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踏進婚姻的墳墓時,都是心甘情願的,但若一方突然有了「求生意志」,有些人卻死活不肯放手,硬要「陪葬」,其實,當時候到了,放手而不打擾,才是一種溫柔。
近日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大概就是明星的那些「家事」被搬上檯面,婚姻是人生重大要事之一,當然,不結婚的也不在少數,當走過紅毯的那一刻,每個人都以為,這就是一輩子的天長地久,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總有些措手不及的情況,像是死亡、重病,更甚至是婚外戀,都會讓雙方留下刻骨銘心的痛苦。
縱觀現今社會,婚後出軌、分居、離婚人次節節攀升,而婚外戀究竟是怎麼來的?【致現任】一書曾寫到:一個人的感情發展,通常會經歷十二個階段,從對異性產生與性無關的好奇,接著是知道怎麼樣好好去愛一個人、對待一個人,最終由懂得愛自己,延伸到「明白自己想要怎樣的伴侶」。而婚外戀,是在還不了解怎麼去愛就結婚時,最容易發生的情感,因為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一點點愛的火苗,就可能會引發森林大火。
沒有今生摯愛,只有今天摯愛
電影裡,男女主角有的起初兩情相悅,越看越順利眼,有的則是一眼訂終生,也不論前面和ABCD曾愛得多麼轟轟烈烈,好像這輩子非他不可。但現實總是殘酷,和現在的「摯愛」結婚了,卻遇上「更愛」的人,該怎麼辦呢?若要去追求這一份「摯愛」,那過去的一切又該怎麼交代呢?
現實是這樣,再怎麼神仙伴侶,也會遇到柴米油鹽的瑣事,能夠久處不膩,還深深著迷的,是多種吸引你的面向:他擁有你缺乏的、你需要的,那是兩人能夠互補,相輔相成;他和你一樣的想法、喜好,那是兩人三腳,一起走,不會跌倒。但所有的前提在於:「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當女人們在網絡上,提出擇偶另一半的條件時,網友們往往會吐槽:是否有更好的條件?的確,若你不是一個,所有方面都大大領先於別人的人,憑什麼開出條件?又憑什麼想要找到一個,全方位都是完美的另一半呢?連《美女與野獸》裡的野獸,都有暴力傾向、等待女主角拯救,你又怎麼期待,現實和童話一樣美好呢?
確實是新人有新鮮感,但身邊的故人也曾是新的人,只是歲月抹上了痕跡,成了黃臉婆,如果當初只是在「爛」與「好一點」之間做比較,更把「好一點」當成最好,結果當然就是遇見一個新的人,就覺得比舊的人好上一百倍,所以,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不是要換老婆或換老公,而是要好好理清自己,問問自己當初的選擇,為何要輕易放棄呢?
給彼此空間的「不打擾」
婚後才發現和另一半的共同語言不多,二、三十歲的人,愛好什麼早就定下來了,一天的時間也就這麼多,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千萬不能「一哭、二鬧、三上吊」勉強另一半,記著「我喜歡什麼,你也有興趣,你陪著我;我喜歡什麼,你沒有興趣,你不打擾才是溫柔。」
倘若打著正面能量的旗幟說著」我這都是為你好」、「你現在不懂,以後就會感謝我了」這種話,在愛火燃燒殆盡之後,這段婚姻大概也差不多了,如果到最後真的變成「前夫、前妻」,能做朋友則合、做不成朋友的話,切記,「不打擾」也是一種溫柔。
俗話說:「愛到生不如S」但是,真的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時,真的還有必要愛嗎?整理了六點恐怖情人的特質,如果在男女朋友時,另一半出現這些特質時,就快一點告別他吧!
有人愛,真的是幸福的嗎?社會新聞常看到許多情S案,讓人挑選另一半時,難免擔心自己遇到錯的人,小編整理出六點恐怖情人的潛在特質,如果伴侶有這些舉動出現,可能就要思考「是否該繼續走下去」。
盛氣凌人
總是擺出高姿態,無論在什麼場合,你要做任何事情,他的氣勢和情緒都會跳出來壓制你,或是一直否定,說出「沒有人這樣做」、「你的邏輯很奇怪」等,認為自己才是對的,讓你覺得難堪,沒臉子,甚至覺得自己很沒用。
情緒綁架
吵架時,或你做什麼事讓他不愉快,就會把「分手」掛嘴邊的恐怖情人,或是哭哭啼啼纏著你;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要傷害你或你身邊的人,更甚至以自S脅迫,讓你乖乖聽他的話,長期下來,會對身邊的人造成精神壓力。
他對、你錯
和盛氣凌人有點像,但這種人做錯事不低頭、不道歉,你質問他的話,他還會回「如果你不那樣,我就不會這樣做」,認為這是你的問題,有些人還會回舊帳,說出「你以前也是怎樣怎樣」的話語,完全不顧慮別人感受。
佔有欲強
兩人在一起,總希望把許多時間留給對方,但相處之道在於保留自我的交友空間,如果只是想獨佔你全部的時間,希望你生活中只有他、重心都是他,更甚至打斷你和家人、朋友以及任何異性(包括同事)之間接觸的機會,就太過頭了。
掌控行蹤
表面上不佔用你的時間,但還是你去哪裡都要他同意、交友情況也要和他報告,指導你穿著、不能太暴露、要穿哪一套等等、不準和異性或他不熟悉的人有接觸,不時過來看你的信息、手機,最可怕的是疑神疑鬼的他,還可能跟蹤你。
情緒失控
有些人在面對這樣的恐怖情人時,常會自圓其說「他還是有對我好的時候」,但情緒失控的情人,心情不好、喝醉時,就會亂發脾氣、對你甩臉色,甚至還會自殘或傷害你,讓他好了又會對你超貼心,讓人捉摸不定。
人家總說:「兩個人的交往,多半由好奇在一起,卻因了解而分開。」當遇見彼此個性不合、想法不合的時候,或許趁早好聚好散,對自己、對方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更甚至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迎接下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美好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