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柿1號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本技術規程規定了黑柿1號的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砧木選擇、苗木繁育、定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措施,適用於河南省區域及周邊柿子生產。栽培中農藥和肥料的使用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柿果符合 《DB13/T476-2002 柿果實質量》的要求。
一、黑柿1號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黑柿1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選育的黑色柿品種,在鄭州地區 9 月下旬開始成熟。平均單果質量130 克,最大 232 克;果皮烏黑髮亮,果肉橙黃色,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2.4%。無種子。
黑柿1號喜光、喜溫、耐旱,耐瘠薄,喜溼潤溫暖氣候。標準化建園應選擇背風向陽、坡度在15°以下的山坡丘陵或平原、沙地、四旁(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以土層深厚、肥沃,透氣性好,保水力強,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砂壤土或黏壤土為最佳;要求pH值5.7~7.8,土層厚度1米以上,排水良好。
二、苗木繁育
1. 砧木苗培育。選用君遷子 (軟棗、黑棗)做砧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種,每公頃用種量37.5~45千克。正常水肥管理,當砧木粗度在1釐米以上時嫁接。
2. 苗木嫁接。選擇品種純正、樹勢健壯、高產、優質、無畸形果、無病蟲害的成齡樹作為採穗母株,1~2年生發育枝或結果枝做接穗。在砧木萌芽時(4月上中旬)的晴天進行枝接或芽接,也可在盛花期及新梢停長後進行方塊芽接。
3. 嫁接苗管理。嫁接後15~20天,檢查成活情況。嫁接成活的及時剪砧、除萌,未成活的及時補接。新梢長至10~15釐米時,解除綁縛並設立支架。加強中耕除草、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三、建園
1. 栽植方式和密度。平地成行定植,行距3~5米,株距2~4米;丘陵山地三角形定植,行距3~5米,株距2~4米;為達到早實豐產,可適當密植。2. 苗木質量要求。選擇生長健壯,芽子飽滿,根系完整、鬚根多、斷根少,無病蟲危害,苗高1.5米以上,粗1釐米以上的一級苗木。
3. 定植。秋季栽植宜在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 (11~12 月) 進行,春季栽植宜在土壤解凍後至萌芽前(2月下旬至3月)進行。苗木儘量隨起隨栽。栽植時苗木根頸與地面平齊,不能過深,栽後立即澆水、封穴。旱地缺水地應覆膜保墒,提高成活率。
四、栽培管理
1. 土壤管理。(1)深翻改土。每年冬季結合施肥進行深翻擴穴,以擴大樹盤,熟化土壤,深度30~40釐米,注意勿傷樹幹周圍大根。(2)中耕鬆土。灌水或雨後及時中耕鬆土、除草,以利保墒。(3)合理間作與行間生草。幼齡柿樹可在行間種植豆類、花生等低稈作物或矮生中草藥,禁種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和攀緣植物。為增肥保墒,柿園宜進行樹盤覆草或行間種植綠肥。
2. 科學施肥。柿樹每年施肥3次,即秋冬施基肥,春施芽前肥,夏秋施壯果肥。(1) 基肥。採收前後(10~12月)或春季化凍後萌芽前施入基肥(腐熟農家肥為主)。幼樹和結果初期樹每年每公頃施基肥 25000~30000 千克;盛果期50000千克左右,最好與75~100千克過磷酸鈣混合施入。幼樹採用穴狀、環狀溝交替施入;結果大樹用放射溝或全園撒施後翻入;柿糧間作於樹冠下溝施。(2)追肥以化肥為主。幼樹追肥1次,在新梢速長期進行。結果盛樹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5~6月施入,以速效氮肥為主;第2次追肥在7月下旬果實迅速膨大期進行,以復混肥、果樹專用肥為主,也可施入腐熟人糞尿。追肥以穴施為主,也可在樹冠下開溝施入,要與基肥施入的位置錯開。一般成齡樹株施氮肥0.5~1.5千克,鉀肥0.5~1千克,磷肥0.25~0.75千克。(3)葉面噴施。噴施時期:從生理落果後至果實採收。全年 8~10 次,每次間隔 15~20天。噴施宜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進行,風雨時不宜噴。噴施濃度和肥料種類:尿素 300 倍液或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300~500倍液或硫酸鉀200~300倍液。
3. 水分管理。(1)灌水。發芽前、開花前後和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各灌1次。灌水滲透後中耕鬆土。(2)排水及節水保墒。平原或山地排水不良的柿園,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水。水源缺乏地區應採取覆草或穴貯肥水等旱作保墒栽培措施。
4. 整形修剪。(1)適宜樹形。有疏散分層形 (適宜柿糧間作或大樹改造)、自由紡錘形 (適合株距2~3米、行距 4~5 米的柿園) 和自然開心形。(2)修剪。以冬季修剪為主,夏季修剪為輔。在修剪上應掌握「少短截,結果之後快回縮,長放枝條不可多」的原則。幼樹修剪主要是培養好樹形,選留好主側枝,調整角度,平衡樹勢。盛果期修剪任務是培養內膛小枝,防止結果部位外移,通風透光,保持樹勢,延長結果年限。
5. 花果管理。該品種成花容易,坐果率較高,要採取保花保果和合理疏果措施,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應合理施肥澆水,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溼度,減少土壤水分變幅,維持樹體正常生理活動。
五、病蟲害防治
黑柿1號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黑星病、柿蒂蟲、柿綿蚧、金龜子、葉蟬等。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優質無毒苗;徹底清除果園的殘枝、落葉,減少潛藏的病蟲源;刮樹皮;刮塗傷口;科學施肥,合理灌水;合理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果園生草,增加植被多樣化;合理間作、輪作或倒茬;深翻整地,施足腐熟有機肥;樹幹塗白;早春覆蓋地膜或樹盤培土,阻止害蟲上樹;樹幹綁草繩;選用抗性砧木嫁接等。(2) 物理防治。人工滅蟲,隔離,利用顏色反應防治害蟲,高溫滅蟲殺菌,殺蟲燈、糖醋液誘殺,性誘劑誘殺等。(3) 生物防治。以菌治蟲,以蟲治蟲,以病毒治蟲,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蟲等。(4)化學防治。應嚴格執行農藥的使用準則,依據病蟲測報優先採用低毒、低殘留或無汙染的農藥,有節制地選擇使用中等毒性農藥;掌握噴施時間和濃度,交替使用農藥,保證農藥噴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