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看 向右讀》序
母校雙十中學的李爽老師請我給她的學生們的作文集作序,我一聽就給嚇住了,我沒有任何語文教學的經驗,哪裡敢胡言亂語誤人子弟呢?不過接著聽說那些作文是影視一類時,我在感覺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頓時興奮了起來,關於這方面,我似乎有滿肚子的話要說!因為我喜歡電影,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影視迷!你有過摸黑步行十幾裡山路去看一部電影的經歷嗎?你有過為了看一部新電影而在中途下火車的壯舉嗎?我有!不過那個瘋狂迷戀電影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我現在也和你一樣,更多的是沉浸在越來越大的電視機裡,或者叫做「家庭影院」的玩意兒,而影視之間的感覺似乎也漸漸含混了,但不管怎麼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所謂新影迷恐怕是很難和我等一往情深的老影迷相提並論的。
我就是以這樣「老影迷」的身份,在廈門大學開過「中外影視欣賞」的選修課,也是以這樣的身份連續十幾年在廈門中學生電影夏令營開講「電影欣賞」,還是以這樣的身份,成為曾經的《廈門廣播電視報》20幾年資格最老的作者,且還有不少自以為得意的作品還先後登上了《大眾電影》、《電影文學》、《中國電視報》和《電影評介》等報刊……哈哈,我所羅列的一大串「豐功偉績」全都是興趣使然,春去秋來,樂此不疲。因為有興趣,就很自然想把劇情與親朋分享,因為有興趣,就很率真地想把看後的感受與好友交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昨夜的影視往往會成為今日某一堆人交談的主題,人人爭先恐後,個個談笑風生,把自己觀後的體會與別人交流和分享近乎是人的天性,因為這種分享與交流還往往會給暢所欲言者帶來新的愉悅與快樂。而影視故事的複述或評論的寫作不過是這種愉悅分享與快樂交流的「文字版」罷了。
由此我以為,影視觀後的寫作首先應該是一種快樂的寫作,是一種有感而發的真情寫作,是培養同學對寫作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但要培養和引導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快樂寫作的境界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這對老師循循善誘的本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適得其反。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很多小朋友這種與生俱來的影視寫作的情愫恰恰是被我們的語文老師和政治老師所扼殺了,老師安排同學們看同樣的影視作品,硬性規定他們寫大同小異的觀後感,小小年紀,就套話橫行,大話滿口,這樣讓他們早早失去了作文的快樂,再說一個小人人偏要背上評論的大包袱而去看電影,這又怎麼讓人快樂得起來?!
其實並不是一部影片都能帶給所有的人相同的感動,要允許學生有選擇的餘地,有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自由,只有直抒胸臆,吐出心中的「好看」和「不好看」,那才過癮,那才快樂!在這個問題上,我想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必要,我們的老師是否需要屈居二線,暫時成為學生呢?與生同樂,一同品飲影視的美酒,一起談論品後的感覺,小心翼翼地呵護那一片快樂的茵茵綠草。我猜想,如果能在這樣的園丁的「統治」下,小草們將會何其有幸,何等快樂!
只要有了快樂寫作的平臺,其實很多難點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參與者往往會自然而然帶上心思去欣賞影視作品,而不是麻木不仁的「傻看」。影視點評和影視故事複述的寫作有它們的共性,也有各自的個性,廈門文化界有個老前輩曾告訴我,50年多前廈門幾個中學生依託思明電影院成立了一個影評小組,若干年後,這個組的所有成員都成長為共和國文化教育部門的精銳,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寫影評對培養人透析問題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但不要被「評論」這個大詞給嚇住了,能夠對影片主題抽絲剝繭固然不錯,但就一個細節、一個鏡頭,甚至一句對話進行點評,點他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也是很棒的!或者自言自語,直截了當,抒發你對某一個螢屏偶像的真情告白,也是一個不錯的「評說」。因此與眾不同,生活得有情調,有眼光,有活力,而不亦快哉!
我主張把影視評論當成隨筆來寫,影視故事的複述當成散文來寫,首先雙雙都要寫得好看,方能與好看的影視相配套。何謂「好看」,評論要寫得既有思想的火花在閃爍,又要有或幽默或生動或流暢的表達,故事則在去粗取精以及高度濃縮的敘事之中,顯示出或詩情畫意,或文採飛揚。寫得好看,就會富有成就感,並時時堅信,再稚嫩的筆也能流溢出精美的文字!可惜現在報刊上的影視故事一個個寫得乾巴巴的,像索然無味的壓縮餅乾,只管填飽肚皮卻全然忽略了滋味的營運與滲透。記得多年以前,在《廈門特區影訊》報上讀了一篇千把字的《戰爭與和平》的電影故事,那樣的鴻篇巨製,居然被濃縮成千字美文,通篇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讀得心曠神怡,也讓我感動到如今,我想那位默默無聞的作者一定是位不甘平庸的作者,他也許就是你,或你們當中普通的一員,但他絕對是一位敘事的高手,是一位裁減的大師,更是一位提煉精髓的行家。
複述影視故事,點評影視作品,拓展一個快樂寫作的空間,這無疑將極大地提高同學們作文的興趣與能力,但又絕不僅僅而已!
廈門雙十中學校本課程實用教材《向左看 向右讀》200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