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一年

2021-02-12 武漢熱點

去年的這個時候武漢正式宣布封城。

一年的時間,還難以衝淡當時的緊張和不安,於是我們想去看看武漢現在的樣子。

想發一封穿越時光的郵件,把今天的照片發給一年前的自己,告訴所有人:

這一年,武漢會挺過去,千萬不要放棄。

早上八點,江漢關的鐘聲準時敲響,六十多歲的老李走出民主路,提著薩克斯,獨自一人往江邊走去。

天氣好的時候,臨江門一大早就能看到來來往往的人潮:有衣著光鮮的武漢嫂子、提著鳥籠背著相機的攝影老杆、還有走路左搖右晃的孩子。

公園裡的路燈上,還殘留著江水的淤泥,生動地告訴人們這一年的汛情曾漲到哪;陽光灑在光禿的樹林和枯黃的落葉堆上,給長江描了一層金邊。

找個四下無人的地方坐下,老李提起陪了他二十年的薩克斯,一首《走進新時代》獻給新的一天。

上午九點,時代的後浪們蓄勢待發,光谷廣場的地鐵列車依然載來滿滿當當的人。

小張已經是本月第三次遲到了,她總說自己過著內卷而又佛系的職場生活,揣著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過著加班加點的日子。

著名的C出口已沒有了當年的擁擠,在光谷廣場地下通道連結起來後,行人分流的情況讓光谷轉盤的路況得到了多年以來的好轉。

光谷在小張眼裡還是那個光谷,拆開光谷這個詞,會發現光谷還是裝滿著年輕、夢想、奮鬥還有變化,年輕人繞不開,又渴望留下。

今年學校的寒假都放的早,阿樂和爸爸媽媽看天氣不錯,又恰逢周末,開個車去東湖轉轉。

磨山景區這幾年修建了不少新景點,粉紅色的摩天輪東湖之眼差不多刷爆了武漢人的朋友圈,轉一圈的時間還剛好是13分14秒,活脫脫像一個老景區的土味情話。

看著眼前的雁歸橋走了二十分鐘,阿樂卻感覺好像連一半都沒走到,只聽爸爸媽媽說,快了快了,就在前面。

東湖遠比地圖上看上去大,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各有其景,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只要天氣好,東湖就是最不會出錯的去處。空氣清新,微風拂面,遠離人群偷偷摘下口罩拍張照,也未嘗不可。

中午1點,攝影師小王已經在中山公園轉了兩圈了。

他時常感嘆,中山公園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每次去你都有新發現。

民樂角,隔著遠聽以為在合奏,走進了,才發現十米開外就一個角兒,各自拉著不同的曲兒,有的還搭配著一位唱和聲的老阿姨,相隔這麼近卻不曾跑調。

孫中山與宋慶齡雕像廣場,上演著旱冰、滑板車、平衡車三車道競速,其激烈程度可看著嗑完三大包瓜子。

樹下躺平打瞌睡的大爺大媽,路邊向家長孩子兜售初中模擬考卷的小販,中山公園總有讓你意外的光景,武漢人在此放鬆休憩,突出一個悠然自得。

下午4點,歸元寺的僧人開始準備誦經。

早在幾天前,歸元寺就不再對外開放了,考慮到年底燒香拜佛的人群可能會聚集,寺廟也要響應國家的號召。

歸元寺的僧人作息嚴謹,每天有兩個時間段要準備拜佛誦經,凌晨5點和下午5點,但僧人的生活也的確佛系,念經拜佛,就渡過一天。

去年的9月16日,疫情後歸元寺再次開放,每天限3000名香客,大多都求個平安健康,想必廟裡的小師傅,也在誦經前為武漢保佑祈福吧。

長河落日,餘暉相印,中華門碼頭的下午6點,夕陽無限好。

這裡聚集著武漢人最深的鄉愁,長江大橋,輪渡,碼頭,龜山電視塔,無一不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往。

江水流淌,衝刷著歲月的印記,把時代的沙塵拍在江堤上,縱身一轉,又奔流不息。

趁著落日餘暉,坐一趟百年輪渡,從中華門到武漢關,一抬頭,江漢關的鐘聲再次敲響。

拍完這些照片,我發給了封城時在外地被困的朋友,問她:如果一年前我跟你說武漢一年後的一天是這樣子,你信麼?

幾乎是秒回:誰信呀?當時多緊張,我個武漢人在外面還要躲著。

是啊,真不容易,武漢挺過了這一年,在卸下了英雄城市的光環,經歷了每個武漢人的焦慮與害怕之後,武漢依然山河無恙,現世安穩。

再也沒有困難可以輕易摧垮武漢人的意志,英雄兒女不會再懼怕,只會自覺做好萬全的準備。社區拉起測溫線,商場嚴查健康碼,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帶好口罩。

這一次,這座城市,就由我們自己來守護。

春節臨近,防範疫情的號召越來越緊急,武漢熱點×「拾乘拾事務所」發布「承諾膠帶」系列周邊。號召武漢人積極遵守防疫規定:不返鄉,不聚集,不隱瞞。保持社交距離,不抱僥倖心理。

這一年的經歷告訴告訴我們,信任彼此,凝聚意志,自覺做好防疫的行為約束,就是保護這座城市,守護安穩生活最好的行動。

你可以把它貼在或者掛在衣服、口罩、手機,雨傘等任何地方,在公共場合表明響應號召,積極防疫的態度。

防疫還未結束,我們仍需努力!願武漢新的一年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願武漢人的生活一帆風順,健康平安!

