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更新了,看看時間,快有一個月的跨度。不是懶惰,也不是想放棄百家號,只是心裡沒有方向,想確定一個主題再開始更新。昨天看到馬拉度納去世的消息,於是決定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不是蹭熱度,就是想寫寫自己的一些感受,權作是隨筆吧。
其實我不是球迷,雖然平時熱衷運動,但由於身高體型的原因,對對抗性強的球類運動沒什麼興趣,關注得少。讀大學的時候,對同學興奮地看NBA和世界盃的時候人們熬夜看世界盃都不大以為然。
真正認真看過一次世界盃,就是2018年的在俄羅斯舉辦的世界盃。這一次,我發現我以前錯過了很多。也是從這次開始,我明白到足球真是一項偉大的運動。也是因為這一次世界盃,我知道了一個在戰火與衝突中建立起來的小國家克羅埃西亞,我還認識了一個叫莫德裡奇的球員。這個從戰火中長大的足球運動員,身形瘦小而眼神堅毅。
寫上面這些不是我囉嗦,我只是想說明,作為一個對足球運動形同路人的我,居然也會這麼關注馬拉度納。
從開篇下來,我一直只寫馬拉度納四個字,並沒有加球王之類的前綴,因為我覺得他的偉大已經不需要任何說明了。每一種運動都會有它標誌性的人物,譬如籃球,很多人的最快印象是喬丹,桌球則是鄧亞萍,賽車是舒馬赫,高爾夫是伍茲,等等。而足球,在群星璀璨中,馬拉度納絕對是最耀眼的那顆。
作為阿根廷之光,馬拉度納的去世影響深遠。阿根廷宣布,全國哀悼三天,並以國葬待遇安葬馬拉度納。民眾自發排長隊悼念,沉默、啜泣、鼓掌,手裡還緊緊攥著馬拉度納的10號球衣。
他們無法忘卻這屬於戰士的榮耀。
沒錯,對於阿根廷,馬拉度納就是一名戰士,一名為國雪恥的戰士。不管是毒品還是混亂的私生活,都無法影響馬拉度納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位置。
如果你知道「上帝之手」的來歷,那你大概會知道「馬島戰爭」;如果你知道「馬島戰爭」,那你就明白「上帝之手」之於馬拉度納和馬拉度納之於阿根廷的意義。
1982年發生的馬島戰爭,又叫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馬島戰爭,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起因是阿根廷和英國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
當時已經發生了經濟危機的阿根廷焦頭爛額,國內不斷發生反對總統軍政府運動,馬島戰爭至關重要,獲勝,則國內危機可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裡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對於阿根廷的主動,英國有點吃驚,但柴契爾夫人領導下的英國依然強硬,依然幻想著延續日不落帝國的餘暉,於是出兵反擊。
戰爭以英國的勝利告終,成為阿根廷永遠難以忘卻的傷痛和恥辱。終於,戰場在4年後的1986年搬到了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宿敵阿根廷和英國在綠茵場上狹路相逢。
在1/4決賽中,時任阿根廷國家隊隊長的馬拉度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Hand of God)事件,憑藉此球領先後,馬拉度納隨後又攻入了一個堪稱世界盃歷史上最精彩的入球——「世紀進球」。這場比賽,阿根廷最終以2:1獲勝,並最終獲得此屆世界盃冠軍。
沒錯,阿根廷勝利了,在足球場上,他打敗了英國,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輸掉的尊嚴,馬拉度納在球場上贏回來了。
阿根廷舉國歡呼,激動相擁,國內備受創傷的民眾找到了慰藉,低迷的士氣再次高漲,馬拉度納成為了阿根廷的英雄、神話和永遠的榮光。即使後來馬拉度納嗑藥縱慾,劣跡斑斑,但阿根廷人依然對他偏愛和包容,從不減少半分對他的推崇。
或許上帝之手成為了人們對馬拉度納職業生涯詬病的汙點,可不容否認的是,誰也無法因此懷疑這位偉大球員的實力。
一個運動員的最偉大之處,就是與他的國家一體,與屬於他國度的民眾一體,去創造和承載榮譽,這就是真正的偉大的體育精神!
馬拉度納做到了!阿根廷人因此銘記!世界也因此銘記!
2020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新冠疫情依然世界蔓延,年初,同時運動員的NBA偉大球員科比飛機失事意外身亡,年末,馬拉度納又因病去世。
或許,他們兩個與很多人無關緊要,或許,他們是很多人永遠的青春記憶和精神象徵。有人說,感覺青春消逝的一瞬間,是當初喜歡的偶像老去和去世,不管如何,體育精神將始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