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這才是英雄主義電影!

2021-01-11 瘋狂小狗

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看完略感壓抑,一群捍衛著城市的年輕人,用自己的鬥志與火災抗爭著!過往的影視作品中,對於水災的描述很對,無論是地球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海嘯或者是沉船都給我們展現了海水吞噬一切的恐懼。在觀看完本部影片後感覺到火災的發展態勢不亞於水災給人帶來的傷害低。由於居住在城市,我們告知到的火大多是呈現樹立方式燃燒,且大多是人為造成的易燃物燃燒。影片中體現的是大自然的一種焚毀。影片開頭和結束都有一幕是全身燃燒的熊從火海中狂奔到黑暗的另一端,也足以說明再強壯的生物都難以逃離火對一切生靈的吞噬。影片中除了對於火的描述還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性的喚醒。零分是唯一一個存活下來的人,但是正如他最後說的,所有隊友都比他出色,能做的比他更多,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癮君子,遇到了一個視火災為生命求救信號的隊長,才改變了他的一生甚至是他家人的一生。影片沒有強調個人英雄主義,救火的行動需要隨時根據火勢、風勢、團隊協作情況以及周邊環境隨時做出判斷,隊長果敢堅強,但是對於愛人他註定是虧欠一生。如果你希望看到一部讓你放鬆大笑的影片,本部《勇往直前》會讓你失望,但是如果你想了解真實的森林消防先鋒隊員,希望你走進影城,體驗這部全程無尿點的影片!再次對消防隊員致敬

《勇往直前》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而實際上它也沒有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我熟悉電影的每一步的發展模式,中年人的失落與失足青年的成長,無一不是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我甚至都知道花崗山先鋒隊會在什麼時候犧牲,在什麼時候莫名其妙的與親人兄弟生死訣別,然而我還是忍不住的被它感動和震撼,如果說感動有味道,我想它大概是苦澀而又堅決的。

編一個故事大概是簡單的,編一個好故事卻很難;編一個真實的故事很難,大概編一個真實的好故事卻簡單,也許真實自有其萬鈞之力,所到之處摧枯拉朽,最易讓觀眾流下眼淚。但永遠和絕對的真實不會存在,只要有人拍攝的電影就不免在其中注入或多或少的主觀情緒,就連紀錄片都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客觀,然而大多數電影和紀錄片又不一樣,電影大概是更加感性也更加集中化的一個世界,它不是一場實驗,它只是溝通和表達的一種途徑。

花崗山先鋒隊的原型格拉尼特山高手隊總共有二十個人,細說起來的畫每個人大概都可以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好故事,但往往這樣的群像電影卻是不能平鋪直述,十九個人裡邊可能有的角色連臺詞都沒有一句,這當然不是對這些人間英雄的不尊敬,而是對整個隊伍價值觀表達的核心把控。我們總說形似不如神似,某種程度上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希望整部電影能帶著觀眾習得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感受人物的堅持與執著,而不是去模仿某個英雄人物的著裝或者鬍子甚至於他們具體說過什麼話,一切的一切只為某個核心的信念服務。以此為標準,導演當然能夠發揮或是渲染,為了使電影的戲劇效果變得好起來,當然也能夠適度地修改現實裡的東西,這邊是尊重現實的靈活性,畢竟最根本的是尊重某個真實的信念,而不是尊重某個形式。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片的拍攝又少不了對真實事件的深入調研和思考,最核心也最感人的信念往往不是浮在人臉上或者某些新聞報紙裡的,對真實事件的仔細挖掘在本片的成功中功不可沒。正確的信念和一定程度上形式的模仿,構成了本片最基本的框架。

我是實在佩服導演的功力的,就像本片官微說的「本片前100分鐘,克制,冷靜,不疾不徐;後20分鐘,感動,震撼,猝不及防」對煽情的克制,對真實尺度的把控,無一不讓我在結局處流下心疼的淚水。看完電影,我的確知道了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兄弟情,這些東西永遠都沒辦法被量化,只能去感受,說不清,道不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高於生活。」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基於現實創造出了各種不同的故事,或勵志,或煽情,或悲愴。但故事越來越套路,手法越來越統一,觀眾的笑聲變得麻木,觀眾的眼淚也越發廉價。這時我們回過頭,發現最能打動人心的,還是現實。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彩排,沒有劇本。所有的溫暖都是純粹的,當然,所有的悲傷也是殘酷的。去年,有《薩利機長》;而今年,有《勇往直前》。它們的中文譯名同樣俗套,它們在市場上同樣冷門,但它們足夠震撼,也不應當被錯過。

