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關青史
◆本文作者原創,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語
大家好,這裡是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想了解更多有趣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
2016年5月25號,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105歲。那麼當時楊先生過世的消息發出之後,我們看無論是微博啊,還是微信朋友圈啊,到處都是紀念楊先生的文字,讚美楊先生高風亮節呀,優雅平和呀,學問高深吶,與錢鍾書先生這個夫妻情深等等等等。其實我跟大家實事求是說,朋友圈那些朋友,我說你看你這麼敬佩楊絳先生到底怎麼值得你敬佩了,回答不上來。
有很多敬佩楊先生的人,其實對楊先生是一知半解的,那麼楊絳先生到底好在哪兒呢?
她已經離開人世的就1998年就辭世的老伴錢鍾書生前對楊絳先生有一句最精準的評價,他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啥意思?賢惠的妻子,最有才華的女人,其實如果了解楊先生的人就知道這真的可以說是知妻莫若夫。
那咱們今天就給大伙兒細說一下楊絳先生是如何成為最賢的妻最才女。
中國年齡最大的作家
楊絳先生,一提出來就很奇怪,先生不是說男的,怎麼這女的怎麼能叫先生呢?其實這是你了解得不夠。先生是過去對有能力的人的一種尊稱,這個不分男女,女的也能叫先生。你像在民國時候比方說宋慶齡,冰心,丁玲這些有大學問,有很高社會地位的女人都可以叫宋慶齡先生啊,冰心先生啊,丁玲先生,楊絳毫無疑問配得上。
我們再說學問上,楊絳有一點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就是她在高齡的時候依然堅持寫作。她是中國年齡最大的作家。我們看2003年楊絳是93歲,而她當時出了自己的散文集叫《我們仨》。到2006年她96歲,她又出了個散文集叫《走到人生邊上》。她102歲的時候還整理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到103歲的時候,又寫出了她那個著名的作品洗澡的續集叫《洗澡之後》。你想103歲還有新作問世,我們有誰聽說過嗎?沒有
最才的女
其實楊絳最大的成就還不止這些,她還翻譯了一本著名的小說《堂吉訶德》。我們大家都知道《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對西歐的文學長久以來認可的兩個最光彩奪目的文學形象,一個是堂吉訶德,一個是哈姆雷特,就是堂吉訶德在世界範圍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中國人翻譯的譯本也挺多,但是楊絳的這一本比較權威,最受歡迎。
她翻譯完是在1978年,結果1978年6月份的時候呢,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帶著王后一起到中國來訪問,當時小平同志接見他了,小平同志就把楊絳翻譯完出版的中文版的《堂吉訶德》,作為一個禮品送給西班牙國王。而且在國宴上,小平同志還專門把楊絳請過來,向胡安卡洛斯介紹說她就是翻譯《堂吉訶德》的中國女作家,而胡安卡洛斯問楊絳用了多長時間翻譯的?楊絳只是回答,今年出版的,對翻譯這本書背後付出的努力避而不談。
那楊絳為了翻譯這部偉大的作品,用了多長時間呢?20年。楊絳剛開始翻譯《堂吉訶德》的時候是1958年,那時候楊絳還不會西班牙語,她為了翻譯《堂吉訶德》等於說是從頭學習西班牙語,所以用了20年時間,注滿了她自己個人的心血。
塞萬提斯是個偉大作家,唐吉可德傳遞出了一種精神,你要掌握原著的精神,你必須得把自己理解的原著精神原原本本的把它表達出來。這個需要什麼,需要你翻譯者的思想要跟原著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交流,所以你至少得達到原著那個高度,你才能跟他平等交流。所以這證明了楊絳先生的文字基本功以及思維能力各方面都非常強,達到了第一流的水準,所以我們說她是最才的女,當之無愧。
陰差陽錯終成眷侶
那麼說最賢的妻,這個怎麼理解呢?
