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素一
在某一季的《吐槽大會》上,李誕吐槽胡可說:
這是我國著名的母親,確實沒有什麼作品,不知道咋吐槽她。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對比了自己和沙溢的婚姻,面對另外三對夫婦——蔡少芬張晉夫婦、張歆藝袁弘夫婦、吉娜和朗朗夫婦,他們婚姻裡的各種儀式感和浪漫情節,胡可產生了嚴重的心理落差,並一度崩潰大哭,說後悔結婚。
作為一個女明星,胡可曾經在主持界很早就出道,後來她又轉行做了演員,參演過大大小小不少影視作品,但為了沙溢和兩個兒子,她退居幕後,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守護他們的小家。
據聞,胡可跟沙溢結婚前,沙溢不但沒有向胡可隆重的求過婚,甚至關於結不結婚這件事,沙溢還以「不結婚就分手」作威脅逼迫過胡可。
在這裡,小編不禁為中國好老婆、中國好媽媽胡可心疼3秒鐘。
然而現實中,是不是正如傳聞的一樣,胡可的婚姻真的不幸福嗎?
請隨小編走入兩個人的世界去看一看,他們的故事將在下文為您娓娓道來。
祖籍浙江的胡可,1975年出生在老家。
胡可的母親是北京人,在胡可6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家中經濟條件有限,父母為了賺錢謀生到外地工作,不得已將胡可送到了在北京姥姥姥爺家寄養。
三歲的胡可,見到自己的媽媽,還管她叫阿姨。
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的童年,讓胡可形成了相對內向的性格。
雖然表面上看不出她和其他孩子有什麼大不同,但是這個缺愛的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胡可未來的人生。
當胡可和自己的父母重新團聚之後,她已經肆意的長大,非常頑皮,起初她變得不能和父母親近,甚至因為頑皮而被母親刮過耳光。
有一次,父親要她騎自行車去給舅舅家送幾條帶魚,但當時的胡可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肯聽父親的指揮,後來氣的父親用凍帶魚抽她。
叛逆的性格以及在家庭中和父母擰巴的關係,成為胡可記憶中最深刻的成長經歷。
但儘管胡可的童年缺少了些溫馨和陪伴,但在命運的關鍵轉折點到來的時候,她卻沒有掉鏈子。
高中畢業後,胡可意外的,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也正是因為成功的考入了傳媒大學,胡可才有了後來走出原生家庭,重新塑造自我、改變人生的機會。
作為中國傳媒大學94級的學生,讀書的時候,胡可和在今年熱播劇《如果歲月可回頭》中扮演上官慧的趙琳是同一個宿舍的同學。
胡可的美貌在當年的大學同學之中是出名的,但她自己卻並不自知,大學期間的胡可也並不活躍。
甚至當初,連報考傳媒大學這件事也並非出自胡可本意。
當年因為一起玩很好的朋友裡,有一個女孩的母親在中央臺工作。聽說傳媒大學要招生,就告訴了她們,然後她們五個關係好的朋友就湊熱鬧一起報名了。
1998年,胡可結束了4年的大學學習。
彼時,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剛剛成立不久。
因為感覺在新電視臺,機會會多一些,胡可於是籤約去了香港鳳凰衛視旗下的一個電影頻道去實習。在那裡,她同時主持了三個關於電影的節目。但因為自己本身對電影不是很了解,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幹了不到4個月,胡可就從香港回了深圳,後來又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後,胡可去了北京電視臺,後來她主持了一檔兒童節目《小神龍俱樂部》,一幹就是3年。
