且上面還鑲有綠松石,和一身搭配和諧。
這件冠冕是2015年瑞典國王夫婦送她的結婚禮物,款式很內斂娟秀。
有趣的是,冠冕之前鑲嵌的是珍珠,綠松石是今年才換的。通常冠冕換了什麼材質,索菲亞就會戴什麼材質的耳環,搭配充滿小心機~
☞普通身份穿衣簡單規範
再說說諾獎得主們,通常穿衣走低調優雅路線即可。比如今年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Olga Tokarczuk,絲絨+蕾絲禮服,低調復古。
近距離觀察下,胸口和手腕處的蕾絲設計輕盈不沉悶,配上深色絲絨裙面,一身很有女人味。
往年,也有一些穿衣非常優雅的女性獲獎者。像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的Frances H. Arnold,深藍色禮服顏色百搭,不對稱領口又讓整體更加俏皮。
她還戴了鑽石項鍊和耳釘,一下擁有諾獎晚宴專屬的奢華感。
去年物理學家Donna Strickland領獎時,穿的一身大紅色,鬥篷款式非常顯眼,拿著手包氣勢很足。
她還戴了珍珠項鍊和手鍊,紅白搭配利落幹練,透出滿滿的自信。
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Elizabeth H. Blackburn,黑色緞面禮服配紅色披肩,簡單搭配卻多了亮點。
不過她戴的金鍊倒是很有存在感,分量感十足,搭配緞面小披肩復古顯貴氣。
另外,諾獎有穿的簡約優雅,也有穿的個性吸睛類型。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linor Ostrom,穿的像是一個罩袍,正面的的圖形神似無限符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神經科學家May-Britt Moser。她的這套look,遠看是藏青色帶放射狀圖案的禮服,不對稱領口也比較獨特。
近看,圖案其實是仿照樹突和神經元細胞體繡制,也是Moser的科研成果,不怕撞款還很有辨識度,極富創意。
這件禮服來自Matthew Hubble定製。Moser女士對此十分滿意,她曾表示自己「沒有穿著無聊的衣服,我的著裝能成為我可以講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
另外,諾獎穿著還有一些畫風比較誇張吸睛的。像已故前瑞典文學院負責人Sara Danius,她每次來頒獎儀式穿著都讓人眼花。
範主還對去年諾獎儀式她的這身歷歷在目,豔粉披肩配亮橘色禮服,夾在一片White Tie畫風中格外顯眼。
再有就是諾獎評委會主席、瑞典文化部長Alice Bah Kuhnke,她的穿衣也是非常誇張,之前有過這種「蚌精」打扮,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走Met Gala。
民族服飾
諾獎的Dress Code中有標註,除了White Tie和晚禮服,也可以穿著民族服裝,保持畫風整潔就可以。
今年的頒獎儀式上,有一對夫妻雙雙獲獎,他們當天的穿著就很有民族特色。
一位是印度裔美國人Abhijit Banerjee,當天他穿的印度傳統服飾Dhoti,看著很有民族風情。
而他的夫人Esther Duflo,雖然不是印度人,但似乎隨著丈夫穿的印度傳統服飾紗麗,一身紅綠配色,別具深意又能讓人記住。
來自日本的獲獎者或家屬,也有穿和服的。比如化學家吉野彰的夫人,和服造型既雅致又有傳統特色。
而在此之前,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左),以及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本庶佑(右),都是穿的和服中最正式的黒紋付羽織袴,富有文化特色。
當然,中式著裝在諾獎中也有多次出現。這裡就不得不提2015年拿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
屠教授的服裝和配飾,都來自瑞典著名的華裔設計師Galo,整套服飾有很多典故和玄機,處處體現著屠呦呦畢生的研究心血。不僅如此,它們還有個東方又霸氣的名字——紫氣東來。
服裝的紫色象徵紫氣東來;圍巾四角圖案是黃花蒿的葉子,而黃花蒿正是屠教授研究的核心。
鞋子上有百葉造型,黑色的手包則裝飾有黃花蒿元素。不過範主覺得最講究的還是那枚紫羅蘭寶石胸針:融合了鳳凰的尾翼、蝙蝠的翅膀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以及黃花蒿元素~
設計師Galo先生說:我希望這套服飾能帶著東方祥瑞之氣,並體現出屠呦呦教授帶著對醫學界和對世界的愛,來到諾貝爾。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莫言夫人杜勤蘭女士,當年也是穿的中式服裝,斜門襟樣式樸素很有東方情調。
她還有一身披肩Look,搭珍珠項鍊,看起來雍容華貴有氣質。
另外還有被譽為 「世界光纖之父」的高錕教授,他的夫人黃美芸女士在當年參加諾獎晚宴時,也是著中式著裝,紫色旗袍、盤扣、刺繡等細節非常精緻。
--結尾分割線--
好啦,看完這麼多,其實諾獎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場合,大家穿著都比較正式得體。不過在穿衣之外,最重要是,還是他們在各個領域的研究成就,以及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更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ps.關於精緻得體的穿衣,範主之前寫過一篇《《唐頓莊園》電影告訴你,真正的貴族這樣穿衣》,關注商務範,在主頁對話框中回復「貴族」就可以查看了。
圖片來自網絡、部分來自視覺中國
商務範出品:編輯 楊有型 | 運營 Tina
來源微信公眾號『商務範』(微信號:bfaner)
新浪微博:@商務範範主
合作:bfaner@vip.163.com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