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分很多種。
《鐵達尼號》,是悲傷浪漫。
《愛樂之城》,是悵然若失。
《風月俏佳人》,是闔家歡樂。
無論結局如何,終究還是令人心嚮往之的,教人沉醉於愛的甜蜜。
但也有一種愛情片,反著來——
專業勸分,職業勸離。
往所有被戀愛衝昏頭腦的人潑上一盆涼水。
這種片子的代表,有《消失的愛人》、《藍色情人節》、《革命之路》、《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如今,又加入了一位新成員——
《準備好了沒》
Ready or Not這海報,頗有點《殺死比爾》+《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的味道。
是北美近期的爆款黑馬。
和《忌日快樂》一樣,也是一部以小博大、口碑頗佳的小成本cult片。
剛上映時,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達到了90%。
現在仍穩定在88%左右。
《時代周刊》、《獨立報》、《每日電訊報》等媒體都給出了好評。
豆瓣評論前排,有網友熱心安利,說這是一部「想結婚的人必看」的電影。
還真是。
影片開頭,就是所有美好愛情的結局——
灰姑娘嫁給了王子。
女主格蕾絲貌美如花,只是出身一般,在領養家庭長大。
18個月前,她遇到了男主亞歷克斯.
年輕帥氣又多金,是個超級富二代,一家子人住在豪華古堡裡的那種。
雖然認識時間不長,但亞歷克斯對格蕾絲卻是一往情深,愛她愛到非她不娶的程度。
情話張口就來:
「你就是我的生命,為了你我願意做一切」。
聽起來十足美好?
並不。
根據經驗,一般開頭越是完美的愛情故事,後面越是陰森恐怖。
不是殺妻騙保,就是家暴虐待。
危險信號很快就出現了。
婚禮當前。
先是亞歷克斯的哥哥跑來對準新娘說:
「現在逃跑還來得及,你不屬於這個家庭。」
再是亞歷克斯憂心忡忡,正經八百地提議兩人私奔:
「我在給你反悔的機會。」
但格蕾絲都沒有當回事。
婚禮還是如期進行。
婚禮當天,一切正常。
雖然亞歷克斯的家人眼神中透露著些許不善,但格蕾絲以為,只是自己貧寒的出身還無法讓這家人接受。
豪門婆婆難搞,可以理解。
然後到了午夜零點。
這家人聚在一起,說根據家族傳統,新娘子要參加一場遊戲,通過了,才算是真正進入了這個家庭。
聽起來有點詭異。
大戶人家,果然規矩多。
那就玩唄。
新娘需要先從一個祖傳的小盒子裡抽牌。
紙牌上寫著各種各樣的遊戲項目,新娘抽到什麼,大家就玩什麼。
格蕾絲抽到的,是捉迷藏。
捉迷藏誰沒玩過?不難。
遊戲規則也確實簡單。
豪宅鎖門鎖窗,關閉攝像頭,格蕾絲只要在這裡平安藏一晚不被找到,就算成功過關。
ready——go!
一開始,格蕾絲就純當遊戲玩的,也沒認真藏,差點就被女傭撞上。
見勢不妙,趕緊躲到床後。
然後突然傳來「bang」的一聲巨響,湊過去看——
女傭死了。
還是霰彈槍崩頭,一槍爛臉的效果……
wtf??
什麼仇什麼怨??
就在此時,亞歷克斯姐姐興奮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在這裡!在這裡!爸爸你看我打中新娘子啦!」
合著這一槍本該是自己的,現在是崩錯人了?!
此時,格蕾絲才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這家人玩的不是遊戲,而是自己的命。
原來,這個大戶人家是個邪教家族。
他們的祖上,當年曾與一位神秘的勒貝爾先生達成協議。
勒貝爾先生許諾他們財富;
而作為條件,每當有新成員加入時,都要讓他們抽牌。
如果抽到「捉迷藏牌」,就必須殺了這個人,完成所謂的「獻祭」。
否則,財富就會被收回,全體家族成員都將為此面臨詛咒,遭遇橫禍。
接下來,刺激的花式逃殺就開始了。
雖然以寡敵眾,勢單力薄,但格蕾絲畢竟是女主,光環加身,並不容易輕易領便當。
要麼是對方技藝不佳,拉了周遭的人墊背;
要麼就是巧藉機關把人斬成兩半。
幸運女神瘋狂眷顧。
夠血腥,夠成人。
等一下,她不是還有一個愛她如命的老公麼?
