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星標豆瓣讀書 遇見更多好書
這幾年各種音樂節動次打次的接連出現,《樂隊的夏天》更是帶火了一眾樂隊。
為了從外表到內涵更像個懂音樂的年輕人,從穿什麼、說什麼到比什麼手勢,都必須提前做好功課。這就要從20世紀中期誕生的搖滾樂說起,那時候的歐美搖滾音樂圈匯集了貓王、披頭四、鮑勃·迪倫這樣的超級大明星。搖滾明星們在臺上用狂野的唱法、激烈的樂器演奏、誇張的動作,宣洩他們的態度,得到樂迷們瘋狂的崇拜。
再後來,搖滾樂成為年輕人反叛精神的代表。去參加音樂節,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成人禮。
搖滾音樂也不僅僅是一種青年文化,更代表了現代人關於娛樂、精神追求以及對生活態度的寫實。以下9個冷知識來源於《如何假裝懂音樂》,一起來看看那些音樂背後的有趣歷史吧!
王碩 / 儲智勇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7
如果追溯現代音樂的源頭,今天幾乎所有的音樂風格都會指向基督教音樂。所謂基督教音樂,就是基督教徒為了傳教使用的音樂,且歌詞幾乎都是從《聖經》當中摘抄、改編後的創作。基督教徒們為了搞傳播,到了某地,就拿著當地比較流行的歌曲旋律套上自己喜歡的詩詞教大家傳唱,寓教於樂。央視《經典永流傳》節目就用過這種套路,找王力宏用流行音樂的方式唱《三字經》,比硬背效率高啊。為了讓年輕人加入基督教,這些教徒也趕時髦,攜手現代音樂,陸續出現了基督朋克、基督嘻哈、基督EDM(電子舞曲)等等基督主題流行音樂。用什麼音樂風格去唱《聖經》裡的內容就是「基督xx樂」,而且全都是滿滿正能量。可以說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最會搞「跨界合作」的宗教了。福音音樂最早是美國奴隸主為了教黑人語言而誕生的音樂,教材就是基督教音樂。不過福音沒有樂器演奏,主要還是因為黑人窮,買不起樂器,所以只能跺腳打節拍加清唱。我們比較熟悉的福音音樂是《奇異恩典》,不過這首音樂是白人寫的,也是基督教徒的四處宣傳讓這首歌到了廣泛的傳播。
「福音女皇」
馬哈麗亞·傑克遜演唱的《奇異恩典》是比較知名的版本。這位「福音女皇」跟黑人民權運動先驅馬丁·路德·金關係很好,經常為金先生的演講擔當暖場嘉賓。1963年8月28日的那次演講快結束時,這位「福音女皇」突然在臺下喊了一句:「跟他們說說咱的夢想!」金先生就放下了演講稿,開始就「夢想「發表了一番即興演講,第一句話就是:
馬丁·路德·金
後來,唱嘻哈的黑人為了向馬丁·路德·金學習一張嘴就來的本事,就慢慢在嘻哈音樂裡演變了freestyle。20世紀初,底層白人唱鄉村音樂,底層黑人唱福音和藍調,而搖滾樂就是從節奏藍調和鄉村音樂中誕生出來的。1954年,第一代搖滾明星「貓王」發行第一張單曲《That's All Right》,並創造了一種扭臀的動作。他這種標誌性的動作總讓人聯想到性暗示,於是為了形容這種音樂,人們就用
「Rock and roll」來形容,這個標籤給貓王帶來了不少的銷量。
「Rock and roll」中「rock」是搖搖晃晃的意思,「roll」代表滾來滾去,被簡稱為「搖滾」。據說最開始是寫《鄉愁》的余光中翻譯的,他在美國講學期間注意到了搖滾樂,於是翻譯了這個詞。搖滾最初和精神世界完全無關,只是為了跳舞。那時候,搖滾樂隊在臺上演奏,臺下的人根本不看表演,而是在舞池跳舞。這時候,玩搖滾的年輕人覺得不服氣,認為這些人太不尊重音樂了,要搞叛逆,於是就開始在音樂上做文章。
於是一種新的音樂誕生,「只搖不滾」的——Rock。同時,隨著「Rock and roll」的幾位明星相繼因為飛機失事、醜聞、被捕入獄等原因而消失,初代「搖滾」也漸漸落幕。搖滾開始朝著文學化發展,有的樂隊甚至認為僅僅歌詞取材文學還不夠,連樂隊的名字都是書中得來。比較典型的就是「大門樂隊(The Doors)」,來源赫胥黎的《知覺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還有一群藝術家在他們旁邊「煽風點火」說:「你們玩的太低俗了,最多只能算個唱戲的」。於是,群情激憤的樂手們就開始讓藝術家做唱片封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披頭四1968年的唱片《披頭四》(The Beatles)的全白封面——在白顏色的底上打了樂隊名字。雷鬼最初是牙買加流行音樂的代名詞,隨著牙買加移民到英美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強弱拍極為明顯的音樂風格。雷鬼音樂的代表人物鮑勃·馬利特別喜歡《聖經》裡的一個故事:有個叫參孫的人力大無窮,誰也打不過他,後來敵人使用美人計得知了他的秘密——一頭長髮,如果長發被剪掉,力量也會消失。於是鮑勃·馬利將留髒辮的傳統發揚光大,並逐漸演變為一種雷鬼文化。另外還有一個叫Leslie Kong的華人,他就是第一首雷鬼歌曲《玩雷鬼》的製作人。他本來是個生意人,和兩兄弟在牙買加開了一個商業體,裡面就有唱片店。
