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曾在撰寫《烈女操》的時候,在書中寫道:「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貞烈的女子在自己的丈夫死後一般都會為丈夫守身如玉。一個驕傲的女子,生命中出現過那個一生摯愛的男子,那麼其他人的出現就都是將就。
前言:
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兩個人成為夫妻之後,女子一輩子不只要冠上丈夫的姓氏,還有一生為丈夫守身如玉。但是現代社會,是一個思想超前的時代,一個家庭裡,當丈夫去世之後,妻子一般都會在尋找一個男人,再嫁已經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了。
畢竟死者長已矣,作為活著的人,生活還是要繼續。但是在生活中,有的女子對自己的丈夫付出了全部的深情,當丈夫離去後,她會選擇一個人,不會再繼續結婚了。這樣的選擇是一個人自己來決定的,但外人是不能拿倫理道德去約束她。
美女自幼環境優越
就有這麼一個人為了自己的愛情奮不顧身,她的名字叫王玉齡。小的時候,王玉齡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裡,當時正處於民國時期,王玉齡母親家族成員在清朝的時候就屬於政府官員,因此小的時候,王玉齡的生活非常優越。
當時正處於戰爭時期,即使王玉齡的家庭再富裕也阻止不了戰爭的進程,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王玉齡不得不和家人們一起逃跑保命。小時候的王玉齡看著被戰爭轟炸得面目全非的祖國大地,王玉齡恨死了戰爭、恨死了敵人,與此同時,王玉齡對抗戰英雄們產生了強烈的崇拜之情。
緣分到了,愛情就來了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當時王玉齡才17歲,而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這個人就是當時抗戰英雄張靈甫。兩個人除了巨大的年齡差距之外,兩個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差萬裡,但是王玉齡完全不在乎這些,她的心中只有大將軍張靈甫,王玉齡一心想要嫁給他。
面對女兒的強烈愛意,曾經王玉齡的父母也是不同意的,但是看著女兒堅定的神情,王家父母也是就無法狠心阻攔了。王玉齡和張靈甫兩個人互相愛戀,可能外人會不看好,但是這對相愛的兩個人來說這都不重要。婚後兩人相處得非常和諧,雖然張靈甫的工作比較忙,但是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回到王玉齡的身邊和她說說話。
來不及說聲對不起
王玉齡的家境很好,但是她的性格卻不嬌縱,在軍區裡,她和其它戰士的家屬們相處得非常好。1947年的時候,已經懷孕了的王玉齡去部隊看張靈甫,誰也不知道這竟是兩個人最後一次見面,張靈甫戰死在孟良戰役,婚後兩年王玉齡就成了寡婦。
其實張靈甫在上戰場之前就寫了遺囑,自己的妻子年紀小,如果自己不幸死在戰場上,任何人不得阻礙王玉齡的感情生活。
丈夫死後,王玉齡就遠走美國,在那裡艱苦的生活很長時間,直到在紐約大學畢業,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她將兒子接去一起生活。60年後她才終於鼓起勇氣回到孟良崮,她在孟良崮寫下四個大字:「和平統一」。
綜述:
王玉齡遇到張靈甫是幸運也是不幸,幸運的是可以和自己的人結婚,並生下一個孩子。不幸的事,沒有和自己相愛的人白頭偕老。但是王玉齡是知足的,她心中的戰士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心中的那個人。
【參考資料】:《烈女操》《名將張靈甫的悽涼往事》《張靈甫:一生戰功赫赫 妻子19歲守寡未改嫁》
【圖片來自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劉小撐