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職場學太精彩:弄不懂這些潛規則,遲早被淘汰

2020-11-01 她刊

文 | 柳飄飄


《演員請就位2》播出還未過半,就已經貢獻了N個點(撕)(逼)名場面。


場上演員互飆演技,場下導演犀利評判,稍有不慎就會把口碑名聲輸個精光。


影視圈看似光鮮亮麗,實際競爭也相當殘酷,並不亞於我們的職場生活。


所以,《演員請就位2》暴露的X大職場潛規則,你踩中了幾條?


有實力被選擇

才有能力做選擇


40位演員剛一出場,就被按照市場評級劃分成了S、A、B三個等級。


等級最低的B組,坐的是毫無舒適度可言的「冷板凳」,稍高一級的A組則是帶有靠背的獨立椅子。


而最高等級的S組則是舒適度滿分的寬大沙發。



第一輪競演中,40個演員怎樣選擇19個劇目中的各個角色,當然也是按照排名從高到低。


市場評級越高的越有話語權,有優先選擇的權利;


而等級越低的人,只能挑別人剩下的角色,甚至被動地被選擇。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


「選擇權永遠由你的實力決定,實力不夠的人只能等著被拋棄。」



很殘酷,卻也相對公平。


也許你會說,B組也有很多有實力有演技的優秀演員如黃奕、曹駿等,因年齡、流量等各種因素而被否定。


可轉念一想,這個世界其實本就如此。


同樣的工作,5年經驗和10年經驗所積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能承擔的責任也是不一樣的。


你的工作年限越長,往往也意味著你的能力越強,這二者之間是一種正向倍增的關係。


一旦你違背了這種關係,就無法獲得認可,進而喪失好的機會。



趁早接受社會的真相

學會如何與之相處


在職場中,有一個很殘酷的「35歲現象」


當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安穩平和的好日子就會徹底結束,比你年輕、比你有衝勁的後浪,會毫不留情地把你拍死在沙灘上;


你比他們有經驗,有技巧,他們比你有精力,有熱情;你一天只能工作8個小時,他們一天能工作16個小時;你要3萬的薪水,他們只要8千的薪水……



一時的榮譽並不能伴隨你的一生,人生始終要向前看。


想要再次贏回自己的戰場,就要重新建壁壘,且建得越高越好。


就比如我很欣賞的溫崢嶸老師,在得知自己被市場拋棄後,她並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不理智地向年輕女演員發起進攻。


她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也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角色。


在與同組後輩女演員的合作中,她並沒有像其他組的前輩那樣倚老賣老,也沒有故意弱化對手凸顯自己。


而是不斷與對方磨戲,兩人共同努力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她明白自己的優勢,也認識到自己的劣勢。


在認清真相後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找到最適合的突破途徑。


當然,溫崢嶸最終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不僅贏回了尊嚴,更重新獲得S級的入場券。


你看,在職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或輸家,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人人都有機會。



從前,是不進則退

現在,是不進則出局


節目播出後,很多人都被胡杏兒圈了粉。


作為TVB視後、紅了20年的老前輩,在競技舞臺上與新人們捉對廝殺,本就讓人感到意外。


可她卻並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而是出人意料地謙遜、努力。


為了挑戰《親愛的》中李紅琴這一經典形象,她不惜梳著油頭,穿著從市場淘回來的有異味的舊衣服扮醜:


甚至為了貼合角色,硬是逼自己在短短幾天內就學會了安徽話,不帶一絲自己的家鄉口音:


一切好東西,都是稀缺資源。


是稀缺資源,就一定會有競爭,你想要最好的,就必須參與競爭。


不要坐上了高位,就可以安逸養老,讓聽得見炮火聲的人做決定,遠離一線,業務生疏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比你優秀比你有能力,卻比你更努力。



在職場上,無論你有多聰明多努力,總會有遇到瓶頸、感到疲憊迷茫的時候。


這其中,有人停下了腳步,休息一段時間再捲土重來,卻發現戰場早已不是那個戰場;


