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朱聲達|給烈士遺孤溫暖的家

2020-12-28 李老師開講

編者的話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12月26日,是開國少將朱聲達同志誕辰106年的日子。

此時此刻,和所有家庭一樣,朱聲達將軍的親人們,更加緬懷逝去的父親。

發布朱聲達將軍養女劉曉利同志的回憶文章,以此來紀念那些為共和國戎馬一生大愛無疆的老一輩革命者。

(開國少將朱聲達/圖片來自網絡)

永不忘卻的日子

12月26日,是我的養父——朱聲達爸爸的誕辰日,是我永不忘卻的日子。

特寫此文紀念,表達對他和楊媽媽(即朱聲達將軍夫人楊志堅同志—編者注)的敬仰和深深的懷念。

在我的書櫃中,擺放著對我人生有重要影響的3位革命軍人的照片,一個是給我生命的父親(劉殿英,1914-1956,安徽金寨人,曾任紅四方面軍副團長、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第三旅團長、西北軍區空軍氣象處長、新疆林業廳第一副廳長等職—編者注),一個是給我一個家的養父朱聲達(1914-1985,湖北江陵今屬潛江人,曾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連長、八路軍第120師師直警衛營營長、八路軍晉綏軍區團長、晉綏野戰軍獨5旅旅長、第一野戰軍第3軍9師師長、寧夏軍區司令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獲授開國少將軍銜—編者注),一個是給我溫暖的江波叔叔(1914-1987,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新四旅供給部政委、西北野戰軍第17師後勤部政委、解放軍第一通信學校政委等職,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他們三人同年出生,都是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

右為劉曉利,左為朱聲達將軍之女朱偉

與養父母的結緣

與聲達爸爸和楊媽媽的緣源,說來話長——

我從小與親生父親劉殿英離多聚少,一直生活在姥姥家和學校裡,後又有了一個年輕的繼母,缺少家庭溫暖。

在父親調往西安參加組建西北空軍氣象處之後,我在蘭州便無家可回。

時任甘肅軍區司令員的徐國珍(開國少將)伯伯的女兒有時帶我回她家,這樣結識了朱聲達爸爸和楊志堅媽媽。

當時,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非常稀罕我這個小姑娘,常讓我到他們家裡去玩,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父母般的慈愛和溫暖,也很依戀他們。

但很快,我的父親劉殿英奉調北京,便把我接去讀書。

不久,聲達爸爸也前往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我們就暫時沒有了聯繫。

抗美援朝戰爭中,前排右一為朱聲達將軍

珍貴的紀念品

1956年,我的父親在新疆被反革命分子殺害,繼母后來改嫁,我便徹底成為無家可歸之人。

在北京獨自讀完中學後,1961年由北京女三中保送我進入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學習。

在入學前,偶爾從同學的爸爸那裡,聽到了聲達爸爸的信息。

我非常高興,就試著寫了封信,結果很快收到了他們的回信。

不久,聲達爸爸來西安開會,我們又見面了,也認識了江波叔叔。

這次,聲達爸爸說:「以後你就是我們的女兒,好好學習吧!不要怕」。

從此,朱聲達和江波兩位老紅軍長輩,就一直關懷著我這個烈士的後代。

那時,養父家已經有了個小女兒,家裡人把她叫小小麗,我叫大曉利,得到了他們和這個家庭的疼愛。

養父把他在南京軍事學院使用的軍用鉛筆盒、解放軍慰問團頒發的紀念冊等送給我,目的是鼓勵我好好學習。

這兩件對我而言無比珍貴的紀念品,一直從上大學伴隨我,直至退休。

1951年西北軍區一大,前排左四為朱聲達

平凡中的真情

在聲達爸爸和楊媽媽的關懷下,我又一次得到了父母之愛,獲得了家庭的溫暖。

那時候,他們非常關心我的健康,只要發現我身體有問題就立即安排解決。

1985年聲達爸爸去世後,只要我回西安探親,楊媽媽依舊會叫我去醫院檢查身體,及早地解決了身體上的幾個問題。

在六十年代初期國家經濟困難時期,楊媽媽把家裡節約的糧食烙成餅乾,把黃河鯉魚曬成幹,給在西安上學的每個孩子一份,包括我。

楊媽媽給我織漂亮的毛衣,做當時時髦的人造棉裙子,買新出的塑料涼鞋,完全把我當親生的女兒來打扮和撫養。

我在養父、母面前感到自在、自如和溫暖,他們是我可以信賴和依戀的人,也是我心中永遠銘刻和最感親切的人。

在我的記憶中,1962年到1966年左右,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生活最平靜和愉快的時期。

聲達爸爸和楊媽媽特別喜歡孩子,我們一放假回家,就是他倆最高興的時光。

當他想找孩子時,總是像部隊點名一樣,曙光、陽光、小光叫一串。

聲達爸爸的湖北鄉音始終未改,至今都縈繞在我的耳邊。

楊媽媽總會給我們做我們愛吃的各種山西麵食,買各種小吃給我們「瘋搶」。

......

