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除《詠鵝》之外的詩,豪氣瀟灑如武俠小說,讓人拍案叫絕

2020-12-24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許大家到現在都還記得這首古詩,記得詩人駱賓王的神童故事吧。作為小學課本必背古詩,《詠鵝》怎麼也要位列「每個人都會的古詩」行列。

當然,「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不可能只有這麼一首歡快而渾然天成的詩詞。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駱賓王豪氣和瀟灑的一面,看看駱賓王晚年的作品《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這是一首送別詩,駱賓王卻寫出了一種豪俠壯美,格調高亢而胸襟開朗,讀起來甚至帶有一點浪漫主義色彩。

首聯點明背景,用到了「榆塞」的典故。據《漢書》記載,驍勇善戰的蒙恬將軍當年帶領手下擊退了匈奴後,開始用石頭建長城,種榆樹當屏障,而後「榆塞」就用來指代邊關。此時邊關燃起了烽火,也就是在說,敵軍就要來了。

這時,詩中的主人公,「俠客」心中的情緒也被點燃了,他刻不容緩地加入了戍衛邊疆的隊伍,已經度過了桑乾。為了正義之戰,雷厲風行的「俠客」抱著勢在必得的心理。簡單的敘事,卻被駱賓王寫得陡率有力。

接下來,作者連用3個反寫,分別從語序、語境、史評3個方面,寫出了內心深處對友人的寄望和提醒。

語序倒置的頷聯,寫的是友人的好身手,翻譯過來意思就是「銀箭頭射穿了柳葉,馬鞍上映照出桃花」。一箭射穿柳葉,來源於成語「百步穿楊」,故事中的養由基,就是能在百步之外,一下子射中柳葉的神箭手。「開」字簡潔明朗地點明了友人箭無虛發,射藝高超。

而馬鞍能夠照出桃花,則說明了此時駿馬正在飛馳,因為只有馬奔跑的速度夠快,馬鞍才會閃閃發光。駱賓王烘雲託月,從側面寫友人的俊逸瀟灑,非常生動傳神。

之後,詩人覺得這還不夠表達友人的颯爽英姿,又繼續寫道:十五的月亮看到他拉開弓箭,趕緊模仿那弓箭變圓,天上的星星看到他舞劍,一下子飛入了劍端。

一般人會這麼寫:他拉弓箭,能把弓箭拉得像是十五的月亮那麼圓,他舞劍,出鞘後的劍端閃閃發現,遠看就像是群星。而作者筆鋒一轉,反過來寫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才是模仿著,思路更加新奇巧妙,也進一步表現了友人的所向披靡。

這樣的俠客讓駱賓王想到了荊軻和他的易水之歌。但駱賓王終歸是不走尋常路,當別人都在讚美荊軻勇氣可嘉,駱賓王卻不喜歡荊軻的悲劇結局,他勸友人,千萬別學荊軻,別學他武藝不精空有熱血,別學他驕傲自滿不講方法。

整首詩大氣磅礴,將俠士的一身劍氣寫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寄望,字裡行間有武俠小說的瀟灑,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相關焦點