有人選擇了放棄,就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


只有那個一直堅持不斷突破、一程一程扛下去的人,才會比這些人始終領先一程。


很少有人能做到絕對的無可取代,但至少,我們要努力讓這種被取代的成本變得更高一點。



提升的第一步

是正視並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某期節目中,有一幕特別尷尬。


已經拍過不少電視劇、有著豐富表演經驗的李溪芮,在比賽中選到了自己心儀的角色,卻在舞臺表演中多次失誤。


表演結束後,還不等導演開口,她便以退為進,聲淚俱下地表示自己有多愛這個角色又有多麼意難平:


一番長篇大論,就是不承認自己業務能力有問題,反而給自己找遍了各種藉口:


「演成這樣我自己也接受不了……我不是一個不會演戲的人,我怕大家看了這個覺得我不會演戲......」


當然,她的這一番「辯駁」並沒有讓她收穫同情,從而逃過一劫。


而是直接招來了趙薇的一番diss:


「在臺上站的時候,真是很矯情,作為一個演員,應該是那上面是最重要的,在這臺上的戲比上面還足,我覺得大可不必。」



在失誤面前,面對一個比你有著更豐富經驗的人,狡辯,並不是解決問題和獲得認可的正確方式。


人們總是想辦法去掩蓋自己已經發生的失誤,試圖將自己所犯的錯誤合理化,試圖用最合理的解釋,去為自己辯解。


可這樣的操作,在別人看來反而是欲蓋彌彰。


很多人在犯錯誤後,會因怕丟人、怕被指責而找盡各種理由,去掩飾自己的錯誤。


殊不知,勇於承認犯錯,再吸取教訓,才是面對失誤的正確方式。


糾正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要正視錯誤。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這個節目裡很多選手演技真的一言難盡,美其名曰是「來學習的」。


可對觀眾來說,我們看的是「演員請就位」,而非「演員訓練營」,沒有人可以無底線容忍你的不敬業。



節目中有很多不能稱之為「演員」的藝人,站上了表演的舞臺,其實不管是演員還是其他職業,跨行轉業這一現象並不少見,但——


機會永遠都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想要轉型當演員的主持人張大大,在面對被挑剩下的角色後,毫無表演經驗的他,被爾冬陞質疑有沒有看原版電影學習,竟然還能理直氣壯地說「沒有」。


隨後還試圖通過自己「新人演員壓力大」來賣慘:


而同樣非科班出身的辣目洋子又是怎麼做的呢?


為了讓表演區別於原版,也更本土化,她在背後沒少下功夫。


比如讓角色帶有口音,融入中國底層婦女的平實口吻與性格等,細膩又貼近現實的處理,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了:


在職場,你要展現的是你的能力,即使不是完美的工作能力,也要是你的思考能力。


每一個踏入職場的人,都應該主動學習、做好最起碼的準備,而不是空著手只等著別人來教,拿「我是來學習的」說辭,當遮羞布。



不管是演員也好,普通的打工人也罷,如何擁有在職場上不被淘汰、逆流向上的競爭力,永遠都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一夜成名、突然爆紅。