1961年春節,後排左一為本文作者劉曉利

我所了解的聲達爸爸

聲達爸爸出身貧寒,飽受苦難,1931年就追隨共產黨鬧革命,1932年加入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和保衛紅色政權的戰爭。

他跟隨紅二方面軍帶傷長徵、堅持北上,經受了艱苦磨練。

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百團大戰,一直浴血奮戰在山西對日戰鬥的第一線。

解放戰爭,他轉戰山西南北,率軍勝利進軍大西北,完成了解放西北的任務。

聲達爸爸從首長警衛員做起,直到連、營、團、旅、師各級指揮員,在黨和人民軍隊的培養教育下,從一個為求自身解放的放牛娃,經過千錘百鍊,成長為一名為解放全國人民而奮鬥終生的偉大戰士。

他身經百戰,三次負傷,左臂左手殘疾,傷痛伴隨終生(這樣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你從不感覺到他是殘疾人,組織上也從不把他當做傷殘者,而是作為戰將任用。

解放後,很多軍人都過上了和平生活,但他聽黨指揮,繼續戰鬥——1951年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

除了這次入朝,從1949年到1953年他一直率領部隊在西北平叛和剿匪。

當時,雖然全國解放了,但是西北地區的國民黨殘餘及一些反動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相互勾結,反動氣焰囂張,且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和機動性,加之條件艱苦,仗並不好打。

聲達爸爸在上級領導下,依靠指戰員們的團結一心英勇戰鬥,依靠各地的民兵組織,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發動群眾,堅定對匪作戰,使甘肅地區的土匪在1953年後基本得以肅清。

1958年,成立寧夏軍區,國防部任命聲達爸爸為軍區司令員。

當時寧夏地區勞改農場多,國民黨不斷空投特務,封建反動勢力和馬家殘餘匪徒時常策動暴亂,社會治安未完全穩定,寧夏軍區處於高度的警戒和戰鬥狀態。

解放軍堅決打擊反動勢力,加強民兵工作,發動群眾,經過努力,1959年以後寧夏地區的反革命暴亂事件大幅減少。

聲達爸爸時刻保持著對敵人的高度警惕性和革命軍人的戰鬥性,他多謀善斷,具有很高的指揮藝術,不愧是南京軍事學院的優等生(朱聲達將軍於1955年-1957年在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被評為「優等學員」—編者注),不愧是一位在戰鬥中成長,是真正打出來的將軍!

他把畢生的力量獻給了建立新中國,保衛人民政權,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偉大事業!

1965年夏全家福,後排右一為劉曉利

高尚品質永垂千古

我對聲達爸爸的敬重和熱愛,不光是因為他和楊媽媽對我個人的關愛,還因為他高風亮節,具有優秀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他始終光明磊落的做人,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保持著老紅軍的本色。

首先他剛正不阿,作風正派,堅持真理,具有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他被打成所謂的「死黨」,遭到逼供、批判、審查,但他依然堅持實事求是的共產黨人本色。

他對工作中的問題主動承擔責任,絕不推諉,但也絕不為了洗清自己而胡說八道,更不會加害他人。

聲達爸爸不計個人恩怨,服從組織安排,一有機會便奮不顧身投入到部隊的建設和撥亂反正工作之中,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楊媽媽是出身貧寒的革命者,文革中也受到牽連,那時她在軍人服務社一人幹幾個人的活,別人不幹,她得幹,還常受造反派的幹擾,但她堅信丈夫沒有問題,不離不棄,只要允許就陪伴在老伴身旁,這是她最令人敬佩之處。

令人心酸的是,當上級給聲達爸爸徹底平反的文件下達之時,他已在彌留之際——他是帶著期盼離世的。

他是無愧於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無愧於是久經磨練的老紅軍!

