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螢屏熱播的劇集中,有一部電視劇可能不是收視率最好口碑最高的,但它一定是最特別的,那就是于和偉出演的《刑警隊長》,這是刑偵劇被禁十多年來首部在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刑偵劇。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刑警隊長》之所以能播出,是因為劇中人物顧銘的原型是因公殉職的人民警察顧瑛。該劇編劇陶純透露,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力求更好地還原顧瑛的生平。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刑警隊長》的播出不代表刑偵劇的全面解禁,這只是一個特例。
一度輝煌 曾佔全年劇集的30%「在家庭倫理劇、抗日神劇大行其道的今天,我相信《刑警隊長》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刑警隊長》的編劇陶純在談到這部戲時的想法。確實如此,在如今的螢屏上,家庭倫理劇佔據著絕對優勢,在各大衛視幾乎佔到一半份額,比如在目前播出的近十部新劇中,就至少有五部家庭倫理劇。其次就是抗戰劇,而刑偵劇幾乎不見蹤影。
其實,刑偵劇作為涉案劇的一 種也曾輝煌 過,2003年至2004年是涉案劇在螢屏上最紅火的一段時間,當時的涉案劇佔全年劇集的30%,在這一階段,涉案劇完成了兩大飛躍和挑戰:一是將心理懸疑引入案件;二是在刻畫反派人物上不再臉譜化,而呈現出豐富的人性色彩,《重案六組》《生死臥底》《公安局長》等收視率極高的涉案劇都出現在這段時間。
然而,很多電視劇為了獵奇,會大篇幅地展示犯罪細節和過程。另外,當時中國的涉案劇盲目模仿好萊塢的警匪片,只要社會上出現大案、要案、重案,很多製作單位便會蜂擁而上,爭搶拍攝權,因此涉案劇模式化、雷同化,成為了通病。因此,200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一紙禁令將如日中天的涉案劇打入「冷宮」,此後的十年裡,涉案劇漸漸從觀眾的視野中消失。
破禁而出 注重真實不渲染暴力此次,由于和偉、祖峰領銜主演的刑偵劇《刑警隊長》是近十年來首部在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刑偵劇。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刑警隊長》之所以能「挑戰」總局的禁令,是因為劇中人物顧銘的原型是因公殉職的人民警察顧瑛,「其實,涉案劇並不是被完全禁了,只要一部電視劇沒有過度渲染血腥暴力,也沒有涉及一些有著重大社會影響的大案要案,案情的設置只是為人物關係和劇情發展進行鋪墊,那這部戲就可以上黃金檔」。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與其說《刑偵隊長》是一部刑偵劇,說它是一部主旋律劇更貼切。
而陶純透露,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力求更好地還原顧瑛的生平,在創作之初專程走訪了顧瑛的家鄉南通,整個劇本耗時一年才得以完成,「在南通,顧瑛的名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南通市刑警支隊,顧瑛是所有刑警的榜樣。這讓我感到非常震撼。」
除了採訪顧瑛生前的同事和家人,陶純還找出了當年顧瑛經手的卷宗,走訪案發現場尋找靈感,「因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所以整個取材過程顯得非常重要」。
迎難而上 為致敬也為兒時的夢想其實,《刑警隊長》在創作之初,還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陶純表示:「據我所知,劇方在找我之前,還找了兩三個編劇,折騰了兩年多時間,最後還是沒能完成初稿。」之所以劇本「難產」,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擔心觸碰「雷區」。那麼,為何陶純還願意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呢?陶純說,他希望通過《刑警隊長》這部劇,讓老百姓了解警察的艱辛與不易,並向一線幹警致敬。
此番在《刑警隊長》中首次出演警察的于和偉則透露,他加盟該劇的原因則是兒時的警察夢,「小時候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希望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警察,懲奸除惡。其實,警察才是我最大的夢想,演員只能排在第二位。但是,後來卻陰差陽錯做了演員。這次能以演員的身份做個警察,也算是圓了兒時的夢」。
真實可信 很多案子來自當年的卷宗于和偉認為,雖然在旁人看來顧銘的執著勁兒透著幾分固執,但這樣的顧銘才是非常平凡而偉大的,「實際上,顧銘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面對他最熱愛的警察工作,他沒有口號、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在埋頭苦幹真誠付出」。于和偉表示,他希望顧銘這個角色能讓觀眾有所啟迪,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不能缺少責任心,「你幹了這個事兒,就一定要負責到底。顧瑛為什麼能夠被人們銘記,就是因為他不辱使命」。
據悉,《刑警隊長》中囊括了大大小小總計20起案件,其中不乏打戲和槍戰,因此拍戲時受傷就在所難免了,于和偉就不止一次受傷,「有一次是我在菜市場裡追小偷,是真的菜市場,地上都是爛菜葉子,而我的速度又非常快。突然,不知從哪裡走出來一個老太太。為了躲避老人,我自己摔在了地上,褲子膝蓋都破了」。于和偉趕忙爬起來詢問老人是否受傷,「結果老太太直接就握著我的手,說沒事兒沒事兒,能和您一起演電影我太開心了。原來是群演,真是虛驚一場!」
提到刑偵劇就不得不說《重案六組》,那麼《刑警隊長》與它相比如何呢?陶純認為,刑偵劇中的佼佼者《重案六組》的劇情是編劇虛構的,因此「獵奇的成分較多」。而《刑警隊長》著重於人物的塑造,案件不僅沒有重複,而且真實可信,「全劇將囊括20起案件,絕大多數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只是在此基礎上做了藝術加工。所以說,前期走訪調查有多麼重要。劇中的很多案子,都是從當年的卷宗裡面翻出來的,只有極少部分是我們編劇、導演和演員自行發揮的」。
記者 劉禮智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