這個咱得說說她跟錢鍾書先生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
楊絳先生是1911年出生的,她雖然出生在北京呢,但是老家是江蘇無錫的。所以她回到無錫讀書,等17歲那年考大學,這是1928年,她最想考的就是清華大學的這個外文系,可是那時候清華大學不對南方招生,基本就是針對長江以北的,所以對南方沒有名額,沒辦法的楊絳先生就近就到了蘇州的東吳大學讀書,離無錫很近。
結果到了1932年,她都快畢業了,東吳大學學生罷課,沒法上課。於是楊先生跟幾個閨蜜啊,反正都是學習很好的女孩子,商量商量咱們到北京讀書去得了,到北京的燕京大學。結果他們幾個通過考試呢,都上去了,但是到了北京突然間楊絳發生變卦了,說我心裡還有清華情結,我不上清華我難受,我不想傷心,那就這樣吧,你們去吧,我到清華大學,我雖然沒考過去,但我當借讀生我花錢去讀。
就這麼的楊絳先生到清華當借讀生,也就是這陰差陽錯地遇上了錢鍾書。
錢鍾書是1910年出生於詩書禮儀家學深厚的無錫錢家,他的父親是有著江南才子之稱的錢基博。錢基博望子成龍,對長子鍾書,是寄予厚望,言傳身教。等到錢鍾書教會中學畢業後,飽讀中西方詩書的錢鍾書以英文第一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
青年時期的錢鍾書便聞名學界,上世紀30年代末,從英法留學歸國的錢鍾書再次被母校清華破格聘為教授。結果兩個人在清華就見面了,當時錢鍾書穿著平底布鞋,穿長衫,帶平框眼鏡,年紀輕輕跟老學究似的,倆人見了一面就有點印象,錢鍾書就看上楊絳了。
然後錢鍾書給楊絳寫信說,我覺得你挺好,聊得來,咱們再見一面吧。兩人就再見了一面,見一面頭一句話錢鍾書不知道說啥,就說嘿嘿,我沒訂婚呢。楊絳說我也沒男朋友。咱都知道這話意味著什麼,這事兒也就成了。
後來倆人談戀愛,錢鍾書一次回老家,錢鍾書的老家就是江蘇無錫的,兩人是老鄉。錢鍾書爸爸叫錢基博,是有名的大學教授,錢鍾書這次回去了挺長時間才能回來,楊絳在北京啊,抑制不住思念之情,給自己男朋友錢鍾書寫信。
結果這信被錢基博給看見了,那時候也沒說什麼保護孩子隱私啥的,錢基博一看這字體不像男的寫的,挺娟秀,從北京來的,給我兒子寫的,再一看,馬上就明白了,還挺高興。為啥?一看這女孩這筆字兒寫的這個文筆,文化水平錯不了。
於是把錢鍾書叫過來說,我問問你這怎麼回事兒,他說爸爸我談戀愛了,她叫楊絳,她家也是大家,她爸爸叫楊蔭杭,是上海灘有名的大律師。哦,是他們家啊,是好事兒啊。這樣吧,如果你們兩個人有意思,爸爸支持你,你們可以訂婚。就這麼兩人訂婚了。
1935年錢鍾書考取了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這一年夏天兩人舉行了婚禮,楊絳陪同丈夫前往牛津大學留學但因此中斷了清華的學業。後來又陪著錢鍾書學成回國。
沒有楊絳就沒有《圍城》
只是回國之後很有意思,兩人的生活很清苦,沒錢,日子挺緊。楊絳我得掙點錢補貼家用,我也不會別的了,於是寫了一個話劇劇本,那時候呢管話劇叫文明戲,在民國年間很火。劇本名叫稱心如意,寫完了以後拿到劇團,劇團一看他寫的太好,我就拍了。結果這個劇就火了,話劇一火,編劇肯定就火了,接著就很多人來找楊絳寫劇本。
楊絳當時有多火呢,別人介紹錢鍾書時都說這是楊絳的丈夫。
這時候錢鍾書有點不舒服,說我也得弄點兒什麼啊,不能讓老婆壓一頭。因為他研究學問他是慢工,不是很快能達到的。
於是有一天錢鍾書就小心翼翼跟楊絳說,我跟你商量點事兒,我看你寫劇本,這活挺好的,我也想寫個長篇小說你同意嗎?楊絳一聽,說好啊,你換一種思路想想,這學問就是給人帶來快樂的,你覺得有意思你就幹吧。於是錢鍾書就全心投入到了小說《圍城》的創作之中。
當時錢鍾書受聘於湘西的藍田師範學院,收入並不高,生活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楊絳身上。楊絳給自己取了個名號,叫灶下婢。意思是我願意給你當使喚丫頭,你趕緊寫你的小說。於是就在楊絳的召喚激勵之下,錢鍾書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小說《圍城》。可以說沒有楊絳,就不可能有《圍城》這小說。
若干年以後,黃蜀芹導演找到這個錢鍾書兩口子說我要把你的圍城啊拍成電視劇,楊絳說可以,你這樣,你劇本拿來我看看。楊絳一看這劇本,說我得給你改,就提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看。
我們都知道圍城裡頭有那麼一句經典旁白,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是非常有名的道白,反覆被引用圍城這個概念。
那麼這個道白出自誰手的?
