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個結怎麼打?「」老師,環針可以再演示下嗎?「」老師,快來幫幫我!」……上周日,蘇州市對外文化交流驛店(情調蘇州拙政園店)熱鬧非凡,由「Restoration 拾遺」體驗工作坊組織的常熟花邊技藝體驗活動在此舉行,10餘位中外友人變身繡娘,穿針引線,體驗蘇州傳統手工藝,共同度過了一個意義滿滿的母親節。
常熟花邊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雕」繡見長。鼎盛時期,城鄉繡花邊的隊伍有16萬人之多。常熟花邊曾出口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並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
活動現場,常熟花邊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謝燕月,首先為大家介紹了常熟花邊的起源及發展歷史,「目前,常熟花邊已有70多種針法、8000多種圖案。」說著,謝燕月向大家展示了包括香包、首飾袋、披肩等四十餘件新老花邊作品,其中,出口日本的迷你版「十二生肖花邊果盤」更是引得中外友人驚嘆不已,來自美國的Maya連連感慨,「好可愛(中文)!」
中外友人觀賞巨幅針法圖
部分花邊作品
隨後的常熟花邊鏡子製作環節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遊針、打子、環針、絎縫,一個小小的花邊鏡子竟蘊含了4種針法。光繡好還不夠,還要清洗、熨燙、連接鏡面……做好一面常熟花邊鏡子可真不容易!
刺繡
糊鏡面
正逢母親節,來自美國的Christa帶著她的兩個女兒一同前來體驗,「我小時候做過刺繡,但老師的方法和我之前的不太一樣。」
Christa向老師請教
Christa的小女兒Maya正在專心刺繡
特地從崑山趕來參加活動的Renee則表示,這樣的難度非常適合新手,「感謝iSuzhou,活動太有意思了!我想跟老師回家,學習更多的刺繡技藝!」
Renee和Tamara交流如何刺繡
謝燕月一直致力於常熟花邊技藝的傳承,向學生及社會各行業人員推廣常熟花邊。疫情期間,她還利用抖音向全國愛好者教授花邊技藝,積累了近萬粉絲,「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越來越多的中外友人知道並愛上常熟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