  • 《詠鵝》駱賓王遇見尹東柱
    開篇站在路邊地圖前,兩人相互的距離已經給出明確的關係,在接下來的隧道中,讓人們領略了《詠鵝》不一樣的理解。駱賓王寫的是一種靜態描寫的詩歌,而張律拍出來了電影的感覺。首先,倒敘的結構給人的印象是,這對男女由密而疏,再從疏到迷的關係變化。
  • 駱賓王:你只知道我7歲《詠鵝》,之後呢?
    不幸的是,父親又過早去世,駱賓王就這樣在窘困中度過他的少年時光。 公元650年,駱賓王才十幾歲,受生活所迫,也要出去某一份差事了。許是因為那首《詠鵝》而聲名遠揚?一封簡歷投出去,真的就有了回音。這個人物大得很,他是李世民的異母弟弟,當朝皇帝李治的叔叔,他叫李元慶。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生命中的許多事,駱賓王就是。他來到李元慶的府中面試時,李元慶讓他陳述自己的才能。
  • 《詠鵝》駱賓王魂歸何處,出家為僧,還是沒落得全屍?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自幼有神通之稱,七歲做《詠鵝》一詩,廣為流傳。現存有《駱賓王文集》於世,是唐代著名詩人,儒客(儒家儒生儒士儒雅)大家。或許天妒英才,宦海浮沉,駱賓王一生坎坷不如意,後在唐英國公徐敬業手下做幕僚。在徐敬業兵變討伐武則天時,《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又叫《討武曌檄》就是駱賓王所撰寫。
  • 老大爺模仿《詠鵝》寫出《詠雞》!斬獲萬元大獎!網友坐不住了~
    如果說,給你一個字500元,讓你模仿《詠鵝》寫一首詩,你能怎麼寫?今天有個老大爺就寫出了一首《詠雞》獲萬元大獎,你不信?讓我們走進老大爺和《詠雞》的故事~序「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信這首《詠鵝》很多人都會背誦,甚至很多小朋友第一次背誦的就是這篇古詩。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這首送別詩,氣象雄壯豪邁,頗有俠客之風
    楊炯如此,岑參如此,駱賓王亦是如此。 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之一,他年少成名,7歲便創作出《詠鵝》。 此後,駱賓王一直忠於李唐王朝,他反對武則天當政,為此還專門寫下了一首《討武則天檄文》。政敵武則天讀了此檄文,都稱讚他的才華。
  • 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被駱賓王寫成叛逆者之歌,寓意深遠!
    說起駱賓王,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佛讀小學那個年代,這是二年級語文課的一首詩。駱賓王的出名其實不僅僅因為年少時寫出了《詠鵝》,更是因為武則天臨朝稱制後,駱賓王與徐敬業等人起兵討伐武則天,轟動一時的《討武曌檄》就是駱賓王的作品,這篇檄文,寫得極好,就連武則天自己讀後產生了惜才之情,「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今天咱們來讀一讀駱賓王的另一首古詩《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 駱賓王變形記:詠鵝少年長大後,寫文討伐武則天
    潛臺詞是,我駱賓王要做自己,決不趨炎附勢,曲意逢迎。《詠鵝》《玩初月》兩詩,令駱賓王名震江湖。誰都知道,山東博昌(當時駱父任職的處所)出了個小神童。小時候的駱賓王,對家族、對政府來說,是「掌中寶」。據說縣太爺是老文青,特意命人將這兩首作品刻到縣衙的照壁上。著名詩人聞一多由此評價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
  • 《詠鵝》銜尾蛇曖昧
    一半《詠鵝》拍的是一位詩人,但奇特的是,這位詩人從始至終未曾寫詩。李滄東《詩》也拍一個想寫詩的人,至少,她最後在鮮花的覆蓋下,交出了一首完整的詩,而且這首詩,成為整部電影最迷人的懸念。真是無盡的曖昧如銜尾蛇。按導演自己的話說,這部電影從中間開始,在中間結束。
  • 「江南神童」駱賓王,七歲提筆「鵝鵝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江南神童」,這首膾炙人口的《詠鵝》便是那時所作。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偏僻的小村子裡,村外有口池塘叫駱家塘。駱家塘裏白鵝成群,叫聲一片,吸引無數人駐足賞玩。唯獨小小的駱賓王有感而發,讓一幅白鵝戲水圖《詠鵝》躍然紙上,令所有人佩服不已。成年後的駱賓王更加才思敏捷,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
  • 老漢模仿《詠鵝》寫出《詠雞》,評價褒貶不一,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這首詩是駱賓王年少時期所作,給大家展示出一幅鵝戲水的畫面。鵝的形象、聲音、動作宛如就在我們面前,給人一種親切感。年幼時,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村子裡,村裡有一口池塘名叫駱家塘。每年春天一到,池塘邊飄著柳絲,池塘清澈可以看到底部,水面上一群鵝成群在戲水。
