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孩子學校邀請了一位教育專家,給父母開了一次講座。主要內容是:家長應該怎樣樹立榜樣,培養好孩子,主要討論父母什麼樣的行為,會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專家講完課程後,家長便開始相互交流,展開了討論。
很多家長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寶寶的成長有害。教育不僅是老師的事,也是家長的事。而相對於女孩,青春期的男孩更加難以管教,而男孩更喜歡和媽媽呆在一起。
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從男孩身上看出他母親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是以下三種類型的媽媽,男孩會更自信,更有責任感,將來會更好!
1、心胸開闊的母親
莫言在《母親》一文中寫道:在整個大家庭中,母親是挨餓最多、工作最多的人。我原本以為媽媽會一邊工作一邊流淚,可她卻還哼著歌。
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她的樂觀開朗。這是母親對孩子的深刻記憶,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想放棄時,你會想到母親的行為,繼續堅持下去。
如果一個母親心胸開闊,不管經歷多艱難的生活,她對生活仍然有信心,依然熱愛生活。那麼她的孩子將來就會有這樣的態度,成為一個樂觀開明的人。
比如蘇軾,不管他被降職到哪裡,他都能在那些貧瘠的地方有所作為。他的詩詞中也充滿了灑脫,躊躇滿志。所以,當母親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孩子也會對未來更加的樂觀自信。
2、不會過度寵溺的媽媽
鄰居家的兒子,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也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學,一時間也算是風光無限。但現在已經畢業三年了,還在家裡閒著,父母給他找了好幾份工作,他也不願做。
問題的關鍵在鄰居從小就寵他,除了學習,根本不讓他做任何事。高中畢業後,他就住在學校裡,髒襪子都打包回去給媽媽洗。
媽媽過於寵溺孩子,把所有屬於孩子的事情都做了。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並且把父母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的。
聰明的媽媽知道如何示弱,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之後,還會幫助家人。平時讓他們學著收拾東西,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學會愛媽媽。
3、好脾氣的母親
在過去,一個家庭的母親被稱為「風水」,那些愛笑的人是家庭中最好的風水。愛笑、脾氣好的媽媽,不會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孩子,也不會隨意打罵孩子。她會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充滿愛和安全感。其實,壞脾氣是一種惡性循環。如果一個母親脾氣不好,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會變成這樣的人。當母親看到孩子不聽話,就會更加生氣,陷入惡性循環。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很生氣,而是媽媽的情緒在搗亂。比如,如果孩子把一杯牛奶灑了,心情好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是大錯特錯,但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很煩躁。所以,當你保持好心情和好心情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不會隨意生氣。而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也會成為一個冷靜的人。
由於先天性的因素決定,男孩比女孩身上的社會責任更重,因此,家長身上的任務也就更重。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這些現象就更加的明顯,而大多數的家長也想知道,怎樣教育才更合理。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很關鍵。《養育男孩女孩》這套書,就可以幫助到家長。
這套書籍依照生活中場景,總結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提供了多個實際案例,分為兩本,根據男孩女孩的差異,推薦了詳細的育兒方法,並進行通俗細緻的講解,家長可以輕輕鬆鬆的培養聰明孩子。
只需49元!這套書原價68元,現因書店年終做活動,點擊下方連結即可減免19元!
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光明的前途,家長就需要扮演各自的角色。首先,必須保證三觀是正確的,不能讓孩子誤入歧途,並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愛和幸福中成長。但這種愛是有底線和原則的,如果一味地打破底線,只會毀了孩子,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愛。所以,女人在家庭裡,如果她們愛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一定要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