有的,只是別人不曾關注時,日復一日的默默積累。

相關焦點

  • 《演員請就位2》第一輪淘汰名單已公布,李成儒老師終於學聰明了
    《演員請就位2》已經播出了6期了,進行了2輪對決,淘汰了16名演員,24強誕生。劉芮麟對比同組的三個演員孫千、陳宥維明顯表現最好,但導演偏偏就是沒有選他,而把他給淘汰了,真的讓人看不懂。
  • 《演員請就位2》,是一幅女性職場群像圖
    新姐最近狂迷《演員請就位2》,著迷程度相當於上半年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一般來講,綜藝節目第二季會呈現疲態,但《演員請就位2》看點升級,好看到尖叫。娛樂圈的種種明規則、潛規則濃縮在這一方小小的舞臺,往大了說,就是職場眾生相。每個人都帶著欲望而來!
  • 《演員請就位》揭露職場真相:成年人的世界不缺虛偽的誇讚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一開播,就陸續拿下近20個話題熱搜,超122億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爾冬陞瘋狂diss演員、演員質疑導演評級標準、導演之間觀點互撕很多人說節目賽制很殘酷,對演員的評級標準更殘酷,然而,現實中的職場,可比《演員請就位》的殘酷地多,在這部綜藝裡,我看到了這3條扎心的職場真相。
  • 《演員請就位》暴露潛規則:逐夢演藝圈,有人很重要
    《演員請就位》第三期,楊志剛實慘。《受益人》段落,他擅自添加搞笑對白,被郭敬明吐槽調性紊亂。其他三位導師,也無一人贊「楊」。《演員請就位》四大導師,三位逐夢演藝圈都享受過親人的提攜。比如爾冬陞。在《演員請就位》,倪虹潔抱怨自己年齡大了
  • 陳凱歌一句話暴露《演員請就位》的潛規則,原來老戲骨只是陪跑
    自從綜藝《演員請就位》播出以來,各位導演和演員之間的話題和爭議不斷,一個演員競技類的節目很快性質發生了轉變。 對於上一季的《演員請就位》中,雖然四位導演陳凱歌、趙薇、李少紅、郭敬明之間存在很多在對表演理解和欣賞上的差別
  • 2次墊底,第3次出局,曹駿被淘汰才是《演員請就位》最大的笑話
    2次墊底,第3次出局,曹駿被淘汰才是《演員請就位》最大的笑話。,第3次出局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很「精彩」!唐一菲退賽,戲骨楊志剛被淘汰,黃奕的《回家的誘惑》意外受到好評。但是最令人意外的卻是曹駿被淘汰了。曹駿前2次定級都是墊底,雖然導演和製片人不認可他,但是曹駿卻收穫了很多路人緣,成為了觀眾心中的S級的演員。
  • ​陳凱歌一句話暴露《演員請就位》的潛規則,原來老戲骨只是陪跑
    自從綜藝《演員請就位》播出以來,各位導演和演員之間的話題和爭議不斷,一個演員競技類的節目很快性質發生了轉變。對於上一季的《演員請就位她唯一一次嚴厲,就是在看到李溪芮和孟子義因表演失誤而在舞臺上痛哭不已時,直言太矯情了,也因此上了熱搜,受到網友力挺。
  • 演員請就位,凱歌請面對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隱約是有一個劇本設計的,那就是郭敬明上位。之前大家都受夠了他各種帶私貨讓沒演技的小鮮肉上位。並且每個題材都這麼弄一弄,好像顯得高級。那我們深究,我覺得凱歌的短板很多,一是這種風格其實或多或少只有部分題材合適,並且,在電影飛速發展的當下,其實已經有點淘汰了,表演歇斯底裡,倒還不如多蘭的電影來得純粹,因為凱歌還喜歡把歇斯底裡和文化什麼搞在一起。
  • 比《演員請就位》市場評級更殘酷的,是這3條扎心真相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一開播,就衝上了熱搜,爾冬陞瘋狂diss演員、演員質疑導演評級標準、導演之間觀點互撕……比起演戲本身,節目的規則與評判標準似乎更受人關注。,然而,現實中的職場,可比《演員請就位》的殘酷地多,我在這部綜藝裡,看到了這3條扎心的職場真相。
  • 《演員請就位2》熱播逆襲,趙導放狠話爆出職場現狀,馬蘇尷尬了
    近日,在翹首以盼中《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終於和觀眾們見面了,距離第一季開播已經時隔一年,這檔綜藝節目詮釋不同角色,呈現出數十部精彩作品,演員們的演技也不斷成熟,那麼在第二季中節目剛亮相就已經引爆全網,熱播話題不斷。
  • 《演員請就位》太現實:沒演技的排名靠前,演技好的反被淘汰