《勇往直前》將鏡頭聚焦在一支名為「格拉尼特山高手」的野外消防隊身上,這支消防隊由對工作充滿無限熱情的隊長馬什和19個年輕的小夥子組成,他們是第一支獲得「先鋒隊」稱號的市級消防隊,為美國挽救了數百公頃的森林。但不幸的是,2013年亞內爾發生森林大火,這支消防隊奔赴火場,19人遇難,僅一人倖存。這次事故,是「9.11」事件之後,美國最為慘重的消防員傷亡事件,也是30年內最為慘重的野外消防員傷亡事件。和《薩利機長》一樣,光是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事實的殘酷,電影更是出色地復現那支英勇的消防隊,那群勇敢的消防員。而其中的秘訣在於——真實。

《勇往直前》並沒有因為災難題材或是英雄主義而對事實進行藝術加工,相反地,導演以一種紀錄片的視角去還原了消防員的平時訓練和生活,裡面充滿了野外消防的專業精神。電影沒有一個明確的故事或是矛盾,一切情節都隨著時間自然發生,裡面所記述幾次火災都豐富了其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同時,電影也把目光對準了消防員們的個人生活。電影中的兩大主角:隊長馬什和菜鳥布蘭丹,一個因為迷戀工作而忽視了家庭,一個本是墮落少年,卻因為女兒的降生而重拾責任。二人互為彼此的鏡子,去詮釋了作為一個消防員或是所有高危職業的死結:工作和家庭。

在這樣一部反映真實的電影裡,這樣的抉擇,也沒有完美的解答。同樣是陷於情感的掙扎,困於人性的脆弱。因此他們會爭吵,會猶豫,會想過退出和放棄。但無論是天平的哪一端,都代表著一種責任和堅守。電影中的消防員,不是純粹的英雄,只是一群尋找著自己的責任的普通人,正如電影的一句臺詞:「Figure out what you can live with and what you can die without.」。只是,一次意外終結了他們的尋找之路。

電影為了真實地去還原這群年輕人,放棄了濃墨重彩的火場渲染,更多的則是平常的訓練和生活,「重文輕武」這樣不商業的行為已實屬不易,更為可貴的是,面對那場改變了消防隊命運的火災,導演依然克制住了所有的情緒。沒有災難片裡千鈞一髮的情節,面對呼嘯而來的大火,沒有生死時速,所有人只是根據要求鑽進了防火棚,甚至在最後一刻還互相鼓勵。

當然,也沒有奇蹟。隨著直升機的遠景,只有一片被烈火洗禮過的灰燼。作為觀眾,多希望最後一刻直升機能發現他們,多希望他們草草開闢出的防火帶和防火棚能起到作用,多希望被救出的布蘭丹能衝進火場救出他們。這些本應該發生在災難片裡的情節都沒有發生,甚至沒有生死離別,一切都毫無徵兆,突如其來。也正因如此,電影少了悲壯,只剩悲涼。

更為殘酷的是,我們總是把消防員看作英雄的逆行,但其實沒有人是為了當英雄,更沒有人是為了犧牲而去,這只是工作,幹完了就可以回家。隊長馬什在出發前,決定明年辭掉工作,回歸家庭,並和家裡約好了晚飯;而隊員們,無意間已經約好了下周的聚會;還有隊員,無意間已經在火場裡找到了帶給孩子的紀念品。而當這些「無意」變成了不可能,便化成了尖刀扎進了每個觀眾的內心。而當結尾,真實的影像開始浮現,每個人的心情也從悲傷,變成了緬懷。

每一個時代都不缺英雄,缺的是對英雄忠誠的復現。我們認為的好萊塢,只會玩特效,玩場面,用飛天遁地的超級英雄體現個人英雄主義。但這一次,好萊塢給我們的主旋律電影,英雄電影上了一課。

男主角是一個吸毒人員,因為一夜情突然多了一個女兒。因為多了一個女兒所以他決定不再遊手好閒找一份正經工作。找到野外消防員的工作。雖然幹得不錯,但野外作業太過於危險。