不是錢鍾書原著裡,是楊絳給修改的時候加上去的,電視劇裡面這句話也被反覆提到。所以就說沒有楊絳,就沒有圍城這本小說。
楊絳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他們兩個人在一塊相濡以沫,這日子過的吧也很有意思。
錢鍾書在生活當中就跟小孩一樣,他在家裡養貓,貓在牆頭上跟野貓打仗了,你想家貓哪裡打得過野貓,錢鍾書拿著根棍子就上去了,不要欺負我家的貓。
但還有一些事如果在生活當中就會讓你頭疼。比如兩個人在英國,楊絳留學的時候生孩子,生完孩子楊絳住院,錢鍾書每天過去看,家裡就剩錢鍾書一個人。有一次錢鍾書沒說幾句話就低頭不吱聲,楊絳說惹禍了?惹禍了,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床單染黑了,不會洗。楊絳說等我出院我回去洗。過兩天又來看看,沒說兩句話又低頭了,你又惹啥禍了啊?我把檯燈弄壞了,沒事我回去我修。
你看就在生活當中啊,錢鍾書就是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沒有。這個事兒要擱一般女人看呢,就是自個兒丈夫就是個窩囊廢,這都不會,我跟你過日子有什麼意思,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你怎麼可以什麼都指著我。但是楊絳她知道錢鍾書他的心思主要都在學問上,而且自己丈夫正因為這樣就是要自己照顧,所以可以說楊絳滿足了男人對母性的一種基本的需求,楊絳對錢鍾書充滿著包容,所以兩個人在一塊了也沒出現過吵架,紅臉這事兒。
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再後來錢鍾書寫出了《管錐編》的這樣的一些大學問著作。
我們仨
當然兩個人在一起的遠遠不止這些事,人生是會經歷很多風雨。1994年錢鍾書重病一場,病到連吃飯都不成了,只能吃流食。那會條件沒現在好,現在的流質食物都給你準備好了,那時候得自己弄,就把這個蔬菜啊米飯啊弄成泥活上水才能吃,然後那個魚啊,一點小刺兒都不能兒有,而且你還得磨碎一點點喂。
但也就是在照顧錢鍾書的時候,他們的女兒叫錢瑗,也有病了。
錢瑗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系,後又到英國蘭開斯特大學進修英語及語言學,1980年回國後,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教授。楊絳稱錢瑗為我平生唯一傑作。
此次女兒住的醫院和錢鍾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楊絳就來回奔波在兩個醫院之間,照顧丈夫和女兒,不辭辛勞,那時候她已經80多歲了。
她女兒住院了,在北京南城,錢鍾書先生住院在北城,每一天楊絳得南北城來回跑這邊照顧女兒,那邊照顧自己老公,這個辛苦可想而知。
後來錢鍾書先生總算是痊癒了,可是她女兒的病情持續加重,1997年的時候,錢瑗去世了,楊絳可以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錢鍾書先生因思女心切,舊病復發,也病逝了。可以說在不到兩年時間,兩個親人走了。
楊絳先生曾回憶錢鍾書說:「或許是心上有太多事情放不下,他走時有一隻眼睛沒有和好,我附他耳邊輕聲說,你放心有我呢。」
你擱一般人扛不住都受不了。但你要說楊絳先生就了不起,她迅速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擺脫出來,她有寄託的方式就說我有學問,我要寫書,寫這個作品的時候,把我對丈夫和女兒的思念都寫到裡頭了,所以在錢鍾書大臺子上在這天天寫書,最後出來一本名動天下的散文,叫我們仨。
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現在我們三個人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所以這個作品為什麼賣了100多萬冊,那全是真事兒,都是自己的心血注到裡頭,真情實感。所以誰看著都感動,就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也一定會經歷這樣的親情,所以這個散文集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當然後來也翻譯成外文的,全世界都賣,包括錢先生的圍城啊。
捐款成就好讀書基金會
他們兩個人其實掙稿費掙的是很多的。照理說這稿費給他們買豪宅過上錦衣玉食,生活很容易。但兩口子沒這麼幹,把這稿費全捐出去了,我該住啥房住啥房。
捐助捐給誰?清華大學。
2001年,楊絳先生在她和丈夫的母校清華大學捐贈了好讀書獎學金。
她說:
在錢鍾書的病床前邊,我們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說將來我們要是有錢,我們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叫好讀書獎學金。不用我們個人的名字。好讀書獎學金就是要幫助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
楊絳先生把自己所有錢都給捐出去了,自己還是過著平淡的生活,而且基本上是關起門來研究學問,不摻和外頭的事兒。
小結
所以我們把楊絳先生的這一生簡單總結一下,其實也不是說咱們要歌頌楊絳先生多了不起,只不過是楊絳先生身上人生那種睿智以及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美,非常值得我們懷念,也非常值得我們留戀和迷戀。我們一定相信楊先生到了天堂以後依然會那麼高雅,那麼婉約,那麼謙遜,那麼迷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繼續關注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讚,關注加轉發哦,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