    第一期的《演員請就位》和第二期的《演員請就位》明顯不一樣了,導師陣容多了一位老戲骨李成儒,這讓《演員請就位》增添了很多 看點。其次就是,導師對40位參賽演員的認可條件增加了演員的知名度以及市場反響等其他因素。
  • 《演員請就位》趙薇無疑是最知道節目潛規則的人
    如果你看過《演員請就位》的話,你就知道這部綜藝節目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大型的娛樂圈吃瓜現場,娛樂圈我們能吃到的瓜,在這裡,我們都是能夠看見和遇到的,可你知道嗎?看似是幾大導演在選擇演員,實則《演員請就位》背後充斥著娛樂圈的潛規則。
  • 演員請就位2,臺下十年功,為臺上一分鐘
    就在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2》,在臺上,又有八位演員「殺青」啦!這一期節目有人離開,有人回歸,整期的信息含量可不小。但相比於淘汰、復活等常規的環節,最新加入的製片人評審團更是與演員實打實的碰撞在了一起,這顯然是為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意外之喜。
  • 身在職場,不懂這3個潛規則,早晚吃大虧,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職場上,你只有能力,未必是精英;只有忠誠,未必獲得信任;只有苦幹,未必得到肯定。為什麼會這樣?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不懂得職場潛規則,你會得罪領導,疏遠同事,致處處碰壁,晉升之路屢屢受挫。如果不懂職場潛規則與規則,你就容易處處受困。。華職讀了《職場潛規則大全集》後發現,書中提到,身在職場,不懂這3個潛規則,早晚吃大虧,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 看《演員請就位》,讀懂娛樂圈3大「潛規則」
    集齊演員、導演和資本,《演員請就位》就如同是一個當下娛樂圈的縮影。雖然才播出5期,卻足以以小見大,讓人讀懂娛樂圈裡的3大潛規則。難道瀕臨淘汰的曹駿和婁藝瀟就不要鼓勵和機會嗎?這其實不過是順應了當今娛樂圈趨勢罷了。在現下的影視劇市場上,佔據最大份額的還是偶像劇。和年長演員比起來,年輕演員的可塑性更強。再退一步說,年輕演員身上自帶青春氣息,即便是劇情瑪麗蘇、演技並不出彩,但一樣有粉絲買單,一樣能演男主角。
  • 楊志剛在《演員請就位》上的轉變已把娛樂圈的潛規則說得夠通透了
    文|吳清淺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淘汰賽開始白熱化了,不少人或許已經對參演嘉賓之一的楊志剛有點陌生了,因為他早早就被淘汰了,且淘汰賽開始後,「導演請就位」、「流量請就位」、「資本請就位」等話題已經完全蓋住了其「戲霸」嫌疑及被導演哥哥捧了多年的話題。
  • 演員請就位2 曹駿被淘汰的真相併不是演技,而是
    曹駿(Neil),1988年2月9日出生於上海市,華語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給演員評級,s級坐大沙發,B級木凳,太殘酷?現實比這慘多了
    一、《演員請就位》曝光職場潛規則《演員請就位2》引起了很高的話題度,而第一期演員們就位後就給演員做了一個市場定位,而做這些市場定位的人大多數是演藝圈影視界比較知名的製片人, 給出的市場等級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準確的。
  • 《演員請就位》淘汰了他,央視卻把他當成「寶」
    《演員請就位》第四期,四個導演沒人選曹駿,這樣的演技就不配留在舞臺上嗎?許多人說他不自信,原本是有的,眼裡都是小星星。後來呢一次次被打擊,讓他如何再自信?換你們你們也一樣,沒人選他的那一刻眼裡的星星都沒了。真的太難受了,他沒放棄做演員,就是他最大的自信了。
  • 《演員請就位》,比起郭敬明李成儒互懟,這些精彩更吸引我
    是被阿令騙去看《演員請就位》全集的,沒想到學到很多,簡單說說。1《陳情令》裡肖戰王一博演成那樣,原來並不容易。2名導的基本功和風範。被陳導的專業度和格局圈粉。他說演員演不好,導演才是第一負責人,誰教他們好好演了?是的,導演類似於一個老師,若不負責去好好引導,角色劇本不行,光靠演員是沒辦法的。而且他說受過的折磨煎熬都和成功緊密相連,十分勵志。他懂戲更懂怎麼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