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偶遇《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看完了。合上書,心卻捨不得走不開。這本小說能讓人回味的東西太多太多。
其實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看。這回還是前幾天和孩子在書店閒逛時,隨便從書架上抽下來看看的。
小說的第一句話寫到:「去那件廢棄的屋子吧!」提議的是翔太,「我知道一間合適的廢棄屋。」
就是這句話裡的「廢棄屋」,把隨便看看變成了把書買回家,帶著我讀到了小說的最後一句。
02 《解憂雜貨店》講了什麼故事
這間「廢棄屋」就是解憂雜貨店。之所以說是「廢棄屋」,是因為這間雜貨店33年來都沒有人居住。
在一天夜裡,翔太、幸平、郭也三個故事主角,入室搶劫完後,躲到了這間雜貨店。進到這間店沒過多久,他們發現,只要把雜貨店的門給關上,店內的時間就在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流逝。那是因為,那天剛好是這間雜貨店原先的店主浪矢雄治三十三周年忌日。那個夜晚,浪矢雜貨店的諮詢窗口復活了。
浪矢雄治在身前,解答了很多人的煩惱。人們只要寫下煩惱投進雜貨店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解答。在在彌留之際,浪矢雄治希望曾經收到過回信的諮詢人,在三十三周年忌日的夜晚,寫一封信告訴他,當年的那封信對他們有沒有幫助?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哪些影響?
所以,整本小說以忌日那晚,三個故事主角與三十三年前諮詢人之間的來回寫信為主線,串聯起各個人物的命運故事。
03 感受東野圭吾有靈魂的文字
整部小說裡,多個人物故事環環相扣、層層疊加,總有一種深不見底、看不到邊的感覺。看完了,也走不出這間雜貨店。我只能說這是東野圭吾製造的魔法。
這本小說使用的每個字連小學生都能看懂,也沒有動不動拋出幾句「某某說」。然而,就是這麼質樸的文字,經過東野圭吾精妙地排列,就變得如此的有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所以,觸動人心的文章,並不需要多麼艱澀難懂的詞彙,關鍵是文章有沒有靈魂。
沒有靈魂的文章,辭藻再華麗,名言警句用得再多,又有何用?最多是在浪費讀者寶貴的時間。
我也曾迷戀那些「某某說」,那些難度級別較高的詞句,總想記一記,背一背。仿佛只有用上一兩句,文章才會顯得高大上,才會有說服力。後來慢慢發現,過猶不及。
滿篇的金句,抵不上寫作者一個真實的經歷,一個切身的感悟。頻繁使用金句,寫作者還有可能產生思想上的懶惰,謀篇布局不自覺地圍著金句打轉,自然較難挖掘到自己的靈魂深處。經常盯著金句、辭藻轉,也很難把眼光放到身邊的人事物上。
其實,文章有沒有靈魂,讀者往往一看就能知道。
就說我自己,在看《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時,情緒總是隨著故事裡的人物命運起起伏伏。感動得流淚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有歡喜,也有感嘆。特別是在第二章節,主人翁松岡克郎,一個追逐音樂夢少年的身上,我看到自己追逐作家夢的身影。繆繆幾句,道出了萬千追夢人千轉百回的心路歷程。
我想東野圭吾在寫這本書時,一定是抱著極其真誠的態度在寫,因為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