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援卾英雄許傑
作者:朱 波
有人說,參加援鄂戰疫的白衣戰士是在走鋼絲,太危險了;也有人說是在踩繃緊的琴弦,隨時都會弦斷。今天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敢於踩在馬頭琴弦上躍動的舞者,她就是塔河縣十八站林業醫院的蒙古族女護士許傑。
也有人說,這世間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普通人披上了戰袍,許傑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護士。可就是這些普通人聚成一團火,披甲跨上戰馬,以文弱之身跨越危險之門,馳騁抗疫戰場。
編者:參加援鄂醫療隊,當時你跟家人如何說的?女兒的生活和學習誰來負責?
十號晚上報的名,當時從看到消息到報名,一共八分鐘,當時我老公、孩子和我姐知道,他們都支持我。沒告訴我父母,11號早上出發前,我去了我父母家一趟,也沒說,因為他們年紀大了,不想讓他們擔心。後來,是我老姨家的妹妹在我姐的朋友圈看到的,給我媽打的電話,父母才知道我去了湖北。真的對不起了爸爸媽媽,不是女兒不孝,我也當了媽媽,也有太多的不舍。我不在家的時候,我老公帶孩子,我父母也會幫忙,孩子的學習是我姐在管,所以我很放心。
編者:凱旋歸來你最想做的是什麼事?
回到塔河,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先看看年邁的父母和家人,走了一個多月,讓他們擔心了,想抱抱他們,之後想儘快回到工作崗位上,想把這一個多月工作的經歷和感受,學習到的經驗用在今後的工作中。
有句話說:流淚是一個人活著的證據。但只有經歷生死,才會知道,什麼樣的眼淚最有重量。揮別父母兒女,辭並肩的戰友,一路風塵回家,怎能不哭?記得全國各地醫療隊出發前,送行者都說過一句相似的話:希望你們完完整整的回來,不掉隊一個人。今天他們回來了,家鄉人民以最高的禮儀迎接她們,怎麼能不感動?
——編者
編者:病毒無情人間有愛,談一下這期間經歷了多少感動?應城的家鄉的都可以。
朱老師,有太多的感動讓我難忘,也不知道哭了幾次了。當時在應城看到你寫的關於我們隊員的每篇文章,都會落淚,深深的感到家鄉人的牽掛。
第一天上班,一位當地90後的小護士告訴我,他們最初的時候是穿15個小時的防護服,想想她們是遭了多少罪,當時眼淚就要下來了。
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受到了患者的誇獎,他們說黑龍江醫療團隊是他們的再生父母,是當代的白求恩。我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卻得到了他們這樣的表揚,真的受之有愧,當時就哭了,只想把他們都護理好,讓他們都能恢復健康。
3月13號,患者芳芳出院了,分別時我倆都哭了。芳芳從浙江來到武漢父親家養病,卻趕上了疫情,感染了新冠肺炎,2月23日住進隔離病房,病情最重的時候,她半臥著喘息,吃不下,睡不了,親人又不在身邊,她絕望又無助,情緒特別的低落。醫療專家組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讓芳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並逐漸好轉,但她的心情還是不好,抑鬱沉悶,於是我每天開始用處置間隙的時間陪芳芳聊天。原來芳芳今年只有33歲,2017年檢查出子宮頸癌,術後經歷25次放療,2019年發現肺臟鱗狀細胞癌,進行二周期的化療,再染新冠肺炎,沉重的打擊讓她如雪加霜,無力承受,喪失了生活的信心,自己拒絕治療,一度出現血氧下降,呼吸衰竭的症狀,我和隊友們每班每崗都要到她身邊陪護,溫柔體貼的言語,一句一句耐心的開導,慢慢的她接受配合治療,輕輕的笑臉回報每一位醫護朋友的關心,慢慢的,吸入的氧流量逐漸下調,飯量能增加到一碗,好轉後應該轉到輕症區,但她卻堅決拒絕,她說:「我還想在這裡,還想在黑龍江醫療隊裡治療,我還想和她們去黑龍江接著治療癌症"。
再見了應城中醫醫院,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從應城出發到回到家鄉一路上感動最多。
21號早上五點多,我們就把所有行李都搬到了一樓大廳,按照指定位置擺放。
俗話說:上車餃子下車面。早餐為我們準備的是餃子,特別香!心想這是在應城吃的最後一頓了,看著這代表著分別的餃子,沒忍住,淚水和餃子一起咽了下去。
我們是101個人,按一個人15個餃子算的話,他們要起來多早包餃子呀!他們就是這樣不辭辛苦的為我們服務。
再見了,日夜接送我們的司機師付
離開應城之前,她把所住的賓館房間清理的乾淨整潔。
一切準備就緒,大家都排好隊,等待出發,當進賓館大廳時候,一首《感恩的心》這首樂曲在大廳迴響,賓館服務人員用手舞來為我們送行,又一次淚奔了,哭的稀裡譁啦,他們對我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感謝,其實我也想感謝他們,因為有了這樣一次經歷,讓我終生難忘,它會影響我的一生。看著他們精心準備的手語舞,現場的每一位隊員都被感動著,無論男女,大家都哭了,出發的時間到了,即便有再多的不舍,我們也得回家了。
我們帶上行李,排著隊伍走出了酒店大門,熟悉的路,兩側整齊的站著所有工作人員,他們喊著,感謝你們,感謝黑龍江醫療團隊!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也在哭,我們也也在哭。手緊緊地握著,我說感謝你們39天的周到服務!你們是最棒的,你們是默默無聞的英雄。離開了賓館我們列隊去參加應城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歡送儀式。