通過主持這個節目,胡可在主持界開始被觀眾認識。
後來,一檔綜藝節目,奠定了胡可主持界的地位,這個節目就是《歡樂總動員》。
因為《歡樂總動員》屬於中國大陸比較早期的綜藝類節目,對節目主持人的臨場發揮和控場能力都要求很高,是開先河式的娛樂節目。
胡可通過在這檔節目裡的歷練,不僅提升了自己的主持功力,也逐漸開始向一個專業主持的方向轉型。
但就在事業即將衝上至高點的時刻,胡可卻因為性格原因,放棄了主持人這個身份。
從畢業後做主持人開始,胡可就有很多機會去參與一些短劇的拍攝。
在還未成為《歡樂總動員》的主持人之前,胡可就被邀請拍攝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電視劇《快嘴李翠2》
2005年,胡可還有幸參與了電視劇《京華煙雲》的拍攝,在劇中飾演了張揚跋扈的牛素雲這個反派角色,她在劇中的演技得到了很大的肯定。
對於一個從來沒學習過表演的人來說,胡可在演戲上的成長是肉眼可見的。
越演戲胡可越發覺,雖然演戲需要很多天賦,但拍戲這東西中間仿佛有一張窗戶紙,捅破之後也就一切一通百通了。
而比起主持節目,要去主動帶動氣氛、煽動嘉賓情緒的這些假客套,胡可越來越覺得安靜的躲在角色背後,這種做演員的職業,似乎更適合自己天生內向的性格。
就在胡可有意轉行之時,她遇到了主持生涯的巔峰——節目《胡可星感覺》。
這檔由胡可名字命名的對名人進行訪談的節目,開播於2005年。
如果這檔節目,胡可一直堅持做下去,相信和如今大家熟知的《靜距離》、《魯豫有約》也不相上下。
但此時30歲的胡可,已經很清晰的給自己定位,她明白,自己更鍾情於做演員而不是做主持,所以就算這檔節目播出後的收視率再高,胡可最終還是將它作為了自己主持生涯的收官之作,沒做多久,節目就停檔了。
但這檔夭折的訪談節目雖然播出的時間不長,但它對胡可來說,存在意義還是很大的。
因為它不僅證明了胡可過去主持生涯裡的高光時刻,也正是因為這檔節目,讓胡可和沙溢有了第一次的邂逅。
此刻,我們的男主人公,沙溢,終於要隆重登場了。
1978年出生在吉林長春的沙溢,比胡可小3歲。
沙溢的父母早期都曾是評劇演員,後來為了供兒子讀更好小學,父親轉行到長春一汽做了一名工人,母親則去當起了幼兒園的保育員。
父親母親為了自己,一個從演員成為車間的工人、做粗重的工活,一個從演員變成了在幼兒園裡伺候小孩子吃飯,擦地、洗涮的保育員,小小的沙溢在感受到父母愛的同時也萌生了一顆感恩的心。
等到沙溢長大一點點,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因為會評劇,又被單位借調到了文藝宣傳隊出去巡演,這次巡演一走就要半年左右。
母親含淚將沙溢送到幼兒園,小沙溢知道媽媽不捨得自己,於是裝做很乖的樣子,進到幼兒園正趕上吃午飯,有肉丸子,沙溢坐下來就開始吃。
母親含淚告別兒子,走出幼兒園後還趴在窗戶上看兒子,這些小沙溢都知道,但他就算低頭流著淚吃飯,也不讓母親看到,不讓她惦記。
後來,出去演出半年後回來的父母,驚奇的發現,兒子不但沒有像他們擔心的那樣變瘦,白胖白胖的,除此之外,還比他們走之前在自己料理自己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小沙溢能在上床睡覺之前把衣服疊好,還會把拖鞋也擺正,這讓父母感到十分欣慰。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沙溢意外的開始了薩克斯學習,從一開始的一竅不通到後來越學越好,最後成為同期一起去學習的人中最優秀的,沙溢的進步讓父母既高興又擔心。
高興的是,孩子能獨奏了,上臺表演就是小主角,但他們同時也擔心,因為過多的時間投入到了薩克斯練習上,會影響兒子的學業。
小學五年級,沙溢應邀到天津去參加演出,演出結束後,拿著為數不多演出費的小沙溢萌生了要給父母買個禮物的想法。詢問了叔叔阿姨的意見之後,沙溢給爸爸買了一瓶酒,給媽媽買了一雙絲襪。