參與文末留言

 #這一年,你過得好嗎?# 

隨機抽取10位走心的小夥伴獲得

「承諾膠帶」紀念周邊一份

相關焦點

  • 歲末回望,紀錄片人和武漢的這一年
    歲末回望,紀錄片人和武漢的這一年採訪:沙丘、張勞動、糾結的茶撰文:沙丘編輯:小nine《在武漢》、《武漢·重症區六層》、《好久不見,武漢》、《被遺忘的春天》、《藍盒子》、《原地生長但是,短期內這個想法是沒辦法實現了,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幾個創作者進行回訪,與他們聊聊過去一年的困境、收穫以及揮之不去的武漢經歷。凹凸鏡DOC創始人沙丘在武漢「怎麼才能進武漢?」「你有認識武漢的攝影師嗎?」
  • 「把外公和媽媽借給你」的武漢女孩陳琪方:這一年我長大了!
    楚天都市報12月4日訊(記者狄鑫 通訊員王雯婷)「這一年我不像以前那樣愛撒嬌生氣,變得更獨立、更懂事了。」4日上午,記者撥通陳琪方的電話時,她正在緊張準備藝術專業統考。「上半年我的媽媽、外公和無數的醫護人員一起衝在抗疫前線,保護我們大家,如今武漢恢復正常運轉,我才能繼續在喜歡的藝術道路上追逐夢想。」陳琪方說。武漢市礄口區第二十九中學學生陳琪方的高三這一年註定不凡。陳琪方出生在醫學世家,疫情期間她的母親和外公奮戰在抗疫一線,父親參與社區值守,一家人聚少離多。
  • 2020這一年……武漢暖心大片陪你跨年
    2020這一年……武漢暖心大片陪你跨年 2020-12-31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升三級的武漢快遞小哥汪勇:成為英雄的這一年
    他離開時,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也許再也回不來了。在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第三天,休假在家的汪勇決定出門,接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這像一部英雄電影的開頭。危難之時,人群裡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快遞員,脫下工服,走出家門,踏出變身為「超級英雄」的第一步。之後的幾個月,汪勇像一個支點,撬動了人們難以想像的能量。
  • ​武漢封城一周年,100張照片,帶你回顧這一年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今天,距離武漢封城,整整一周年。 過去的一年,我們經歷了疫情、隔離、封城、洪水……當然,我們同樣迎來了解封、返工、重啟、復甦。• 還能看見漢街這片星光,是多幸運的事。• 7月21日,43天,武漢市順利出梅,頂住了這場嚴峻考驗。
  • 那一年與這一年
    這一年,荊楚大地疫情緊,武漢市區硬封城。黨中央一聲令下,當祖國和人民有難之時,你寫下了一封封請戰書,收拾了行裝背包,等待著祖國的召喚和人民的重託。這一年的大年三十日夜晚,當萬家燈火通明,電視機前觀看央視春晚時,你卻搭乘銀燕,到了黃鶴樓下,到了荊江大地,到了疫情的重災區。
  • 看到鼻酸:疫情之後,一位武漢工程師這樣度過了一年!
    2020年的對於我也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即使回家之前已經知道新冠疫情變得嚴重,可是擋不住思鄉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春節闔家團圓的時候,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落寞感覺去年經歷過一次,回憶都是旅館寒燈獨不眠的惆悵。所以今年無論如何擋不住自己回家的腳步,踏上了2020-1-22回武漢的G1720高鐵。回到家已是華燈初上,武漢已經沉浸在一片除歲納新的喜慶氣氛中。到處是推杯換盞 觥籌交錯的年會晚宴。
  • Qing聽這一年武漢首位捐獻血漿的醫生講述:回歸平靜的「熱血群」
    如今,許德龍已經回到武漢第四醫院的工作崗位上,幫助新冠肺炎康復者進行康復訓練,工作之餘還與身為音樂教師的妻子一起編排錄製了抗擊新冠的戲曲操。同時作為馬拉松愛好者的他仍在堅持夜跑,「每次跑步回來,都能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的復甦。」確診時「有點兒慌」儘管時隔將近一年,但許德龍還能清晰地記得他被感染新冠病毒的經歷。
  • 這四場匯集了武漢藝術大咖、時尚達人的直播,錯過等一年!
    繪畫 唱歌 書法 旅行 看電影推薦 看繪畫視頻 直播時間:7月22日  19:30-21:00(90min)包括LAPORA麗莫、N.paia 恩派雅、I'd 愛帝、TRICKCOO、LEONSENSE 、CAIRA、AINTFEAR、EMPTY REFERENCE 等8個時尚品牌參與了本場直播呈現,並通過模特展現了各個品牌的當季主打國際公司,巴黎ELITE、米蘭ELITE、倫敦ELITE2017武漢時裝周
  • 謝芳:回到武漢,回到這座英雄的城市
