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臺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發生大火,造成5人死亡,49人輕重傷。
其中,29歲男子張暐宏經搶救5天後,因情況仍無法好轉,家屬30日中午12點30分忍痛拔管,讓該起火災事故再添一位冤魂。
臺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日前發生嚴重火災事故,因現場排煙、灑水、消防警報、住警器、廣播系統等消防設備全面關閉,該起事故被指向為嚴重的人為疏失釀禍。
該起事故引人深思...
2008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火災9月20日22時48分,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發生火災,起火點位於舞王俱樂部3樓,現場有一條大約10米長的狹窄過道。現場人員逃出時,過道上十分擁擠,造成慘劇。此次火災造成44人死亡,64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27.1萬元。
很多人流聚集的公共娛樂場所
都要避免出現以下消防安全隱患
一、安全疏散通道被堵塞
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中,不難發現有些場所擅自將貨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內,或是將出口上鎖封閉,造成安全出口不暢和數量不足,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甚至是群死群傷。
二、室內消防設施損壞
日常較為常見的消防設施包括了室內消火栓、滅火器、等,它們在發生火情後都能及時發揮作用,把災害降低到最小。
三、室內裝飾、裝修使用大量可燃材料
室內裝飾多為可燃物,致火災負荷增加,一旦失火,極易形成猛烈燃燒。
四、違規用火用電
在舞廳、酒吧、商場等休閒娛樂場所,用電的種類和數量繁多,如果不按規定安裝,長時間使用,極易產生線路老化,加之超負荷運轉,易導致火災發生。
除了消除這些消防隱患
當公共場所突遇火災時
我們也該沉著應對
1.熟悉環境,牢記出口
當你處在陌生的環境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一旦發生火災,按照標誌指示的方向迅速撤離。
2.簡易防護,蒙鼻匍匐
火災發生時產生的煙一般在上空,逃生時經過充滿煙霧的路線,要防止煙霧中毒、防止窒息。為了防止火場濃煙嗆入,可採用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匍匐撤離的辦法。
3.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身處險境,應儘快撤離,不要因為顧及貴重物品,而浪費了最佳逃生時間。已經逃離險境的人員,切莫重返險地。
4.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火災發生時,應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不擁不擠,相互照應。辨別不清方向時,一定要沿著疏散指示燈的指示方向逃生。
5.善用通道,莫入電梯
發生火災時,要根據情況選擇進入相對較為安全的樓梯通道。在高層建築中,電梯的供電系統在火災時隨時會斷電或因高溫的原因,致電梯變形而使人被困在電梯內,同時由於電梯井猶如貫通的煙囪般直通各樓層,導致煙霧直接威脅被困人員的生命。
6.利用建築物設施逃生
如條件允許,可利用落實管、房屋外的突出部位和通向室外的窗口逃生,或轉移到安全區域再尋找逃生機會。
7.尋找避難所逃生
在無路可進的情況下,應積極尋找避難處所,例如到陽臺、樓層平頂等待救援;選擇火勢、煙霧難以蔓延的房間,關好門窗、堵塞間隙,房間如有水源,要立刻將房間內的易燃、可燃物品澆溼,以阻止或減緩火勢和煙霧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