有一天Leslie Kong在門口遇見一個年輕人在唱一首歌,內容竟然是歌頌自己的唱片店。年輕人說自己很窮,但想把寫的歌錄下來,於是就想到這個辦法。這位華人大哥聽後很感動,於是決定替年輕人出錢錄歌,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華人支持就沒有雷鬼音樂呀!在此前的車庫搖滾潮流中,許多不愁衣食的美國年輕人受披頭四的影響紛紛拿起吉他、貝斯、鼓槌搞樂隊,並且通常是在家中車庫排練,玩的都是乖乖上學的搖滾樂,一邊組樂隊一邊完成學業。但當時,也有一些孩子不上學了,每天在街上瞎溜達,朋克音樂就是這類人的音樂。朋克的英文名稱叫做
「punk」。在英文裡就是
「流氓阿飛」的意思,不過這個流氓阿飛是從校園裡面往外看。但那些蹲在校門口的流氓阿飛們,也可能會用一種詫異的眼光看校園內。嘻哈是黑人的朋克音樂,和最早的朋克一樣,嘻哈也是來自街頭文化,都是一群不上學的孩子一起玩的音樂。嘻哈音樂此前被叫做「放克」(funk),唱得比較野,
馬丁·路德·金的崇拜者為了致敬偶像連說帶唱,一不小心形成了最早的說唱。普通樂迷看到大金鍊子,黑墨鏡的說唱歌手,可能會感覺他們身上有一種大哥氣質。1986到1992年是嘻哈的黃金年代,那時候還真有一派說唱歌手專門唱大哥題材,很受大哥們歡迎,這些人就是最初的匪幫說唱。甚至於配備貼身保鏢成為美國老派說唱歌手必不可少的出行道具。重金屬一種大男子主義音樂,最早提到「重金屬」的是「垮掉一代」作家威廉·巴勒斯在《軟機器》中用來隱喻具有成癮性的藥物。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重金屬音樂真的和鋼鐵等金屬有關,最早一批玩重金屬的人,就是從前的鋼鐵廠工人。在重金屬音樂中,吉他手是最重要的,甚至比主唱還重要,幾乎所有的重金屬音樂中都會有一段吉他獨奏。齊柏林飛艇樂隊——主唱羅伯特·普朗特和主音吉他手吉米·佩奇這種獨奏被稱為「solo」,是一首歌的高潮,通常在主唱一段高亢的演唱後出現。如果你在現場聽重金屬,主唱偶爾還會高喊一句「solo」!這時候你就知道,吉他手要炫技了,不過也是為了能讓剛才歌聲嘹亮的主唱緩口氣。
重金屬樂隊Steppenwolf的歌曲《Born to Be Wild》被收錄在滾石雜誌《歷史中最偉大的500首歌曲》
「死亡金屬」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害怕,例如有些樂隊起名:死神、毒液、殺手、屍檢等等。他們的歌聽起來就像垂死掙扎的人帶著呼吸機說話,甚至讓人誤會為喪葬音樂,歌詞也都是一些有關殘害、解剖、酷刑之類的內容。還有一些關於「死亡金屬」的恐怖傳說:吉他手因為愛主唱,就把主唱殺了,並且吸乾了主唱的血,把主唱的骨頭做成項鍊戴在身上,蹲了幾年監獄後重新演出。但是隨著這些樂隊來中國演出,逐漸露出了他們的真面目。有一段時間,國內很流行極端金屬音樂,演出商看到這方面的市場,就把國外死亡金屬樂隊請到國內表演。為了更加貼切地招待這些樂隊,演出商沒有帶他們吃烤鴨,而是帶他們吃了滷煮。但這些樂隊見了滷煮並且知道是動物內臟後,有的瞬間就吐了,有些人甚至當即解散了樂隊。因為他們那時才發現,原來自己組建了這麼多年死亡金屬樂隊,以為自己特別「死亡」,特別極端,沒想到中國老百姓才是最「
死亡金屬」的。面對樂隊這樣的反應,演出商也是沒想到,為此在告別時特別送了《滿清十大酷刑》DVD,結果進一步加深這些樂隊對中國死亡金屬情節的崇拜。後來,越來越多死亡金屬樂隊來中國演出,甚至不再懷揣賺錢的目的,而是以膜拜的心態來到我們的滷煮店和DVD店朝聖。
◐
編輯整理 | 阿里梅梅
來源 | 《如何假裝懂音樂》
■ 往期精選 ■
豆瓣7月好書榜
豆瓣9.4,從裸辭開始放飛自我
沒有這本書,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李白
學完新知識,就去音樂節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