因此男主角找隊長申請調換到室內去,據說那會相對安全一些。可是隊長當時沒有答應,但第二天又有了一線轉機。隊長讓男主角好好表現,表現好了就可以走人。男主角那天負責在高處觀察火情發現不對勁就通知大家撤退。男主角後來果然發現危險靜臨用對講機通知大家立刻撤退。

男主角路上碰到一個汽車,其他隊伍的人開車帶他離開。可是男主角的隊長等19人因為無法及時撤離出來都被燒死灰了。讓人難過的是他們最後的求生技能是電影裡演練過很多次的。沒有想到關鍵時刻一點作用都沒起。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明白,跟著一個靠譜的老大大家都可以活命。跟著一個不靠譜的老大是會送命的。其實這個隊伍差點就拿不到先鋒隊的光榮稱號就是考官覺得那個隊長太自以為是了。

看這部電影時候,前期我的情緒基調都是上揚的。

當我看到隊長的職業精神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每個人都那麼帥氣逼人,真是酷斃了!隊長費心費力地找途徑升級團隊,卻在火災時與年長的考察員產生分歧,而他自信地不向權威或利益低頭,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工作。他們應該需要紮實牢固的職業知識,需要豐富的實際工作經歷,和對職業的愛,以及對保護對象特殊的愛。這些因素缺少哪一項可能他們都會看起來無趣、無力或呆傻。所以當隊長拒絕考察員,問大家有沒有信心並得到肯定的回應時,我胸腔有一種被震撼的感動。

這些艱苦的行動可以說也為我的後一個感動奠定基礎。成為消防員並參加了救援的布倫丹第一次帶著超市買來的東西,默默地放在了女兒家門口,我心想這都是什麼啊!好像都是零食啊!剛生的孩子根本吃不了啊!頓時覺得又好笑又感動:布倫丹開始學做爸爸了。女兒和這份工作給了他新生。

最後的最後,我哭了,難過地哭了,這不是感動,感動在哭後。

布倫丹走進體育館,他的世界變得無聲無息,就像一片恍然。或許那時許多人都是這種狀態,或許很長一段時間回想那一刻就仿佛這個狀態。布倫丹的臉模模糊糊,可能家屬們聽到腳步聲時就抬起頭看著幕簾,那時還看不清來人的臉。而布倫丹走進她們的視野中時,她們或許還被淚模糊著,或許被怔忡的神經耽誤了視神經。這之後我便隨著大多數家屬一起哭了,我在電影院無聲地哭,一串接著一串,事情仿若發生在剛才,發生在身邊。

布倫丹憤憤走出門,他應該是恨自己的,而隊長的妻子轉身追了出來。我以為,她要給他一巴掌,或者問他為什麼他活著。但她卻告訴他不要愧疚,不需要愧疚,應該活著。而我的淚也漸歇了。很感動,我被她的愛感動。這應該是一種大愛,細微呈現在生活中的愛,對所有生命的愛。

在布倫丹堅持要去見犧牲者的家屬時,我瞬時想到了劉鑫與江歌,我有些心涼,因為布倫丹偶然的倖存,我為他擔憂,擔憂家屬們對他的態度和他的心理創傷。但結果是意外的也是讓人釋懷的。他的擔當和家屬的理解讓他沒有因為倖存而一直愧疚,而慶幸遇到這些隊友。