    華語青年電影周【謝芳:回到武漢,回到這座英雄的城市】我應該說是「回到武漢」,因為我是在湖北出生的,在武漢工作了12年。1951年,我在中南文工團演歌劇,也是在這裡認識了丈夫張目。1959年拍了《青春之歌》後,1963年我們才離開武漢,到現在50多年快60年了。有一年武漢發洪水,我和張目在夜裡12時接到電話,第二天就飛回武漢參加募捐演出。
  • 這一年 249名青海兒女馳援武漢
    逆行出徵的隊伍裡,有20名醫護人員來自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其中19人為我省首批赴湖北醫療隊隊員,1人在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為生命護航。 千裡之外,高原大地全力戰疫,「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用一片丹心踐行「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鏗鏘誓言。
  • 「亞亞」這一年
    直至2020年11月28日,「亞亞」已經陪大家走過了一年時光,這一年中,「亞亞」不僅為亞沙會的籌備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在各大活動中留下了忙碌的身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這一年中亞亞的忙碌瞬間。湖北海南一家親!亞沙會吉祥物「亞亞」成信使
  • 新冠康復後迎來「奇妙」一年 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從武漢開始重新...
    ■對話背景對武漢,莫華倫相當熟悉,他幾乎每年都會來武漢演出,2019年甚至來過兩次。昨晚,時隔八年之後,莫華倫與戴玉強、魏松一起,再次以「中國三大男高音」組合的身份在武漢亮相,演出前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他說,自己康復了,武漢也「重生」了,這種情感是不一樣的,「我希望能跟所有武漢人一起,在音樂聲中走向更好的2021。」
  • 環球印務:與武漢生物籤訂了未來一年涉及新冠疫苗產品包裝等的採購...
    2020.11.13 08:45【環球印務:與武漢生物籤訂了未來一年涉及新冠疫苗產品包裝等的採購訂單】環球印務在互動平臺表示,輝瑞公司所產新冠疫苗是由美國輝瑞和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聯合研製,暫未在國內生產。
  • 400萬移動老房子 耗時一年將江西老宅原封不動搬到武漢
    400萬移動老房子 耗時一年將江西老宅原封不動搬到武漢時間:2015-10-04 12:55   來源:荊楚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花費400萬將百年老房子從江西搬到武漢來源:荊楚網 錯落有致的庭院,雕鏤精細的內堂一座兩層徽式老房子,鶴立於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的阡陌鄉間。
  • 一年好戲300場,武漢劇院躋身全國十強
    2018年全國共有9個城市戲曲演出場次超過百場,武漢劇院獲「全國大型演出場館活力20強」,「戲曲大型演出場館十強」,湯湖戲院獲「小型演出場館活力十強」。其中武漢以300場位列北京、杭州和上海之後,成為全國戲曲演出第四活躍的城市。同時,在武漢上演的劇種數量達到18個,同樣名列全國第四。今天,文旅君就和大家聊聊,武漢這座戲曲文化繁榮的「戲碼頭」。
  • 武漢走向2021
    距離新的一年還有三十多個小時,一支短片,感動了朋友圈。這部名為《武漢·在一起》的短片,看名字似乎只是關於中部城市武漢,看完卻會讓身處各地的國人找到共情。短短3分29秒的篇幅,並未著墨年初驚天動地的武漢抗疫現場,而是把鏡頭投向了幾個普通人,普通到仿佛出門就會遇見他們。這一年,世界與我們都經歷了太多。
  • 這30張照片,告訴你什麼是武漢溫度!
    這一年,「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口號唱的響亮,變化翻天覆地。
  • 新冠肺炎康復後迎來「奇妙」一年,莫華倫:從武漢開始,跟所有人一起...
    對話背景:對武漢,莫華倫相當熟悉,他幾乎每年都會來武漢演出,2019年甚至來過兩次。但現在,他跟武漢的情感和聯結更深刻了。「作為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我願意從武漢開始,跟大家一起重新出發。」2020年11月9日,《中國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武漢新年音樂會》啟動「雲發布會」,視頻那頭的莫華倫這樣說。
  • 2020 這一年 這一城|75天6000公裡路,這個武漢人幹了這樣一件事!
    楚天都市報記者 石倩 通訊員 於海濤武漢封城期間,很多私家車的行駛裡程數都是零,陳偉的行車裡程卻增加了6000多公裡。不是他違反了小區封控管理,而是那時的武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他和他的同事們勇敢的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