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不良嗜好為「禍媒」,顧名思義,愛好如果管理不善,極易成為禍端的媒介。沉迷其中難以自拔,浪費了時間精力,損害了身體健康,也令家財耗盡,甚至背上巨額債務。而且,不良嗜好也如腐敗的「導火索」,誘使幹部貪公款、收賄賂,搞利益輸送,破壞個人形象,突破黨紀國法,類似案例比比皆是。
「2017年開始,他經常遲到早退,還頻繁請假,找他談話也心不在焉……」浙江省諸暨市永興房屋拆遷服務有限公司原工作人員宋超迷上打牌賭博後仿佛變了一個人,一天不賭就渾身難受,後來甚至抵押父母房產,瘋狂斂財700多萬元,直到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丁鑫,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市管理局戶外廣告管理科原科長,痴迷網路遊戲,三年間,不僅每年將家中給的200萬元零花錢揮霍一空,更是貪汙、索賄近700萬元。據同事回憶,「那段時間,他上午幾乎不到辦公室,下午也難見人影,很多工作都是打電話指派下屬去做。」
更令人惋惜的,還有浙江省一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原財務部副經理陳曦曦。她因網絡賭博輸掉工資和生活費後,先是從各種借貸網站、現金貸APP上借錢,後來甚至動用了高利貸。陳曦曦曾向他人借款3萬元,在一個月內還款超過33萬元後,仍欠債26萬元。高額利息和賭博的巨大虧損壓得她喘不過氣,最終因挪用公款2683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衣服的扣子扣錯了,大不了解開重來;人生的扣子一旦扣錯,悔之晚矣,即使能從頭再來,但代價已然付出。放縱嗜好、迷戀嗜好,不僅僅是用個人的大好前程換來親人的眼淚,更對不起長期以來組織的培養和群眾的信賴。
理想信念缺失,是年輕幹部被嗜好「綁架」的根本原因。他們普遍具有較高學歷,被視為社會精英,易滋生恃才傲物的念頭;大多缺少在矛盾集中、困難較多、條件惡劣環境工作的經歷,缺乏對理想信念、國情民情、崗位責任的明晰認知,「不知民間疾苦」。其中不少人家境不錯,認為錢來得容易,素來出手闊綽。還有一些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年紀輕輕就身處重要環節關鍵崗位,對手中的權力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敬畏。
與此同時,管理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也是嗜好失控誘發腐敗的間接推手。個別地方選人用人「劍走偏鋒」,「重年齡輕實績」「重學歷輕品德」,忽視對政德品行的考察,甚至大搞「一刀切」,為幹部貪腐埋下了伏筆和隱患。這也讓一些幹部以為,小小嗜好無傷大雅,不必小題大做、上綱上線,以致一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把「防微杜漸」的古訓拋諸腦後。如此,問題由小到大,日積月累,最終爆發。
心中沒有敬畏,「膽兒」自然就會越來越「肥」。現實中,有的年輕幹部碰到紀法教育、警示教育就「打哈欠」、提不起精神,左耳進、右耳出,沒有以案中人、片中人的教訓為戒、主動見鑑自省,而是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不以為然、轉頭就忘。
重慶市涪陵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常金輝建議,「作為紀檢監察機關,一方面要『懲治於既然』,對任何年齡階段黨員幹部腐敗行為都保持零容忍,同時又要對年輕幹部特殊看護『防患於未然』,要運用好談心談話、制度設計、日常監督和警示教育等手段,綜合施策,從源頭上避免年輕幹部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