儀式結束,醫療隊再次坐車去武漢天河機場,我準備好了手機,想用他記錄這座城,記錄這裡的人們。車隊緩緩的走著,沿途,看到的都是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歡呼吶喊,感謝著我們,又哭了一路,不知道,她們在外面站了多久在等著送我們。
2020年3月24日,發給應城賓館賓館服務人員的一封信:離開湖北應城3天了,可對應城感恩和牽掛的心,始終沒能放下,39天共同戰鬥的日日夜夜,你們給予我們太多大多的關愛,感謝並肩作戰鬥的戰友,在你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件多,感謝每天接送我們往返的司機師付不分晝夜的守候,威謝賓館所有的服務人員的真情付出,不分盡夜的為我們做各種服務每天做可口飯菜!美麗應城,英雄的城市,我曾戰鬥過的地方,我會終生難忘!來年春暖花開,我會回來看你們的。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天的應城花兒更好,月兒更圓。
編者:談一下你回家的感受。
回家的感覺真好!去時是寒冬,歸來已是春。離開了奮鬥近39天的孝感應城,難忘萬眾一心,共同抗疫的日子,這是一段艱苦又美好的回憶,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一名醫者的職責,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我覺得比病毒傳播更快的永遠是愛和希望,我和隊友們用愛成就了希望,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抗疫任務,這段支援孝感的經歷,是我一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
含著淚離開了應城人民,有一份不舍、一份祈願,一路感慨萬千,心中嚮往著家鄉的方向,思念著家鄉的味道,與出發時的分秒必爭相比,回家的路上充滿喜悅與溫情,地委行署領導不辭辛苦,驅車往返近750公裡,親自去接我們回家,在多輛警車的護送下,我們的車隊進入加格達奇,家鄉人民在寒風中自髮夾道歡迎,為我們歡呼、鳴笛,用這樣特殊而又隆重的方式為我們接風洗塵,讓我的內心無比感動,熱淚盈眶。
4月5日午時,我們5名醫療隊成員在圓滿完成增援任務並在加格達奇休整後,平安返回家鄉塔河。家鄉父老聞訊而來,紛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歡迎。
縣委書記周魁偉,人大主任李振峰,政協主席哈雪平,縣委常委、副縣局長許祥山,副縣長劉淑豔,副縣長、公安局長鄂旭傑等領導到塔河、新林交界處,其餘在家的縣(局)領導在縣賓館門前迎接我們醫療隊員凱旋。
自塔河鎮南出口至縣賓館綿延數公裡的道路兩側,都是聞訊而來歡迎我們回家的群眾和各單位、部門幹部職工。「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是英雄!」「歡迎英雄回家!」手拉橫幅,高喊口號,揮舞紅旗,沿途的商家和單位的室外電子顯示屏也循環播放著歡迎標語,整齊列隊的公安民警舉手敬禮……家鄉人用最熱烈的方式表達對英雄的敬意!在警車的引領下,迎接我們醫療隊員的車隊緩緩向前行駛,車隊駛過新建路,經友誼大街、文化路、建設大街,最後到達縣賓館門前。
真心感謝家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厚愛!感謝家鄉人民的支持和鼓勵!腳踏家鄉的土地,感受家鄉的氣息,看著家鄉人的親切臉龐,我想把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有您們真好,回家的感覺真好!
許傑的父母早上就乘車從十八站趕到塔河,期待早一點看到女兒,接女兒回家。
許傑回到了家鄉,又回到母親的懷抱
許傑的姐姐早上帶著許傑的女兒和自己的女兒,乘車來到塔河賓館等待親人的歸來。妹妹出徵孝感後,她一直幫助妹妹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
許傑的姐姐和十八站林業醫院的同事們在歡迎的隊伍裡。
姐妹相擁
許傑的女兒終於盼回了媽媽
十八站林業醫院領導及同事們前來接許傑回家
歡迎儀式結束,縣領導與五位英雄合影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過去的39天有多麼的不容易,有多麼重,怎麼能不哭?每一個工作日,都有可能都面臨著感染的風險。所以有人說你們是在踩鋼絲,有人說你們是在踩琴玹,形容的還真形象。
39天,對於你父母來講,那是很長很長,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牽掛;對於你女兒來說,那更是很長很長,因為她每天早上醒來都想喊一聲媽媽。謝謝你,謝謝你的家人!你們撐過來了,你們回家了。
馬頭琴依然在唱響,駿馬還在興安嶺上馳騁,祖國依然強大並屹立在世界之巔,讓世界矚目,祖國萬歲!
琴聲鏗鏘有力,你們扛過來了。琴聲悠揚感動的櫻花開了,玉蘭花開了。可興安嶺的紅杜鵑還在等著你們歸來後綻放。終於到了這個時侯,回家了……
也許多年以後,人們不再記得這個普通護士的背影,可湖北人民應城人民記得她們,因為她們為這個城市拼過命。
但她們知道疫情過去,可能在茫茫的人海中,以後不一定能再次的相遇,也可能摘掉口罩再見會是陌生的面孔。
但是請相信興安兒女在國家危難之際,定會挺身而出。五位英雄的背後是中國最北的縣份,英雄的小城塔河!
——編者
來源:《塔哈河》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