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武漢正式宣布封城。
一年的時間,還難以衝淡當時的緊張和不安,於是我們想去看看武漢現在的樣子。
想發一封穿越時光的郵件,把今天的照片發給一年前的自己,告訴所有人:
這一年,武漢會挺過去,千萬不要放棄。
早上八點,江漢關的鐘聲準時敲響,六十多歲的老李走出民主路,提著薩克斯,獨自一人往江邊走去。
天氣好的時候,臨江門一大早就能看到來來往往的人潮:有衣著光鮮的武漢嫂子、提著鳥籠背著相機的攝影老杆、還有走路左搖右晃的孩子。
公園裡的路燈上,還殘留著江水的淤泥,生動地告訴人們這一年的汛情曾漲到哪;陽光灑在光禿的樹林和枯黃的落葉堆上,給長江描了一層金邊。
找個四下無人的地方坐下,老李提起陪了他二十年的薩克斯,一首《走進新時代》獻給新的一天。
上午九點,時代的後浪們蓄勢待發,光谷廣場的地鐵列車依然載來滿滿當當的人。
小張已經是本月第三次遲到了,她總說自己過著內卷而又佛系的職場生活,揣著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過著加班加點的日子。
著名的C出口已沒有了當年的擁擠,在光谷廣場地下通道連結起來後,行人分流的情況讓光谷轉盤的路況得到了多年以來的好轉。
光谷在小張眼裡還是那個光谷,拆開光谷這個詞,會發現光谷還是裝滿著年輕、夢想、奮鬥還有變化,年輕人繞不開,又渴望留下。
今年學校的寒假都放的早,阿樂和爸爸媽媽看天氣不錯,又恰逢周末,開個車去東湖轉轉。
磨山景區這幾年修建了不少新景點,粉紅色的摩天輪東湖之眼差不多刷爆了武漢人的朋友圈,轉一圈的時間還剛好是13分14秒,活脫脫像一個老景區的土味情話。
看著眼前的雁歸橋走了二十分鐘,阿樂卻感覺好像連一半都沒走到,只聽爸爸媽媽說,快了快了,就在前面。
東湖遠比地圖上看上去大,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各有其景,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只要天氣好,東湖就是最不會出錯的去處。空氣清新,微風拂面,遠離人群偷偷摘下口罩拍張照,也未嘗不可。
中午1點,攝影師小王已經在中山公園轉了兩圈了。
他時常感嘆,中山公園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每次去你都有新發現。
民樂角,隔著遠聽以為在合奏,走進了,才發現十米開外就一個角兒,各自拉著不同的曲兒,有的還搭配著一位唱和聲的老阿姨,相隔這麼近卻不曾跑調。
孫中山與宋慶齡雕像廣場,上演著旱冰、滑板車、平衡車三車道競速,其激烈程度可看著嗑完三大包瓜子。
樹下躺平打瞌睡的大爺大媽,路邊向家長孩子兜售初中模擬考卷的小販,中山公園總有讓你意外的光景,武漢人在此放鬆休憩,突出一個悠然自得。
下午4點,歸元寺的僧人開始準備誦經。
早在幾天前,歸元寺就不再對外開放了,考慮到年底燒香拜佛的人群可能會聚集,寺廟也要響應國家的號召。
歸元寺的僧人作息嚴謹,每天有兩個時間段要準備拜佛誦經,凌晨5點和下午5點,但僧人的生活也的確佛系,念經拜佛,就渡過一天。
去年的9月16日,疫情後歸元寺再次開放,每天限3000名香客,大多都求個平安健康,想必廟裡的小師傅,也在誦經前為武漢保佑祈福吧。
長河落日,餘暉相印,中華門碼頭的下午6點,夕陽無限好。
這裡聚集著武漢人最深的鄉愁,長江大橋,輪渡,碼頭,龜山電視塔,無一不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往。
江水流淌,衝刷著歲月的印記,把時代的沙塵拍在江堤上,縱身一轉,又奔流不息。
趁著落日餘暉,坐一趟百年輪渡,從中華門到武漢關,一抬頭,江漢關的鐘聲再次敲響。
拍完這些照片,我發給了封城時在外地被困的朋友,問她:如果一年前我跟你說武漢一年後的一天是這樣子,你信麼?
幾乎是秒回:誰信呀?當時多緊張,我個武漢人在外面還要躲著。
是啊,真不容易,武漢挺過了這一年,在卸下了英雄城市的光環,經歷了每個武漢人的焦慮與害怕之後,武漢依然山河無恙,現世安穩。
再也沒有困難可以輕易摧垮武漢人的意志,英雄兒女不會再懼怕,只會自覺做好萬全的準備。社區拉起測溫線,商場嚴查健康碼,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帶好口罩。
這一次,這座城市,就由我們自己來守護。
春節臨近,防範疫情的號召越來越緊急,武漢熱點×「拾乘拾事務所」發布「承諾膠帶」系列周邊。號召武漢人積極遵守防疫規定:不返鄉,不聚集,不隱瞞。保持社交距離,不抱僥倖心理。
這一年的經歷告訴告訴我們,信任彼此,凝聚意志,自覺做好防疫的行為約束,就是保護這座城市,守護安穩生活最好的行動。
你可以把它貼在或者掛在衣服、口罩、手機,雨傘等任何地方,在公共場合表明響應號召,積極防疫的態度。
防疫還未結束,我們仍需努力!願武漢新的一年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願武漢人的生活一帆風順,健康平安!
參與文末留言
#這一年,你過得好嗎?#
隨機抽取10位走心的小夥伴獲得
「承諾膠帶」紀念周邊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