這真是一部帶動我情緒的電影,搖滾配樂讓我內心燃燒,被他們工作時的魅力所吸引。困難來臨又讓我擔憂與惋惜。結束了我還不斷琢磨。

相關焦點

  • 好萊塢高分電影,救火是他們一生的信仰——電影《勇往直前》
    整部電影突出表現了人性光輝,沒有之前美國大片那種個人英雄,更多的是集體榮譽的選擇,電影的感情平實真摯,給人一種感動。尤其是其中的臺詞「我讓你走進我的心,我改變了我自己,我戒掉了我的癮…你卻走出了我的人生」很是觸動人心。一部真正意義的平民英雄電影!值得一看!
  • 盤點年度傳記災難性電影之勇往直前,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今天小編帶來的是年度傳記災難性電影——勇往直前,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下這部電影網友對其評價是什麼樣子吧。勇往直前 Only the Brave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隊英勇事跡改編。影片講述在「格拉尼特山高手隊」創建之初,隊裡既有失足青年也有人面臨婚姻危機等各種生活問題。
  • 從好萊塢電影《勇往直前》看美國消防隊員如何救火?
    雖然他的應戰策略,與考核員的意見相左,但是,他的這種滅火戰術還是非常有效的,也成了電影裡的消防隊員不斷採用的滅火之策。如果說除了這三點基本滅火之策之外,《勇往直前》裡還披露了消防隊其它的應對之舉的話,那麼,就是保全生命,也就是電影裡三次出現的「防火罩」的使用。在火的面前,人畢竟是脆弱的,保全生命是在大火撲來的時候的最後保底手段。
  • 這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英雄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勇往直前》,影片正好下月8號就要內地上映了,而這部電影,我們是非常想推薦給大家的。不過,在此之前,我倒想給這部電影挑點毛病,就是,還是覺得《勇往直前》這個中文片名還是有些欠缺。總覺得,這樣四平八穩的一個片名,對不起這部優秀的電影。我們先來感受下媒體評價,《勇往直前》的IMDb評分是8.1。
  • 模因論與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傳播
    之前,諸如《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美國隊長》等極具「英雄主義」色彩的電影都取得了全球電影票房佳績,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隨之受到觀眾的廣泛追捧。筆者以「模因」為視角,提煉電影中「英雄主義」元素,分析美國電影中「英雄主義」模因的傳播。
  • 紅影薈丨《勇往直前》我為責任而活著,我為人民而赴死
    《勇往直前》講的是美國森林消防隊——格拉尼特山(Granite Mountain)高手隊的故事。2013年6月,美國西部遭遇極端高溫,亞利桑那州亞內爾山因雷擊引發了美國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災。對於不了解背景的人看這部電影,當影片最後救援飛機盤旋在空中,俯瞰著焦土上縱橫著的防火帳(一種用耐燃材料製成的避險裝備)時,心裡總會倖存僥倖,那些防火帳會忽然翻開,消防隊長帶著消防員怒吼歡呼,英雄主義燃到炸裂……但事實上並沒有
  • 好萊塢高分災難電影《勇往直前》送票了!!!
    來來來,福利小編給你簡單的介紹下這部戲的卡司們,絕得超值得看。《勇往直前》由約瑟夫·科辛斯基執導,喬什·布洛林、邁爾斯·特勒、傑夫·布裡吉斯和詹妮弗·康納利主演的好萊塢高分災難電影。而聽名字就正能量滿滿的電影今天就要上映了,是的,你沒聽錯,就在今天!!!
  • 【動態美研】閒談會第一期:聊著聊著就到了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導演雖然是英國老牌的莎劇演員,這是一部美國電影公司出資拍攝的翻拍版,拋去故事不說,它在場面上更大更精緻,集體謀殺案引人深思:當法律不能制裁邪惡的時候,正義是否只能通過犯罪得以伸張?下面大家來談談自己比較有感觸的電影吧!(微笑臉)應:我們看了《尋夢環遊記》,頻頻落淚。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男孩米格爾的曾曾祖父埃克託其實很想回家,卻遭假歌神德拉克魯茲的毒害。
  • 個人英雄主義在戰爭電影中代表一種自我放縱
    只有在米勒上尉集合倖存者,組成戰鬥小隊,才使得人們以整體作戰,摧毀了敵方碉堡,撕開德軍防線,取得當天勝利。從一個稍微不同的視角來看《黑鷹墜落》( Black Hawk Down,2002)講述了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人道主義任務,其主題是「誰都不能拋棄。」任務本身並不含有這一層含義,可是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的作戰專家們知道他們為何而戰:「為了你身邊的人。僅此而已。」凸顯出群體的重要性。