回到家,當他把自己親自買的禮物送給父母時,兩個人都感動的一塌糊塗。
高中畢業後,沙溢因為學習薩克斯得以考入了吉林藝術學院,並在那裡學習了作曲。
後來有一次契機,他去觀看在北京一所戲劇學院畢業班的人排練的畢業大戲,沙溢對拍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萌生了要學表演的念頭。
但是在沙溢報考之前,要知道當時他的體重已經有一百七八十斤,是個十足的大胖子。
父母對他報考戲劇院校也是憂心忡忡的,一方面因為兒子長的太胖,另一方面他在這方面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天賦,擔心他考不上。
但沙溢是個做事很有決心的人,決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於是為了報考,沙溢足足14天沒吃飯,一天只喝三杯水,早中晚各一杯,然後吃兩根黃瓜。
在那減肥的14天裡,沙溢幾乎什麼都不幹,坐在那裡就開始流汗,目光也變得有些呆滯。
父母看著兒子這麼拼命,十分心疼,甚至想讓他放棄去學表演,但是心中已經被夢想佔滿的沙溢,沒有放棄。
從170斤減到了140斤的沙溢終於如願以償,在北京上海的各大藝術類院校遞交了自己的報名表。
第一個開始考試的是解放軍藝術學院,沙溢憑藉自己的藝術天賦,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成功被錄取。
後來在父母的陪伴下,沙溢又成功的備戰了文化課,最後他順利成為解放軍藝術學院97屆的一名新生,報導的同時沙溢也穿上了軍裝。
大學畢業後的沙溢,順利進入了空軍政治部話劇團工作。
畢業2年後,沙溢就參演了尚敬導演的軍旅題材的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從這部情景喜劇開始,沙溢的喜劇之路一走就是3年,直到遇到《武林外傳》。
在《武林外傳》裡,沙溢作為劇中的男一號白展堂的扮演者,將人物風流倜儻、詼諧幽默的形象詮釋的十分到位,也正是這部情景喜劇,讓無數的觀眾記住了沙溢,這個來自東北的男演員。
此後,沙溢的事業開始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此時距離他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她,還有3年。
2005年《武林外傳》播出之後,沙溢經歷了事業從一個小高潮到逐漸平穩回落的過程。
《武林外傳》之後打開名氣的沙溢,接拍的電視劇數量比之前增多了許多,但再也並非每一部都能做男主角。
不過因為沙溢年輕有為,他的成長經歷,讓他早已成為各檔明星訪談節目的預訂對象。
於是一根紅線,通過《胡可星感覺》這檔先驅綜藝,將沙溢和胡可牽到了一起。
已經習慣了上各類綜藝,對自己的成長之路侃侃而談的沙溢,一開始上胡可節目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配合主持人做訪談。
但胡可卻對沙溢有了不一樣的第一印象。
首先,沙溢上節目時提供一張當年自己吹薩克斯的照片,讓胡可印象深刻,直言他帥氣逼人。
其次,在節目採訪過程中,沙溢表現出了極高的配合度,幾句話就把節目的氣氛調節的恰到好處,完全達成了節目最初設定的收視效果目標,也因此,胡可對沙溢從此好感度頗高。
而這次訪談結束了沒多久,兩個又有緣人又有幸在電視劇《闖蕩》劇組再次相遇。
劇中,沙溢和胡可,一個演男一號,一個演女一號,有不少對手戲。
電視劇講述了來自黃土高原的一群80後年輕人,在事業、情感上不斷遭遇挫折和碰撞,但他們都勇敢向前的故事。
這部劇拍完之後,沙溢和胡可之間的感情開始朦朧曖昧,雖然沒有明確彼此男女朋友的關係,但是沙溢主動的關心、照顧,讓胡可心裡有了期待。
回到北京後,胡可主動聯繫沙溢,但那時的沙溢卻顯得有些冷漠,說因為長期在外拍戲,沒有住家裡,冰箱裡的東西都壞了,胡可主動說去幫他收拾,沙溢卻婉言拒絕了。
