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南京市衛健委、南京9424電影工園等單位,在南京小行醫院舉辦全市安寧療護大型義診、諮詢、科普宣傳活動。中國首部安寧療護題材院線電影《小丑醫生》開機啟動儀式同時舉行。
電影《小丑醫生》旨在通過電影藝術形式讓更多群眾了解並參與到安寧療護民生工程之中。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打造的南京9424電影工園,從2019年立項之初,便默默走上了一條關注特定「邊緣人群」,以劇本研發為核心的探索之路。
由導演秦川編劇並執導的《小丑醫生》,是9424電影工園啟動「晶片之路」的開端。半年多時間裡,他行走在醫院,做安寧療護志願者,照顧病入膏肓的老人、生命垂危的癌症患者,深入挖掘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為劇本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該部影片還啟動了「人物共創」模式,秦川早早將《小丑醫生》的主人公原型——從事安寧療護10多年的志願者邀請到西善橋影視基地,共同創作劇中人物形象。
《小丑醫生》主演楊有京來自四川,在現實生活中她就是一名醫生。導演秦川認為,該片是一部由原型親自出演的院線電影,包括醫生、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真實再現生活中的醫患關係、家庭親情、友情等,讓觀影者有更多的共鳴,也能激起人們內心的「潛意識共情」。
安寧療護是與時俱進的臨終關懷理念,以期改變「臨終不安寧」的窘境。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遭遇著生理、心理、倫理以及社會認知等因素的衝突,成為內心認同但挑戰現實的矛盾體。這一領域目前存在著發展速度較慢、專業人才不多、服務機構難以為繼等現狀,與我國老齡化社會需求相比,供給嚴重不足,迫切需要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大力發展。
戴著小丑面具和與會者見面、向媒體袒露心聲的楊有京,一直從事著志願者的角色,其中的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冷落是常有之事。但她熱愛這個事業,她認為,《小丑醫生》直擊臨終關懷時的尊重、別離,以及情與愛,體現了主創人員的社會擔當。她在影片中扮演的「小丑醫生」,跳出「白衣天使」的職業符號,化身為病患的朋友、知己,以「扮醜」逗樂的姿態實施安寧療護,陪伴患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感知生命的溫暖。電影人郭曉偉聽了主創人員敘述,也很有感觸,他說,把電影藝術的觸角延伸到臨終關懷這個領域,直面生與死、關懷和被關懷、質疑和信任的矛盾交織,是需要有追求的藝術家來完成的精神工程。藝術作品關注現實,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也是藝術工作者的職責。
秦川介紹,《小丑醫生》雖然是公益文藝類影片,但針對的是全年齡人群,在拍攝中將注入商業元素,並通過商業模式運作,讓這部片子不僅有意義,而且更好看,探索一條「新文藝電影」之路。據悉,南京「9424電影工園」將推出公益系列電影,《小丑醫生》是第一部,接下來還有自閉症兒童等題材電影,主創人員將更好地肩負起時代和社會責任。《小丑醫生》預計2021年暑期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餘根網 通訊員/王巖 朱婉婷 李佳凝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