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是一種陸上運輸方式,以機車牽引列車車輛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行駛。傳統方式是鋼輪行進,但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行進的方式,或稱軌道運輸。鐵路軌道通常由兩條平行的鋼軌組成,鋼軌固定放在軌枕上,軌枕之下為路碴。由軌撐、扣件、壓軌器、道夾板、彈條、鐵路道釘等鐵路配件緊固。
近期,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軌距尺檢定裝置」、「軌距尺鑑定器檢定裝置」通過了由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組織的計量標準考核專家組考核。
鐵路軌距尺是用於測量鐵路線路兩股鋼軌間的軌距,是一款專用計量器具。軌距尺的特徵是尺杆由木尺杆和金屬尺杆通過摺疊機構,把兩尺組成一個複合式的杆尺。軌距尺是一種窄軌軌道檢測裝置,其結構由尺身、標度尺及尺身上的遊框組成,尺身為雙工形型材結構,呈方管形,在型材上下兩邊外沿帶有向外延伸,在外沿內側開有槽口,將其不鏽鋼標度尺插入在槽口內,然後在其端頭用銷釘固定,尺身中間裝有遊框,遊框上固定有副尺,側板,側板上固定有調整螺栓,尺身端頭裝有十字板和測頭,整個軌距尺呈丁字形結構。
從軌距尺的測量實現方式上講,軌距尺的功能分為2大部分:
一是橫向長度測量,包括軌距、查照間隔和護背距離,從結構原理及量值溯源的角度分析,這3個參數是相互關聯和相互制約的,按現行量值傳遞方法,測量誤差從軌距到查照間隔、再到護背距離是逐漸增大的;
二是垂向高度測量,包括水平和超高,作為線路的靜態幾何參數,2者在含義上具有本質性區別,水平屬於形位公差範疇(相當於平行度或傾斜度),超高則屬於尺寸公差範疇(與線路兩軌間的預設高度差有關),對於軌距尺,從測量原理、測量方法上未對其進行區分,一般認為水平是指小超高(包括零超高),有時還把2者的術語互用,這是因為在線路測量時,直線段主要關注水平,曲線段主要關注超高,而且是採用相同測量器具的同一測量單元實現,給人們造成了術語統一(或重複)的假象。
傳統軌距尺的局限性
傳統的機械標尺式軌距尺的準確度指標由於受軌距尺的結構、使用條件、使用人員的測量技術水平、製造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儘管常溫下的計量性能能夠滿足相關標準和計量技術法規的要求,但在其它環境條件下,不能完全保證仍能滿足相關要求。
新型軌距尺的主要技術特點
數顯軌距尺的誕生為解決上述問題開闢了一條新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水平和超高的測量準確度顯著提高,滿足提速線路的超高測量要求;二是自動消除環境溫度對軌距測量的附加誤差,提高軌距測量準確度;三是能夠實現軌距測頭在正常磨損下的免硬體更換或維修,提高軌距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
數字軌距尺採用數碼形式顯示測量結果,徹底消除了視覺誤差和刻線間估算讀數這兩種誤差。數字軌距尺自動完成所有數據的測量,徹底省去了使用機械刻線軌距尺時,必須彎腰調節度輪盤、對準水準泡零位、看超高刻度,再從放大鏡刻線正上方看軌距刻度的繁瑣操作程序,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了測量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直線測量提高效率40%,曲線測量提高效率60%,隧道內曲線測量提高效率一倍以上。
軌距尺檢定器是用來鑑定標準軌距鐵路軌距尺的軌距、水平(超高)等的鐵路專用檢具、其準確度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鑑定器可用於檢定0級、1級、2級軌距尺。二級鑑定器只用於檢定2級軌距尺。
延伸閱讀:
2015年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專用計量器具管理目錄》
根據《鐵路計量管理辦法》(國鐵科法〔2014〕65號),國家鐵路局制定了《鐵路專用計量器具管理目錄》,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核同意,現予發布。原鐵道部公布的《鐵路專用計量器具管理目錄》(鐵科技〔2006〕31號)廢止。
納入目錄的鐵路專用計量器具,請鐵路有關單位按照《鐵路計量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進行管理並做好相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