在胡可為這段曖昧不清的感情而困惑,甚至因為沙溢的冷漠想要放棄的時候,沙溢又再次主動的聯繫了胡可,並且約她去吃飯。
後來兩人解開了誤會,終於走到了一起。
但對於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來說,他們的磨合過程,還是走了不少的彎路。起初,都處在事業上升期的兩個人沒打算那麼快結婚。
但沙溢是個特別孝順的孩子,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更希望早點為家裡延續香火。
在和胡可的日常相處中,他越發的感覺到這個女孩子是個內熱外冷,做事不夠堅決的人。
為了讓兩個人的關係能更進一步,沙溢用了逼婚一招,讓胡可正視他們的關係,勇敢的邁開了走入婚姻的一步。
2011年,兩個人舉辦了婚禮,並在同年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安吉。
在安吉出生前後,沙溢剛好在拍陸川導演的新戲《王的盛宴》,為了不耽誤拍戲,胡可生產後的第二天沙溢就匆匆趕回劇組。
在影片中,沙溢扮演蕭何,因為初為人父的激動、感慨,也因為不能照顧妻子的愧疚,片中幾場重頭戲和哭戲,沙溢全情投入,把對家人的眷戀全都化作演技,在角色表演上爆發出來。
婚後,胡可把生活的重心轉向家庭,為了照顧孩子而放緩了事業腳步。並在大兒子出生3年後,又為他們的小家添了一個小兒子——小魚兒。
隨著兩個孩子都慢慢長大,胡可開始籌劃著復出拍戲。
2016年,在電視劇《如懿傳》中也有不俗表現,同時她還加盟了不少綜藝節目的錄製。
有了孩子之後的胡可,希望不要讓自己童年缺愛的經歷,在孩子這裡不要再重蹈覆轍。
她給予了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大的耐心和包容去照顧兩個兒子,在反省和不斷的自我總結中,努力將兩個兒子都培養的身心健康、聰明懂事。
在一次在《詩詞大會》演唱歌曲《風》之後,沙溢和胡可發表感想時,胡可說希望兩個兒子能夠在未來兄友弟恭,等父母老了之後,他們彼此才是互相的依靠。
此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小兒子小魚兒聽了媽媽的話後,馬上問媽媽:
那要是老了的話會不會死。
胡可於是告訴兒子,人都會老,老了就會死,但是沒有關係,只要活著的時候開心就好了。
小魚兒聽了媽媽的解釋後,抱著媽媽的脖子當場大哭,嘴裡一直喊著:
我不想人老了會死,我不想人老了會死…
之後,大兒子安吉也跑過來和弟弟一起抱著媽媽跟著流淚...
此刻兩個小朋友一個才6歲,一個才3歲,胡可只好安慰兒子們說:
媽媽一直會年輕的,你們再不起來媽媽要摔倒了…
沙溢則在一旁補充道:我們家經常就是這樣。
多溫馨的場景啊,一家人相親相愛。
一個曾經童年缺愛的女孩,一個對婚姻曾猶豫恐懼的女孩,最後能勇敢的走入婚姻,並擁有一對愛他的兒子,胡可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沙溢,那個給她的生命重新注入陽光的人。
有人曾說過,這個世界的美妙之處就在於,無論你的原生家庭怎樣,無論你是個性格多麼陰鬱古怪的人,但總有一天你會遇到欣賞你、喜歡你的另一半,他能用他的熱情去重新溫暖你、讓你重新學習如何去愛。
而在婚姻裡,在胡可被沙溢徵服感動的一刻,她也將自己的未來都交給了對方。
在沙溢還沒有功成名就之前,胡可和沙溢一起住在娘家,一間房子3個臥室,胡可父母住一間,阿姨帶著小兒子住一間,夫妻兩個和大兒子住一間。
這對夫妻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患難與共、相互扶持,才成就了今天感情的牢不可破。
祝福他們幸福的生活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