前排右一為劉曉利養母楊志堅同志

聲達爸爸保持了我黨我軍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群眾、艱苦奮鬥、熱愛同志的優良傳統。他深入基層,經常下部隊,他的足跡踏遍甘肅、寧夏幾乎所有地方。

他能全面看待幹部,正確使用幹部,保持領導班子的團結;對一些犯過錯誤的幹部,也能客觀評價,關心他們的工作和家屬。

他不會擺官架子,平易近人,善待戰士,特別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和他共事過的人,都感覺到在他面前會感到放鬆,願意講出心裡話。

聲達爸爸在解放後長期戰鬥生活在西北艱苦地區,卻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著勞動者的本色。

當時,寧夏軍區是個新建單位,新營房建在他選的荒灘上,為解決經費不足,他帶領幹部、戰士、職工搞生產,抓生活、修路、綠化,給寧夏軍區打造了一個綠樹成蔭花園式的營區。

聲達爸爸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識人能力,善於判斷,但他言簡意賅,從不誇誇其談;他永遠乾淨利落,保持著軍人姿態;他有儒將之風。他體現了我軍將領的真正形象。

他與許多老紅軍一樣,潔身自愛,絕不以權謀私,因為他們懂得是無數先烈的犧牲、是黨和人民軍隊成就了他們,給了他們今天的地位。

聲達爸爸關愛同志,儘管自己在文革中受了許多罪,卻從不叫苦,反而總是惦記著許多老戰友們。

有一段時間,他們怕我受到影響,停止了與我的聯繫,在恢復工作後,第一時間就命令二哥朱陽光「一定找到大曉利」......

當我再見到聲達爸爸時,他已經是癌症晚期,疼痛時刻折磨著他,看著都令人心痛;但他還為我的婚姻憂慮,為我的未來生活操心。

聲達爸爸和楊媽媽使我真正體會到了「活在心裡」的含義——他們永遠活在我心裡,無論他們離開多久,多遠,他們的身影永遠在我心中,溫暖永遠伴隨著我!

我的父親劉殿英,養父朱聲達和養母楊志堅,江波叔叔和東平阿姨的革命歷程,雖然我知之深淺,但已使我深深體會到打江山不易,鞏固革命政權更不易。

在新時代,面向未來,希望大家都能學習和傳承革命先輩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前進!

朱聲達爸爸、楊志堅媽媽:安息吧!

——永遠懷念你們的 大曉利(劉曉利)

(原寫於2014年11年25日,略改於2020年12月25日)