是的,沒錯,老公是站在她這邊的。
一邊向她詳細解釋這個傳統遊戲的恐怖之處,一邊又藉助監控幫她逃生。
可惜老公是麻瓜,助攻了幾分鐘就被人抓住銬起來了。
呵,靠不住的男人。
靠不到老公的格蕾絲只好靠自己。
脫下礙事的高跟鞋,撕掉拖沓的白裙尾。
挎上槍和子彈,化身為《殺死比爾》般的硬核新娘。
你追我逃、血漿噴灑的致命遊戲,這才算真正開始。
說來,捉迷藏可謂是恐怖片裡最經久不衰、屢試不爽的橋段了。
貓捉老鼠的心理戰爭,靜謐無聲的奪命之旅,還有敵強我弱下的逆襲期待。
這一切,都讓它具備了無與倫比的戲劇張力。
《閃靈》中,精神失常的傑克和兒子丹尼玩捉迷藏。
最後的迷宮戲份,將這部經典恐怖片的情緒推向了最高潮。
《無聲言證》裡,啞巴女主和兇手在開場玩了20分鐘的捉迷藏。
既是全片的華彩片段,在魚叔心目中,也絕對排得上「捉迷藏影史」二十佳。
《準備好了沒》雖然尚不足以與經典相提並論,但在近兩年的驚悚片裡,也算得上表現出色。
格蕾絲一路上碰到了各種險情。
以為佔盡上風時,扣動扳機,子彈居然只是裝飾品。
奮力脫逃,不惜把自己的手直接摁在釘子上。
這些高高低低的劇情,製造了不少爽感。
但在緊張刺激的獵奇鏡頭之外,真正造就高口碑的,是片中的種種黑色隱喻。
真正的恐懼不是視覺層面的,而是心理和意識形態。
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的主題跟《寄生蟲》異曲同工。
都是抨擊貧富差距、階級固化與既得利益者的保守與冷漠。
格蕾絲剛到這個家時,每個人面上都對她十分友善。
尤其是她那同樣出身平民的婆婆。
還由衷地感謝她將與家人日漸疏遠的亞歷克斯,重新帶回了家。
但友善只是表面的。
或者說,是當你不會觸及和威脅到他們核心利益的時候,一口一個平等與自由,可以喊得比誰都大聲。
但當抽牌結果顯現——
格蕾絲是一個會讓家族財富流失的「掃把星」。
眾人的態度便立馬發生急轉。
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外人休想破壞分毫。
富人的虛假與偽善,由此也可見一斑。
跟格蕾絲形成對比的,還有亞歷克斯的大嫂。
同樣是出身貧寒,而且結婚前就得到了大哥的警告。
但富貴迷住了她的眼睛,寧肯賭這一把,「哪怕死了,也不願意過回貧窮的生活」。
面對格蕾絲的出現,大嫂非常不屑:
「她永遠不會成為我們中的一份子。」
大哥神回覆:
「當然不會,親愛的,她的靈魂尚存。」
在法語中,勒貝爾,即Le Bail,其實是「租賃」的意思。
和魔鬼做交易,換來租借的財富。
這家人,可不就是沒有靈魂的人嗎?
這樣的思想理念,是一代代傳遞下去的。
格蕾絲逃難中曾碰到亞歷克斯的小侄子。
一個看起來可愛單純的小男孩。
然而,男孩抬手就給了格蕾絲一槍,一點不帶猶豫。
之後,當男孩的母親趕到,得知他的所作所為時,大誇他是父母的驕傲。
出淤泥而不染?
不存在的。
那麼問題來了。
格蕾絲的丈夫是這個家族的例外嗎?
是僅剩的良知嗎?
他多年來與家人疏離,嘴上說著是愛格蕾絲,完全不信新娘不死、全家暴斃的迷信。
可最了解他的母親卻一把拆穿: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不會讓她抽牌了。」
假如不抽牌,就什麼事都沒有。
但以往不抽牌的夫婦,全部都死了。
所以在他心底,其實早就默認了勒貝爾的傳說。
亞歷克斯的心態其實非常矛盾。
一方面,他認識到家族的病態,渴望逃離原生的精神病院,視格蕾絲為救命稻草。
另一方面,和侄子一樣,成長中的他早已耳濡目染。
雖然極力和本性中的自私抗衡,但最後也沒能打敗本我。
他的母親正是看清了這點,胸有成竹地表示:
「才認識你一年半的女人,可不比我了解你。」
果然,影片後半段,情聖了80分鐘的亞歷克斯還是反水了。
真愛還可以再找,家可不能敗了。
這條夫婦線索的發展,完全是對豪門夢的諷刺。
灰姑娘鯉魚躍龍門,要面對的,不止是婆媳、妯娌間的幾句爭吵。
每一個進門分蛋糕的,都是敵人。
多的是明槍暗箭、爾虞我詐。
更可怕的是,口口聲聲說愛你的枕邊人,不知何時就會給你致命一擊。
後續格蕾絲狀態神勇,佔據上風;
富豪一家瞬間推翻了最初不啟用監控的約定。
哪怕這其實是需要遵循的傳統之一。
在香玉看來,這是全片最耐人尋味的一筆。
富人的第一桶金已經來得不那么正大光明,持續掠奪利益的過程中,他們仍視規則於無物。
已經獲得的優勢,讓他們完全可以朝令夕改。
窮人因此再難有翻身之日。
電影裡的格蕾絲尚且能靠著主角光環扛下來。
那麼在現實中面對婚姻與階層真刀真槍考驗的你。
準備好了沒?
助理編輯:打打鬥鬥
點個「在看」
沒有主角光環的麻瓜們,更得為生存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