  • 電影與現實《勇往直前》19位犧牲救火隊員,致敬最美逆行者
    這一幕幕當代英雄們偉大的身影,記錄於美國電影《勇往直前》好於96%的災難片,好於86%的劇情片,豆瓣評分8.4,值得力挽推薦。圖片來自百度百科這支看似由失意者組成的團隊也逐步成為城鎮的榮譽象徵,出色的完成每一個訓練和任務。然而這一切被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所打破。
  • 推薦電影:《勇往直前》
    ★★★★☆美國電影《勇往直前》,2017年出品。由真人真事改編,這是一部大片,一部實力演繹、票房不佳的優秀大片。
  • 個人英雄主義當不了藥神
    ——這才是我認為應該真實發生在中國的故事。電影裡給了程勇「英雄」的光環,再給了群眾「善良單純」的性格,一方面偏離了真實世界,一方面仍是戰狼Ⅱ時的「個人英雄主義」。最讓我討厭這部電影的一點就在於,他終止了一種關心和思考,他在最後用字幕的形式堵死了觀眾的疑問「哦國家已經給解決了」,於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程勇賺得了大眾的眼淚,「高度重視」的國家贏得了大眾的信任和愛,這像是法制在線而不像是一部揭露現實的電影。
  • 電影《後會無期》:浪漫英雄主義渲染到位,打破了技術層面的不足
    說到《後會無期》這部電影,相信我們多數人都有聽過,因為這是韓寒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這就意味著他從一個作家向執行導演轉變的象徵。總的來看,《後會無期》這部電影在技術上尚缺火候,就好像是一部實驗性的半成品,技術問題雖有,但是它也有屬於自己的吸引觀眾的優點所在,那就是電影中滿滿的浪漫英雄主義情懷,正因為感情渲染到位,讓所看之人不免心有力量感,直擊到每個觀眾心中獨屬的「英雄夢」。
  • 電影推薦|《勇往直前》
    電影《勇往直前》是根據「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隊英勇事跡改編,影片真實還原了2013年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場大火:2013年,在與致命的亞內爾山火搏鬥過程中,隸屬於普萊斯考特市消防局全隊19名消防員全部殉職,成為30年來美國最大的撲火傷亡事故。這也是自「9·11」恐怖襲擊後美國最大一起消防隊員犧牲的事件。
  • 《勇往直前》You Are Heroes
    很少有電影從山火消防部門取材,這部讓我了解到山火救援的危險⚠️與不可控因素太多,也讓我了解到森林大火除了直升機🚁滅火外,還有一隻專業隊伍開闢防火線隔離帶。他們需要在山火燒來時,人工燒毀砍伐一些樹木和野草,這樣野火就會被隔離開。這是一場和火的速度較量的工作,這工作不僅危險,也需要非常專業的職業技術。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勇往直前丨附資源
    這支看似由失意者組成的團隊也逐步成為城鎮的榮譽象徵……然而這一切被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所打破。面對近在咫尺的災難,作為尖兵部隊的他們勇往直前,卻在阻止火勢蔓延時被困火海、命懸一線。整個團隊的安危與榮譽也面臨巨大考驗。▼ 經典臺詞:你們都是英雄。
  • 《勇往直前》總結了一下好看的點
    不同於市面上其他形塑英雄主義電影的是,用大量生活場景進行鋪墊而非災難事件本身,讓觀眾看到了消防員平時生活的眾生相,而非僅僅是救援時的樣子,因此真實細膩是本片最大特點。2.著墨呈現的是人性而非災難本身。是啊,這其實才是他那時最真實的感受,英雄主義比不上兄弟們的命。
  • 電影 勇往直前(2017)高清觀看
    勇往直前 Only the Brave (2017)導演: 約瑟夫·科辛斯基編劇: 肯·諾蘭 / 埃裡克·辛格爾 / 肖恩·弗林
  • 一部英雄主義電影《熱血警探》
    一部英雄主義電影《熱血警探》。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個英雄情結,幻想著自己能夠飛簷走壁、拯救人類、成為每個人追捧的對象。又或者是成為學校裡叱吒風雲的大哥大,專門幫助受欺負的同學打抱不平。《熱血警探》這部電影就能幫你找回當年的激情。
  • 《勇往直前》最值得觀看的消防電影
    精彩影評: 「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超能特效,沒有過度渲染,而是選擇了致敬與緬懷,平實真摯,屬於那些無名與被遺忘者的墓志銘。可惜群像的刻畫太節制,只留下了少部分人的面孔。」 @影隨茵動 「結尾實在太殘忍…水火無情,人在天災面前是如此的脆弱無助,所以更該對這些以命相搏在一線奮戰的勇士心懷感激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