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創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後,熱度不減,現在又在全網各大平臺上映了,上映當天全網播放量破億,彈幕量百萬,評論數百萬,這對於一部動畫片而言的確算是奇蹟。小編忍不住又在網上仔細看了一遍,還是覺得意猶未盡,比起3D電影來,網上觀影更可以細細咀嚼。
值得注意的是,家中的老人也喜歡這部動畫片,平時他們愛看戲曲片,一般不碰動畫,網播後,老人們也愛看這部另類的動畫電影,其實仔細推敲,《哪吒》的成功不僅僅是顛覆性的改編,而且還很好的傳承了傳統文化,尤其是裡面的人物形象完全符合中國戲曲人物的特點,生旦淨末醜,在這部動畫電影裡都有。
生:
一般分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老生指成熟的中老年男子,因多戴髯口,故又稱鬚生,俗稱鬍子生,一般為帝王將相;小生指的是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一般為男主角;武生則指勇猛的戰將,有時也是男主角;娃娃生專指兒童角色。
在《哪吒》中,符合生角標準的人物有四位:元始天尊、李靖、敖丙、哪吒。
元始天尊有很長的白鬍鬚,乃仙界之長,地位也很尊貴,完全符合戲曲中老生的特點。
李靖有濃密的鬍鬚,為成熟的中年男性,而且乃陳塘關總兵,也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也屬於老生之列。
小生的最佳人選則是敖丙,年青英俊,風度翩翩,迷死許多少女,可惜在影片裡只是男二號。
哪吒則一人分飾兩角:武生和娃娃生。
魔性發作時,變得人高馬大,殺氣騰騰,而且武藝高強,這時候就是典型的武生形象。
回歸人性後,哪吒只是個矮小的兒童,雖然有些調皮搗蛋,但屬於娃娃生無疑。
旦:
一般分為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等。青衣即正旦,指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指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特別是打出手;武旦指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刀馬旦指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指老年婦女。
在《哪吒》中,符合旦角的標準只有一位:殷夫人。
殷夫人肯定不屬於青衣類,她英姿颯爽,武藝高超,一口一聲"老娘"的叫,是一位豪爽的女漢子,因此既是花旦又是武旦,從她的裝扮來看屬於打出手的,因此不是刀馬旦(如穆桂英、樊梨花等),更不可能是魯迅先生最討厭的老旦了。
淨:
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可分為正淨(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淨(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淨(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在《哪吒》中,符合淨角標準的應該是申公豹。
作為影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申公豹的臉非常接近豹子的造型,據說變化豹臉的鏡頭還逼瘋過設計師。申公豹的臉最接近京劇中的臉譜,當然不是大花臉,更像副淨二花臉,從角色定位上也差不多。
末:
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多數掛須,專司引戲職能,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老年者多為愚蠢昏庸的角色。
在《哪吒》中,末的角色有以下幾位:李府送飯的胖奴僕、陳塘關長老、女聲大漢等。
給哪吒送飯的這位奴僕,在劇情發展方面起到很好的引戲作用,他送了好幾次飯,每次都被哪吒轟走,是位末等的人物。
陳塘關的這位老人,看著德高望眾的樣子,其實乃是昏庸的老頭,哪吒被關內百姓歧視,他的短視和偏見是主要原因。此人在劇頭、劇中、劇尾都有出現,是典型的末。
女聲大漢的形象其實是導演向周星馳電影致敬,外形與性格的巨大反差造就強烈的喜劇效果,大漢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現,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醜:
即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
在《哪吒》中,丑角無疑有好幾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太乙真人,然後就是幾個小人物,夜叉和結界獸。
太乙真人的改編最大,從仙風道骨的形象變為滿嘴川普、擅長無釐頭搞笑的胖仔,影片中太乙真人插科打渾,收穫了最多的掌聲,儼然是影片中最大的笑點。
夜叉的形象也有變化,造型上並非兇神惡煞,而是與戲曲中的丑角類似,導演安排這個角色,也是為了給影片增加笑點用的。
至於結界獸,更可以說是影片中的小丑,除了形象搞笑之外,他們的對話也滑稽調笑,也讓我們看見戲曲中丑角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