  • 《詠鵝》雋妙!這是今年最性感的文藝大悶片
    李滄東《詩》也拍一個想寫詩的人,至少,她最後在鮮花的覆蓋下,交出了一首完整的詩,而且這首詩,成為整部電影最迷人的懸念。「詠鵝」的第三個層次,是允永在酒醉中吟出的詩。」的這三個層次,到底在影片中抵達了怎樣的意義,似乎不能言明,或許它們只是層次本身,使詩人駱賓王的《詠鵝》這首無比簡單卻又相當有才的詩,在朝韓現代化語境中成為一種朦朧、斑駁而又神秘的意識流美學。
  • 「詩俠」駱賓王,初唐的一把擎天利劍
    這是他七歲那年稻穀豐登的節氣裡作的《詠鵝》詩,是在數鵝,又像鵝純稚的叫聲;是鵝彎著脖子望著天空唱歌,又像孩子彎著脖子學習天天向上。這是小小的他對自然的樸素認識,一時間傳遍了鄉野。過了幾年以後,他父親在山東博昌做縣令,他隨同母親到那兒去了。從此,他接受了齊魯學風的薰陶,由江南神童成長為齊魯的才子——把翅膀長成漂亮強壯的黑色紗翼,把小鵝似的嘎喉嚨變聲為清亮勇敢的美聲。
  • 六一節|同樣才思敏捷,七歲作詩,駱賓王、黃庭堅和她,你更愛誰
    都是兒童,同樣七歲所作,駱賓王、黃庭堅、姜二嫚誰更驚豔?一、駱賓王詠鵝中國古代文人頗有一些天才,特別是一些少年天才,往往有神童之譽。就其文學而言,除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獲得千年讚譽,就屬經典古詩《詠鵝》最為人傳誦。不單單是因為這首詩寫得好,還因為寫作這首詩時,詩人不過七歲的兒童。卻口吐金玉,出手就是教科書水平,千百年來慰藉了無數幼小的心靈,不得不以神童稱之。詩的內容跟李白《靜夜詩》一樣的家喻戶曉,中國幾歲的小孩,仰起脖子就能背得歡。
  • 「詩俠」駱賓王,初唐的一把擎天利劍,可惜歷史給他開了個玩笑
    我一直認為,在處理恩人和朋友的關係上人存在三個層次:恩將仇報,知恩圖報,超越了恩情友情之上的、壓制了自己的矛盾和痛苦、只為正義而歌的勇敢者。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他當然屬於最高境界的那一個——不會多,這樣的人怎麼會多?多了還有什麼可貴?因為這樣的人分明是吃虧的,並且也許最終沒人可以理解他。看他寫蟬的詩中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 老農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18字獲萬元大獎,網友紛紛效仿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對於這首《詠鵝》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已經成為了小學生課文和早教系列必選的一首詩了。這首詩的創作者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令人們吃驚的是他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年僅7歲。
  • 七旬農民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並斬獲大獎!網友紛紛模仿
    農戶農戶效仿《詠鵝》寫了首《詠雞》,並奪得巨獎!網民競相效仿這首詩是駱賓王8歲的過程中所作,8歲的駱賓王哪會寫詩啊?這首詩也是硬生生被釋放出來的!有一日家中來顧客,爸爸就指向院子裡水塘的鵝,讓駱賓王給顧客作詩一首,因此,大家才可以看到這廣為流傳了上千年的經典作品。
  • 駱賓王的詩有哪些?駱賓王的詩詞全集29首
    唐代詩人駱賓王,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
  • 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當然我也不是那種成績特別好的,我大概沒有什麼天賦,也沒有什麼好的家庭條件。我沒有生在富豪之家,也沒有生在書香門第。但是我父母都是坦蕩真誠的人,他們的善良和厚道,給予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基礎。
  • 年近60,駱賓王被誣陷入獄,聽外面蟬鳴,寫了首千古佳作,太經典
    詩讀得多了就能發現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唐朝的詩人們大多經歷都非常坎坷,雖然他們有才華有抱負,可真正能一展抱負的卻沒幾個,相反,越是有才華,仕途之路就越是不順遂。被譽為初唐四傑的駱賓王就是一位非常有才華之人,他雖出身寒門,但是卻年少成名,幾番沉浮,卻終沒能逃脫入獄的下場。
  • 70.駱賓王《在獄詠蟬》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西陸:指秋天。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也用來比喻人正當盛年。       駱賓王大家都知道,是初唐四傑之一。神童出身,七歲就寫下那首著名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入選了小學一年級課本,一舉成為所有中國孩子的童年回憶,知名度不亞於李白的《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