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訊「百花爭豔祖國春光好,萬馬奔騰改革事業新」。這幾日,富陽市淥渚鎮新港村熱鬧非凡,53歲的老黨員餘炳泉在舞臺中央支起一張四方桌,即興揮毫,寫出一個大大的「福」字,傍晚6時,一色紅衣的新港村梅花鑼鼓隊隊員就在文化禮堂把鑼鼓敲起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紛紛聚攏過來……新港村春節祈福文藝演出活動就在這樣的祝福派送中達到了高潮。
節目由杭州富陽越劇藝術傳習院精心策劃編排,新港村鑼鼓隊、排舞隊穿插演出,整個禮堂大廳熱熱鬧鬧地聚滿了300多個村民。
78隊的杏香珠老太太早早提著長條板凳在前排佔了座位,「這些表演蠻好的,我晚飯後連碗都沒洗就來了。」拎著火囪烘手的杏老太還興致勃勃回憶起了去年九月初九那臺敬老行孝的禮儀晚會,「我82歲的老伴那天高興的不得了,還分到了新衣服、蠶絲被。」
「自從去年9月建成文化禮堂後,村裡的大型文化活動一下子就多了起來,至今已經辦了蓮花落專場演出、重陽敬老行孝禮儀晚會、迎新祈福文藝演出,過年前我們還有電影進禮堂活動。」新港村村支書李武軍自豪地告訴我們。
舞蹈《送給你》、歌曲《好日子》、排舞《火火姑娘》、《草原情歌》、詩朗誦《讓網絡空間晴朗起來》、越歌《富春四季》、越劇《金玉良緣》、《回十八》、《送鳳冠》等輪番上演,整臺晚會分歌曲、舞蹈、越劇等七八個類型,共計17個節目,每個節目,都贏得臺下村民的熱烈掌聲。
剛回老家的小許是新港村典型的80後小姑娘,目前供職於富陽城區某知名影樓,一聽說村裡的文藝演出,晚飯後就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看了。「節目類型很多,有我這檔年紀喜歡的歌舞,也有我老爸老媽喜歡的越劇,以前晚上無事可幹,現在回家可以到文化禮堂來看演出、搞活動了。」
「唱功真不錯!」一曲《金玉良緣》引來臺下觀眾的嘖嘖讚嘆,由徐派弟子馮軼輝擔綱主唱的這幕越劇,一下子激起了老伯老太們的興趣。
馮軼輝是場口鎮的村民,最近正忙著編排各地農村的文化下鄉演出,「就這10來天,我們就已經在場口上村村、聯群村、春建鄉鹹康村、春江街道民主村和淥渚鎮新港村的六個文化禮堂演出過。」
杭州富陽越劇藝術傳習院夏富笙院長告訴我們,年前,包括近10名國家一、二級演員在內,該院組織了陣容強大的演出力量,節目完全根據當地農村點排,涵蓋了越劇、折子戲、越歌、民族歌曲、民俗舞蹈、現代舞、詩朗誦等,演員基本為富陽本地人。
據悉,僅該越劇傳習院,年前就已經為全市文化禮堂送出專場演出24場,參與各地農村演出共計72場次,受眾5萬餘人次,而目前已經是第二輪跨年送戲進文化禮堂了,演出至元宵節止,預計將至少有1.8萬名農村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這份文化大餐。
據悉,「文化活動進禮堂」作為文化下鄉、文化送禮的主要內容,富陽市文化部門專門下發了活動通知,至今,已經開展了市文化館540副春聯送下鄉、越劇藝術傳習院送戲進禮堂、市圖書館「千冊圖書溫暖送禮堂」、26場電影進文化禮堂等大型文化活動10多個,猜燈謎、舞龍燈等更多的文化活動還將延續至正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