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轉載請聯繫contact@thepaper.cn
轉發朋友圈不需要聯繫
撰文:伊謝爾倫
這個夏季新上映的一大波美劇之中,除了卓沃斯基姐弟的《超感八人組》之外,口碑最好的大概就要數這部《黑客軍團》。首話試播集出來後網上一片「這個逼裝得好,我給十分」的讚美,在IMDB上也得到了老外們9.5分的高評價。然而太多時候,美劇的第一話就像是方便麵包裝上的照片,擔當的是引誘觀眾掉坑的重任,管挖不管填,管殺不管埋。就現在來看,《黑客軍團》很有可能是這份坑爹黑名單上的又一部作品。
在歐美影視劇中,黑客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說起黑客,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宅在家裡,被顯示屏和鍵盤包圍著蹲坐在轉椅上,一邊吃著達美樂的外賣披薩,一邊敲打著機械鍵盤就能編出無所不能的木馬程序,上能幹翻外星人,下能發射核飛彈。如果搬到網絡小說裡,妥妥就是龍傲天的主角模板。
《黑客軍團》好在塑造了一個不那麼主角光環的黑客:天生社交障礙的小夥埃利奧特是一位超級黑客,白天在網絡技術安全公司當程序猿,晚上則是當黑客義工,從毒販子到感情騙子,用自己技術黑入對方電腦之後收集黑歷史,然後匿名上交警方。雖然也有著各種狂霸酷拽的技術,但整部片子更多描寫的則是他與周圍人們的格格不入,還有他對世界的懷疑、焦灼,以及那一份滾燙的憤怒。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魔法般的科技讓每個人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利,卻也將人性中的貪嗔痴慢疑催生到新的極限。在社交網絡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毫無意義的生活細節淹沒著彼此,還裝作是思想深刻。把朋友圈的點讚,微博上的轉發看做是親密的互動,卻在現實中吝嗇於一聲「謝謝」。無孔不入的廣告每分每秒都在督促我們用消費來表達自己的欲望,用金錢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我思故我在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我消費故我在。
而那些躲藏在廣告之後的大企業家,則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用貸款、債務等等不見血的方式代替匕首和槍枝,慢慢絞殺著無數人的未來。在他們所把控的世界之中,人們唯一的身份就是消費者,唯一的意義就是給公司每年的財報數字後面上多添幾個0。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並不在乎犧牲別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每天打開網絡,這樣的新聞都是屢見不鮮。
就像《無間道2》裡黃秋生的那句臺詞:「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阿琛,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做人也不應該是這樣的。」埃利奧特對這樣的社會始終存著深深的懷疑和不安,所以當黑客組織「F社會」找上他,希望他能夠幫助扳倒觸角深入每個人生活之中無處不在的「邪惡公司」,弄個大新聞時,儘管有掙扎和糾結,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邁出這一步。然後和《黑客帝國》中吞下藍色藥丸的尼奧一樣,他的生活從此徹底改變。
除了人物和劇情抓人之外,這部片子的風格也是非常有味道。導演涅爾斯·阿登·歐普勒夫出生冰天雪地的北歐之國丹麥,於是《黑客軍團》隨處可見大量冷色調的運用,精雕細琢的空間排布,冷靜克制的鏡頭視角,還有極簡風格的電子音樂,這些都讓片子充滿了一種迷人而冷峻的氣質。在一堆喧鬧嘈雜的美劇之中,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
上面誇了這麼多,看到這裡估計你也該猜到我下面要說「但是」了。沒錯,儘管有著這些優點,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整部片子開始朝著脫軌的方向駛去。本片第一季總共10話,直到現在第8話,男主與黑客組織折騰半天,除了讓邪惡公司的CTO下臺(馬上又上來了個新CTO,完全看不出對公司有啥影響),連邪惡公司下面一家外部數據存儲中心都還沒幹掉,按照這進度,沒個5、6季是別想大結局了。
除了劇情發展過慢,更讓人擔心的則是劇情重點的偏離。第一話給人的感覺片子主線是黑客組織如何幹翻邪惡公司,但隨著劇情進展支線越來越多,從邪魅男二號在「邪惡公司」內的霸道總裁升級之路,到女一號的維權之路,還有埃利奧特那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情線,各種各樣的支線幾乎是把主線給徹底淹沒了。說起來這也是美劇的老套路了,先拋個有吸引力的主線出來,等觀眾上鉤了後就不斷兌水加入其它支線,擀麵杖一樣把劇集篇幅越拉越長。
而最新話又拋出一個超展開,原來男主沒有過去的記憶,而「反社會」黑客組織的老大居然是他以為因癌症早就死去的父親,組織裡另外一個姑娘則是自己的親妹妹。雖然之前的種種暗示都令許多人懷疑這片子是不是和《搏擊俱樂部》一樣,存在男主幻想出來的角色,但現在這種狗血的發展,和當初說好的主線是偏得越來越遠了。從一個社交網絡時代孤膽英雄反抗超級巨頭的故事,格局一步步越變越小,到現在是成了一個精神病人的家庭情感倫理劇。實在是讓我大失所望。
一部優秀的美劇當然也會擁有多條支線,但這些支線之間一定是彼此獨立而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同時又不會淹沒主線。這樣不僅增加了劇情的信息量密度,更讓觀眾可以從多個視角來看待同一個事件,豐滿人物的性格。《黑客軍團》有做到這些嗎?目前來看並沒有。現在第一季還剩兩話,能否最後翻身?說實話,我對此不抱什麼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