相關焦點

  • 夫妻倆是開國將軍,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卻撫養20多個遺孤
    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之中,全軍僅有一位女將軍,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女少將李貞,不過她的傳奇色彩一直鮮為人知,更為難得的是,她的丈夫甘泗淇也是一位開國將軍,而且是開國上將。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這對夫妻開國將軍,李貞將軍有著悲慘的童年,她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窮苦的農家,她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6歲那年由於家裡揭不開鍋,她被送人當了童養媳。
  • 開國少將馬澤迎:背烈士遺孤長徵
    馬澤迎的事跡,同時也感動了來自河北的抗大女青年郭智勇,她不顧少女的羞澀,主動表示願意和同窗學友馬澤迎結為秦晉之好,共同分擔撫養這位烈士遺孤的義務。馬澤迎接受了這份真摯的愛情。      1936年初,馬澤迎與郭智勇結婚了。此後,雖然他們有了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夫妻倆對勇毅並無二心,甚至常常護著勇毅,批評親生子女。
  • 開國少將為兒子舉辦婚禮,新娘卻是自己女兒,朱德為他們當證婚人
    1956年,開國少將馬澤迎為自己的兒子舉辦了一場婚禮,婚禮當天十分熱鬧,時任解放軍總司令員的朱德都前來為這對新人當證婚人。然而當新娘子出現時,卻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新娘子竟是馬迎澤自己的女兒,而在場的人中,只有這對新人和證婚人朱德以及馬迎澤夫婦知道其中的隱情。馬澤迎少將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兒女結婚呢?要了解這個故事,還要從馬澤迎參加革命開始說起。
  • 開國唯一女將軍:6歲當童養媳,撫養20個烈士遺孤,去世留5樣東西
    她從小就什麼活都幹,古家什麼活髒什麼活累,都是她的。直到李貞16歲才正式同古天順結婚。要說古天順這人也不壞,性格耿直而忠厚,但他脾氣暴躁,李貞婚後也是受到了一定家暴的。有一次李貞出去砍柴,遇到暴雨,回來晚了,就被丈夫暴打一頓。她的婆婆對她也很刻薄。這使李貞對自己的命運感到絕望,但同時也讓她有了些想法。
  • 開國少將黎光南京逝世
    (原標題: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逝世)
  • 開國將軍中唯一的一對夫妻,住的房子漏風漏雨,收養20多個遺孤
    開國少將李貞,就是以一輩子來踐行了這句話,以己之苦,渡他人之福。 臨行前,李貞穿上了出生以來第一次的新衣服,被送到了古家,古家是做醫生的,日子過得還算湊合,但在那個年代,童養媳就相當於底層的傭人,古家當著外人一套,背地裡卻不是那麼回事。
  • 開國少將中,何人軍事能力最強
    開國將帥都是人民軍隊中傑出的名將,前面幾期,我們已經講完了大將、中將的軍事能力排名,今天就來說說開國少將吧。開國少將雖然相比元帥、大將、中將,軍事能力稍顯不足,但依然有不少極為突出的名將湧現,他們的傑出戰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津津樂道,彪炳史冊。
  • 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享年105歲,開國少將目前僅剩7人!
    當聽到開國少將詹大南將軍於今日上午逝世的噩耗時,心裡為之一顫,開國將軍又走了一位。詹老雖然今天離開了我們,但詹老的革命精神將被我們後輩代代傳承,他為國家做出的卓越貢獻將永遠被我們後輩代代銘記。詹老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14歲參加革命,16歲參加紅軍,19歲參加長徵,2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火與血的歷練中逐步成為我黨和我軍的優秀將軍。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據澎湃網最新消息:104歲的江西於都籍開國少將楊思祿將軍,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楊將軍生前是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記:1955年授銜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目前僅存少將9位人物速讀:楊思祿早年照片2005年,時的楊思祿少將楊思祿少將近照楊思祿
  • 她才是唯一開國女將軍,走過長徵、打過鬼子
    唯一開國女將軍引言:想要成為一個有口皆碑的明星很難,要是想要德藝雙馨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雖然說現在娛樂圈有很多的新人,但是在這個浮光掠影一般的娛樂圈裡面,長得好,有才藝的明星數不勝數,真正能夠經受的住時間考驗的還是那些把品德比在第一位的實力派,就好比如宋祖英。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 健在開國將軍僅存6人
    記者從黎光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同志於12月27日上午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106歲。黎光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開國將軍僅存6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以上。
  • 開國上將無子女,工作勞累猝死在辦公室,妻子把財產全部交公
    他是開國上將之中唯一工作勞累猝死的將軍,他的名字鮮為人知,甚至還沒有他妻子的名氣大,因為他的妻子是唯一的開國女少將,這對將軍夫妻就是甘泗淇和李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甘泗淇將軍。他的妻子李貞是唯一的開國女將軍,也有著傳奇的經歷,自從李貞將軍在長徵路上流產,此後就再也沒有懷孕,建國後兩人一共收養烈士遺孤的孩子多達20多人,李貞將軍於1990年3月11日病逝,享年83歲。
  • 開國少將李發:從一介小兵升到副軍長後,竟慘遭貼身警衛員暗殺
    能夠得到將軍頭銜,可想而知,他的個人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位將軍的名字叫做李發,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之一,同千千萬萬個革命者一樣,李發也是在十分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我們的革命隊伍,並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由於後來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期間立下的汗馬功勞,他最終得到了開國少將這一榮譽。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言及開國將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僅剩4人。隨著開國少將詹大南的去世,這一數字變成了3人。因而,網絡上就出現了開國少將僅剩3人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 朱姓開國將軍,川人最長壽、贛人多!
    朱姓開國將軍,川人最長壽、贛人多! 那麼在近代,我們朱姓有多少開國將軍呢?答案是23位,有1位元帥、朱良才1位上將,朱輝照、朱明2位中將(朱輝照、朱明都是江西人)和19位少將,總計23位開國將軍,朱姓1955年的時候有8位開國少將和11位為晉升少將。 朱姓開國將軍都有誰呢?這裡江西老徐和大家分享一下,以饗讀者。
  • 贛州籍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2020年11月18日一則令人悲慟的噩耗傳來贛州於都籍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楊思祿將軍的離去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少將又少一員
  • 1042名開國將帥中唯一老外!越南人洪水:1955年為何成開國少將?
    鮮為人知的是,在我軍的1042名開國將帥中有一位老外,他還是我軍1042名開國將帥唯一的老外。他就是越南人洪水。從他本人的履歷和戰功我們就能看出,儘管洪水是越南人,但他絕對有資格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少將。在介紹洪水的個人經歷之前,我先給大家科普一下1955年授銜中成為開國少將的條件。
  • 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楊思祿個人簡歷照片資料介紹
    【江西籍的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楊思祿逝世】2020年11月18日,記者從楊思祿家屬處獲悉,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楊思祿於11月18日6時30分逝世,享年104歲。楊思祿,男,1917年10月出生於江西於都,開國將校之一。楊思祿於1933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長徵 。
  • 《掩不住的陽光》重走長徵路 劉之冰出演烈士
    由劉之冰、吳其江主演的革命題材電視連續劇《掩不住的陽光》,改編自開國少將喬信明與夫人於玲所著同名長篇紀實小說
  • 105歲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曾率部全殲美軍王牌部隊
    繼11月18日「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後,11月21日,另一名「開國少將」詹大南去世。至此,「開國將領」僅存7人。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詹大南將軍於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時年10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