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今,機構業務已成為各大券商追逐的焦點。據統計,2019年已經有29家券商的機構交易份額佔比超過50%,而在機構交易中,增長最快的是量化基金。此外,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場外衍生品業務也是各大券商積極發展的領域。
如何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賦能這些券商快速成長的業務增長點,這是擺在業內各大券商面前的一個新命題,也是各大券商追逐的方向。
12月7日,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在上海舉行。12月8日,會上舉辦的國泰君安證券首屆金融科技大會中,國泰君安圍繞量化投資、場外衍生品交易、區塊鏈技術發布了一系列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另據記者了解,還有大型券商將在上海舉行金融科技賦能量化交易方面的發布會。
量化交易成券業「新蛋糕」
近年來,國內各大券商圍繞「金融科技」展開的競爭日益激烈。從某種程度而言,金融科技的能力將決定一家券商未來的前途和命運。
據統計,去年國內券商行業中,IT投入規模超10億元的券商已有3家,且有多家券商IT投入佔營收的比例超過了10%。而在海外,高盛集團的科技人才比例已超過了1/4,並自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12月8日,國泰君安證券首屆金融科技大會在上海舉行,此次會議首次對外發布了「開放證券」理念。國泰君安董事長賀青在致辭中表示,金融科技已經滲透到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成為了驅動金融生態演化的基本力量和構建金融行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可以說,誰主導了科技,主導了生態,誰就主導了金融的未來。
在賀青看來,傳統證券最重要的資源是資金和牌照,而開放證券最重要的資源是數據和能力。傳統證券技術架構是資訊時代的中心化思想,而開放證券技術架構是數字時代的分布式思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傳統零售業務,如今機構業務已成為各大券商追逐的焦點。據統計,2019年已經有29家券商的機構交易份額佔比超過50%。而在機構交易中,增長最快的是量化基金。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公私募量化產品數量已超過8000隻,8年增長了20倍。
能否獲得更多的量化交易業務已成為券業謀求增長的重要路徑。例如,據了解,某頭部券商深圳分公司近年來量化交易佔比逐年上升,2020年量化交易截至目前已經達到了分公司交易額的25.9%,在量化交易帶動下,該分公司的交易規模在總公司內佔比三年增長30%。
而量化私募在業內也有「做投資的科技公司」的說法,如何通過提升自身的金融科技「內功」吸引更多的量化交易業務已成為各大券商追逐的焦點。
經過幾輪迭代,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經歷「終端為王」的1.0時代、「速度為王」的2.0時代、「策略為王」的3.0時代之後,如今量化交易已進入4.0時代。而量化交易的核心是速度,唯有速度才能獲利。
12月8日,圍繞量化投資等應用領域,國泰君安證券還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國泰君安STS(Smart Trading System)智能交易服務。
據國泰君安有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公司與包括交易所科技公司、電信運營夥伴、硬體合作夥伴、軟體合作夥伴、券源合作夥伴在內的生態合作夥伴共建了STS智能交易服務。在量化交易實踐上,過去客戶通常需要等待60天,才能使自己的策略需求經過券商的開發測試後達到符合實盤交易的需要,而現在通過國泰君安STS服務只需要5天。
與此同時,由於量化交易對兩融、衍生品等券商其他業務的帶動,業內其他券商在如何打好「金融科技賦能量化交易」這張牌上也是動作不斷。據了解,下周,中泰證券也將在上海舉行與量化私募有關的開發者大會。而近年來,包括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平安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陸續推出了自家的量化交易平臺系統,並持續投入資源,謀求自身的行業地位。
金融科技賦能各項業務
除了量化交易業務外,在近年來的實踐中,金融科技還在不斷賦能券商的多項其他業務。
在衍生品領域,場外衍生品近年來在國內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場外衍生品規模達到了560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場內衍生品規模僅為90萬億美元。有94%的世界500強公司已經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而A股上市公司的這一比例只有8%。
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場外衍生品業務已成為各大券商積極發展的方向。不過相比交易所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也有業務非標準化、紙質單據多、電子化程度低、缺乏集中交易平臺、容易形成「信息孤島」、交易耗時長等缺點。
例如,據國泰君安有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公司一年在場外衍生品上有1萬億以上的交易量,同時伴隨著1萬份交易確認書、主協議等紙質單據,2萬多條日結單、對帳單等郵件推送信息。此外,客戶開展場外業務可能要有N個帳號、N個密碼。這些缺點導致業務分割,不利於協作。
針對這些場外衍生品業務開展中的痛點,今日國泰君安還發布了「國泰君安場外金融雲」。以往場外交易需要通過電話溝通等傳統方式進行,完成一筆場外交易平均需要1分鐘,慢的時候需要2、3分鐘甚至5分鐘。而通過「場外金融雲」有望把一筆交易從幾分鐘縮短為以秒計算。
除此之外,其他近年來新興的IT技術也相繼在業內落地,例如去年曾在A股市場火了一把的區塊鏈已漸漸成為券業的「生產力」。
據了解,日前國泰君安與上交所上證鏈合作,完成了全市場首筆區塊鏈CDS業務。發行人是一家水泥企業,通過CDS+債券發行,促進了這家民營企業的債券融資。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區塊鏈+CDS有望成為區塊鏈最重要的應用之一。
記者了解到,此前廣發證券等券商也有區塊鏈應用案例落地。例如,廣發證券已落地了第一個完全由券商自主研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ABS雲平臺,以及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管理的CMBS項目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